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热的六经辨证(之六)
 之前讲到小柴胡汤合用葛根汤治疗高热,不论内儿科之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或皮科的病毒疹、药疹、丹毒、红皮病等,适证使用之机会尤多,临床屡用屡验,堪称经典合方,切不可等闲视之。

但临床病情复杂,并非一见发热即用此合方,必须详细辨明。以下讲一讲不符合小柴胡汤合用葛根汤方证的情况。临床病情复杂,有些病例初看很象此方证,结果用药无效,不能退烧,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个常见的是兼夹湿浊。兼夹湿浊有以下一些特点。

      如果出现明显舌苔厚腻,则非本方证所宜!

      此为湿浊蕴阻中焦,中焦湿浊粘腻不化,则发热不退。

      一般常伴见身热不扬,头重如蒙,胸闷身重,脘痞纳呆,无汗或汗出不畅。

      关键仍在舌苔厚腻,脉濡未必定见。

      此时若一味辛温发表,水去湿浊不去,反而更加粘腻胶着,发热缠绵,减而不退。

      只宜宣畅三焦,芳香化浊,三仁汤最堪适宜!

病案举例:邓某,中年女性。因小孩感冒高烧至40度多,经余以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减1天即热退病愈。但第二天,她自己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因未见本人,短信询问。自诉头一天晚上开始发烧,最高38.5度,现在(第二天早上)38.3度,咳嗽,嗓子又干又痒,没有痰,咳得想吐,头痛,怕冷,有点汗,浑身酸痛,口干。见此情况,遂短信开出一方:小柴胡汤加桂加减:柴胡25g,黄芩10g,法夏12g,桂枝10g,羌活10g,桔梗12g,前胡10g,荆芥10g,川芎6g,杏仁12g,枳壳10g,生石膏30g,生姜10g,甘草9g,1付。

病人下午2点再来短信,谓11点半喝了药,但现在提问39度。我心生疑,觉得病人应该是无汗,所以才会无效。问:应该是无汗吧?答:现在无汗。感觉热但怕冷,还是有点汗(病人在汗出有无方面左右不定,让医生不好判断)口干,浑身酸痛,有咳但没那么厉害了。能咳出点痰,头痛,疲倦,口干想喝热水。

既然有汗,应属太阳表已解、或太阳表虚状态,疲倦明显,应是陷入少阴状态,故改方以小柴胡合真武汤加减:柴胡25g,黄芩10g,法夏12g,桂枝10g,白芍10g,党参10g,大枣20g,熟附子20g,桔梗12g,前胡10g,茯苓15g,苍术12g,生姜30g,甘草9g,1付。

下午6点半再来短信,谓下午4点喝的药,现在39.5度了,问:有汗出吗?汗出则热退。答:有点汗不大。问:详细描述下现在症状变化。答:捂着被子就热,手伸出来就冷,口干口苦,汗出不多就是感觉有点潮,头痛,还是疲倦,还咳,咳的时候扯着嗓子会疼,还是浑身疼。

到了这里,我开始感觉病人应该是夹有湿浊了。所以问:是不是小便偏黄?胸闷?舌苔很厚腻?答:三个症状都有,还怕冷。再问:头痛象裹紧的感觉?口里粘?答:是的。

已经很明确了,确实是湿浊在里面!遂告诉她:你这是湿困在里面,中医不见病人不开方,特别是大人不同小孩,更复杂,不见病人很多细节不仔细问问不出来,也看不到舌脉,所以容易辨错啊!

遂再发一方过去,三仁汤加减:生苡仁25g,白蔻仁10g,杏仁18g,苍术18g,藿香12g,厚朴9g,法夏15g,薄荷6g,白芷6g,滑石12g,通草5g,白芥子9g,陈皮6g,生姜20g,1付。

告诉她,服药发热会慢慢退下来的,不用担心,但会在38度左右徘徊一两天,这是湿困发热的特点。服药后,发热渐退,2天后,热退症消而愈。

以上就是兼夹湿浊的发热,虽也有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明显)、头痛、一身痛的太阳表证;同时又有咽痛、口苦、疲倦、食欲下降的少阳证;又有口干、小便黄的阳明证。很容易认为是三阳合病而选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减。结果无效。就在于忽视了湿浊困阻的一些症状。如虽头痛但头困重如裹;胸闷;口干但口粘;发热汗出但汗出不畅;疲倦身重等症状。临床必须仔细辨明,方至不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郁重在看舌苔,三仁汤证较多见
小柴胡汤加一味药日本经方家最喜用之,胡希恕亦喜用之,治疗发热速效!
《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
运用经方合方治疗头痛医案4则
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二阳合病三阳合病(蔡长福)
咳嗽的六经辨证<三阳病部分>——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 作者/张立山;编辑/晓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