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渴研究

 消 渴

  【现代研究】
  消渴病主要涉及西医学的糖尿病。近10余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对本病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同时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降糖、降脂,而且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明显。
  一、临床研究
  (一)病因病机研究
  目前关于糖尿病发病原因认识渐趋一致,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等方面。对病机的认识有阴虚燥热学说、气虚学说、气阴两虚学说、瘀血学说、肝郁肝火学说数种。其中持气阴两虚说者较多,瘀血被认为是贯穿本病始终的重要病机,亦广被重视。
  (二)辨证分型及其客观化研究
  目前常用辨证分型方法有气血津液辨证法、脏腑及三焦辨证法及分期辨证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制定的分型标准,即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血瘀气滞证4型。张延群等通过对20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的调查研究发现,气血津液辨证分型法临床运用率已达67.4%,远远大于三消辨证运用率(P<o.01)。对各证型统计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频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新中医,1995,(5):19~22)。
  为使本病辨证分型客观化、规范化,许多医家采用现代科技方法,探讨证与客观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糖尿病不同证型与环核苷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水平、血浆皮质醇、性激素水平、微量元素、尿B一微球蛋白,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尿17一酮类固醇、香草基苦杏仁酸、免疫球蛋白、血流变学、甲皱微循环,血小板聚集性,胰高血糖素等指标,存在一定关系。其中对糖尿病血瘀证的证候客观指标研究较多,主要从某些器官的大体观察、有关凝血机制指标的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微循环改变诸方面进行探讨。上述研究显示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辽宁中医杂志,1995,(1):46~48)。 。
  施赛珠等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糖尿病血瘀证。宏观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证候诊断进行研究,微观研究采用血液流变学及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等指标。结果发现,12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血瘀证者79例,无血瘀证4l例,血瘀证者常见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瘀证者,二者间差异显著(P<o.01)。血瘀证组血粘度异常及GMP、ET、t-PA、PAI—I指标与非血瘀证组差异显著(中医杂志,1997,38(4):233~236)。 ’
  (三)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基本缺陷和显著特征。胰岛素抵抗,指血液中正常或高于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只能引起低于正常的生物效应。

