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药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百花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之一。自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皇帝著“内经”,中医药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呈现出博大精深、绵延久远的气象,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医药学作为独立于西医的医学,在世界医学宝库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演进,如今依然在为维护整个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将于2010年把中医药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中医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的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医药行业独有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人文习惯。
  二、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并自然地得以普及。古代哲学对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如阴阳五行学说,辨证施治直接构成了中医理论。中医药学还受到儒、道、佛等哲学思想的影响,高尚圣洁的医学伦理观汲取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礼”观念,孕育出了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光辉典范。《道德经》中创立的辨证法体系在《内经》中就已被接受,道家的养生观及炼丹术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学术精华如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道、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都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过资源和动力。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理论。
  2.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同步前进
  中医药文化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在百家争鸣的文化中,《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专著)、《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巨著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唐宋年间,中医学出现了分科的大发展,展开了金元四大学术争鸣。医学著作有《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注内经》、《外台秘要》、《千金方》。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形成,《本草纲目》、《普济本事方》的诞生,是中医学发展第三次高潮的标志,此时儒家文化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中医历史上的重大的发展高潮都是古代文化发展高潮的结果。中医药需要文化予以大力传播。
  3.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发展已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的理论、概念和施治原则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医德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医药和中国多种文化休戚相关,如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中医药文化现已传向五洲四海,它走向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发展的标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药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髓,而且也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三、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政府大力支持,陆续制定了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中医药文化的政策。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药被视为“国药”。大批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和专门人才成长起来,北有肖龙友、南有陆渊雷,冉雪峰、时今墨、浦辅周、秦伯未、岳美忠、任应秋等名老中医涌出。《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的颁布标志着在中医药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中医药为促进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医药发展成就
  中医药医疗、保健水平显著提高。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中医药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对关节炎、糖尿病、肝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防治,还是对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重要阵地的中医药高等院校30年来培养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全国现有中西药结合专业近25个、博士、硕士点200多个,部分医学院校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多学科多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政府加大了中医医院的建设。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医药结合,同步发展”的方针,加速了中医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突出了中医药特色,新建、扩建、改建了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973所,中医类医院床位28万余个,仅2004年一年全国中医医院诊疗人数达两亿人次以上。中医医院建设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30年来,我国中药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个中药业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中药产业。中药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中药行业在中药规范化生产,中药饮片工业化生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体系建设,新药研究,产业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药业保持了高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7年中成药年产值从7.88亿元上升到1371.5亿元,中药饮片从9.2亿元上升到288.2亿元,整个中药年产值已占到医药总产值的41.5%。中成药企业同仁堂集团,漳州片子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等是强化中医药文化宣传的成功范例。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效果显著。自2007年起为期三年的全国性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在华夏大地展开。各省、市积极开展了以广大群众为对象的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使其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扩大了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各地活动突出的有:北京“中国中医药展”,河南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杭州“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展”,上海“社区中医药文化节”(闸北区是“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此活动的目的就是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网络媒体央视国际共创中医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纪元。多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长期致力于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提供权威健康服务,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向海内外观众提供健康服务的桥梁。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1985年党中央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6年国家直属的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机构改革将中医与中药结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保护条例》。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后颁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国际科技规划纲要》(2006―2020),为中医药生存和发展做出了根本保障。
  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近30年来,世界各国翻译中医药学术书籍,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召开了专门的学术会议,派人来中国学习,邀请中国学者前往讲学也越来越多,以“中医热”、“针灸热”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回归热,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我国建立了中药进出口贸易关系。200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药国际传播论坛,促进了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交流。中医药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2.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才能更好的传承,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中医药事业的生命力。《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继承是保存、挖掘、认识、利用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创新就是将中医药加以丰富发展,充实完善,为未来建立新医学打基础。推进自主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通过开展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的自主创新,基于文献与理论的原始创新和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创新条件建设,从而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为了让中医药更好地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的过程。借鉴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中药药物机理研究,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创新。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化平台建设。使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传承精华,与时俱进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可行之路。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不断吸纳新知识,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中医药不能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这样单纯的功能,要从多角度出发,为人民群众的养生、保健甚至美容等多层面的健康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医药文化必须始终保持其在世界医学文化中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使其自身具备强大的传播和辐射能力,扩大自身在世界医学中的影响力。
  四、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命力根植于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中医药学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文化不但体现着中医药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和方法,而且也是孕育中医药学特色优势的基础。面临强大的西方文化,以及西医诊疗模式的影响,只有弘扬中医药文化才能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优势,才能延续中医药的发展。
  其次,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光辉,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应该对中医药学遗产寻本求源,进一步挖掘它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此基础上下大气力,向博大精深的更高层次发展,将中医药文化的光辉向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各行各业辐射,继往开来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软实力。
  再次,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建设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目前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成功的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东西方文化互补的重要因素,正在为世界健康文化的多元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生命是医学的本源,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仁心仁术”的伦理追求,“天人合一”的整体模式,“治未病”的预防观点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把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辩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为提高生命质量创造了机会,使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服务整个人类,关注人类生命健康,为世界医学文化做出新的贡献,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肖莉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2913.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的未来与发展
关于中医以及黑中医的那些事,不想说却如鲠在喉!
中医的复兴之路
扼杀中医,给中医发展设置重重关卡是不是“千古罪人”?为什么?
国务院发布有关中医药的重要文件,中医的春天来了
中医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