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与伤寒的学术之争※ | 医学论文范文
程汉桥
关键词:温病;伤寒
  下面是医学论文写作网给大家分享的《温病与伤寒的学术之争※》,本站所展示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中医学中虽无传染病之病名,但对其认识却由来已久。金元以前的辨治多以《伤寒论》为基础,其后尤其在清代温病学说兴起后,众多学者反对以伤寒法治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伤寒与温病的学派之争。如何正确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学书争鸣,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迄今依然意义重大。
1  伤寒与温病之争的源流
现代医学所谓的传染病一般多有发热,故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热病范畴。《素问》“热论”等七篇及《灵枢》的“寒热病”等篇都是讨论热病的篇章,这些篇章十分系统地论述了热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原则。《素问·热论》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同时还提到了热病的六经传变规律及治则。汉·张仲景在继承内难经的基础上,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治体系,自此以后直至宋代以前,中医治疗热病皆遵仲景之法。至金代刘完素依《内经》热病之说,提出“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其门人如马完素、常德等大力倡行其说,于是温病逐渐从《伤寒论》之中分离出来。
元代王安道继河间之说,指出温病与伤寒要严格区分,他在《医经溯洄集》中说:“夫秋冬之伤寒,真伤寒也,与温病自是两途,岂可同治”。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指出了伤寒与温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治等方面差异甚大,不可相提并论。“伤寒初起以发表为先,时疫初起以疏利为主……种种不同”。及至清代,叶天士提出了温病的传入途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在诊治上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可透热转气”。并明确指出:“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温热论》。吴瑭在整理叶氏医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著《温病条辨》,该书以三焦为纲分论温病,把温病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从而确立了温病学说的理论基础。自此温病学派形成,此后不停地受到伤寒学派的强烈反对,因而就形成了伤寒与温病的学术之争。
 
2  伤寒与温病之争的中心内容
伤寒与温病学派争论的焦点内容为伤寒是否包括温病与伤寒;伤寒论方是否可以治疗温病这两个方面。伤寒学派虽然承认温病的存在,但他们认为温病应包括在伤寒的范围内,最直接的证据即《难经》所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温病也完全可以用仲景伤寒方来治疗,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承气汤、黄连阿胶汤、竹叶石膏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等,都可以治疗温病。王冰云:“至夏至前变为温病,夏至后变为热病,然其发者,皆为伤寒致之”《黄帝内经素问·王注》。张介宾谓:“伤寒者,中阴寒杀厉之气也,寒甚于冬,中而即病者。至春则名曰温病,至夏则曰暑病。然有四时不正之气,随感随发着,亦曰伤寒”《类经·疾病类》。温病学说形成之后,伤寒学派更是以此为依据,抨击叶天士、吴瑭之“卫气营血、三焦”等理论为标新立异,持此论反对温病学派最力者,首推清·陆九芝。“更无人知温热之病本隶于伤寒论中,而温热之方,并不在伤寒论外者”;“风寒湿温热皆在论中,论中之方可治伤寒,亦治温热”《世补齐医术》。由此可见伤寒学派力主温病在伤寒之中,《伤寒论》中的方也可以治疗温病。
温病学派则与之完全相反,其认识与伤寒派不同的理由为:①在病因上,伤寒为寒邪,温病为热邪;②在传入途径上,伤寒由肌表入,为横传,故伤寒分六经。温病由口鼻入,为竖传,故温病分三焦;③在治疗上,伤寒用辛温,温病用辛凉。
其实在温病学说未形成之前,金刘完素即提出寒温有别,“病有暴热者,病在心肺:有积热者,病在肝肾”《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热论第十四》,这亦为后世温病学说三焦辨证的起源。明代以后认为伤寒论不能治温病的学者更多,如李士才云:“仲景方为冬月即正伤寒设也,后世混将伤寒冬月之方,通治春温夏月之病,遗祸至今,未能有改”《伤寒括要·总论》。吴又可在《温疫论·序》中指出,以伤寒疗温疫,“虽不即受其害,然迁延而死者,比比皆是”。温病学派形成后指出不能以伤寒论治疗温病者日众,如叶天士谓:“温热时邪当分三焦,投药与苦辛寒为主,若拘六经分证,仍是伤寒治法,致误多矣”《温病论》。吴瑭曰:“若真能识得温病,断不治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温病条辨》。其含蓄者虽承认伤寒有五,温病可以包含在伤寒之中,但不否认《伤寒论》详寒而略温,治温之法尚未完备,实际上不同意完全用伤寒论来治疗温病。如程仲龄曰:“仲景论伤寒而温病温疫之旨未畅”《医学心悟》。
3  结论
伤寒与温病学说,其理论基础皆源于《内经》,它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只是方法上的不同,在理论上并无实质的差异。伤寒学派根据《内经》的三阴三阳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而发展成为六经辨治体系,迄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温病学派则据《内经》三焦、卫气营血学说,在总结伤寒学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温病三焦、卫气营血辨治体系,使中医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如何正确对待伤寒与温病学说,从理论上将其统一起来,扬长避短,尽早结束两者的门派之争,不仅具有理论与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质难
中医里的“六大流派”
原创科普丨论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竖读伤寒 横看温病 谈胡宝书临证心法时间
热病衡正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