  许多学者在揭示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存在一定关系的基础上,对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有关指标进行探索。阴虚热盛型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明显增强,揭示阴虚热盛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拮抗物增高,受体和受体后缺陷不明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型cAMP/cGMP比值及cAMP明显低下,且阴阳两虚型的比值下降最著,此二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主要与受体及受体后缺陷有关。可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随着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并随病程延长,病情加重而有严重的趋势(中国医药学报,1995,(2>:4~7)。
  (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
  1.辨证论治糖尿病蒋天佑将本病分为7个证型治疗:气阴两虚型用黄芪汤,湿热气阻型用甘露消毒丹,阳虚不固型用肾气丸,阴虚失敛型用六味地黄丸合五子衍宗丸,肝郁阴虚型用丹栀逍遥散,燥热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合白虎承气汤,阴亏三消用甘露饮合白虎汤加减(中西医结合研究资料,<20):28~31)。祝谌予通过上千例病人观察,将糖尿病总结为7型进行治疗:①阴虚型,滋阴生津兼活血,用沙参、麦冬、栀子、当归、生地、丹参等;②阴虚火旺型,滋阴降火兼活血,上方酌加知母、黄柏、黄芩等;③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活血,用黄芪、玄参、丹参、山药、党参、麦冬、生熟地、五味子、茯苓等;④气阴两虚火旺型,温阳育阴降火,兼以活血,用上方加黄柏、知母;⑤瘀血型,活血行气为主,兼以治本,用木香、当归、川芎、益母草、丹参、赤芍、葛根、生熟地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5~9)。
  2.专方论治糖尿病熊曼琪等以加味桃核承气汤(片)治疗糖尿病,用药后血糖、血脂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新中医,1988,<4):53--55;新中医,1988,<7):5l~53)。冯世伦等用调平丹(乌梅、人参、干地黄、山药、枸杞子、桂枝、桑叶、茯苓、黄连、丹皮)治疗50例Ⅱ型糖尿病,轻者有效率为100%,病情中度者有效率73.68%,病情重度者有效率为28.57%。表明轻中度者疗效明显高于重度者(P<o.01)。对治疗前后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胰岛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调平丹可明显改善胰岛素功能(中国医药学报,1996,<2>:31~34)。张声生等用克糖降脂丸治疗104例Ⅱ型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血瘀阻滞夹杂者,并另选符合上述指标41例无严重合并症患者与糖适平疗效对比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克糖降脂丸组21例,糖适平组20例。两组间疗效X2检验无显著差异。104例服用克糖降脂丸者,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血清脂结合唾液酸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结合唾液酸均明显降低,C肽明显升高,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治疗后亦明显降低(P<o.05)。此外,克糖降脂丸还能较好改善其临床症状,如对口渴、多汗、肤痒、乏力、咽喉痛、便秘等疗效较好(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94~497)。一些学者报道以滋膊饮合抵当汤为基本方加味所研制的糖复康制剂,治疗数百例Ⅱ型糖尿病及I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总有效率达89.7%,并具有良好的防治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成都中医学院科研资料,1994)。此外,尚有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玉液汤等进行疗效观察的,均有较好疗效(江苏中医,1996,<10>:56~57)。
  3.其它疗法谌剑飞报道对饮食控制的糖尿病人针刺治疗,其中NIDDM21例,IDDM3例,选脾俞、膈俞、足三里为主,显效8例,良效4例,改善4例,有效病例临床表现和oGTT均明显改善(中国针灸,1994,(3):53~55)。蔺云桂等用艾灸治本病13例,选穴足三里、中脘、大椎、肝俞、肺俞、肾俞,疗效尚好(中医杂志,1985,<9>:52,-.54)。冯明秀治疗309例,以针刺配合消渴膏贴敷,效果满意(中医杂志,1994,
<1>:25~26)。
  4.并发症的治疗程汉桥报道在服西药降糖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3例,基本方为黄芪、太子参、生地、黄精、赤芍、丹参、益母草、白茅根,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8.76%,与单纯西药对照组(19例)相比疗效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前后Scr、血尿Bz-MG、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治疗组用药前后改善显著;对照组上述指标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6>:364)。此外,尚有用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良好的报道(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7>:427~431)。高彦彬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34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糖络宁治疗,药用黄芪、生地、当归、丹参、鬼箭羽、全蝎、蜈蚣、牛膝等。对照组以济生肾气丸治疗,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山梨醇、右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情况。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55.88%,总有效率93.14%,对照组显效率21.88%,总有效率59.37%,两组间差异明显(P<o.05)。糖络宁对肢体麻木、疼痛及肌力减退诸方面改善优于济生肾气丸(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4>:50~53)。熊曼琪以补气滋阴,通阳活血为法,自拟芪桃汤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疸,并配合相应外治法,疗效较好(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3):5~7)。李振中以活血化瘀为主的糖眼明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总有效率80.9%(河南中医,1 993,<2>:54----55)。
  二、实验研究
  张秋菊研究结果表明,止消通脉饮(药用太子参、黄精、葛根、丹参、桃仁、枳实、玄参等)能降低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小鼠血糖,且有量效关系,效果优于优降糖;另外,还降低高脂大鼠、兔血TC、TG,提高HDL—C及其亚类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糖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2>:32~33)。又据报道,该药可减轻STZ糖尿病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提示本药能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有人报道降糖通脉灵(黄芪、生地、水蛭等)能提高血清、心室肌和肾组织的SOD活性,而降低LPO含量和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峰值,病鼠血糖下降,体重增加,与益气养阴药降糖甲和Vit E比较,降糖和清除自由基顺序为:降糖通脉宁>降糖甲>vit E,认为在益气养阴基础上配以化瘀之品,有助于提高清除血、心、肾组织中Of及抑制其脂质过氧化能力。
  还有报道,大黄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STZ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及其组织中蛋白质、DNA含量的增加,菊粉清除率下降,血清TC、TG、BUN、Cr含量下降,即大黄抑制糖尿病肾病的肾脏肥大,降低高滤过,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70~672)。
宋菊敏报道三消治(人参、黄芪、生地、枸杞子、茯苓等10味)使四氧嘧啶糖尿病鼠胰腺p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有所改善,降低其血糖和病死率,降低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增加老龄小鼠骨髓胰岛素受体数目,而减少大鼠脑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数目,且结合力下降。提示该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B细胞的修复,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中成药,1993,(4>1 25~26).

  张家庆报道甘草、黄芩甙、水飞蓟宾、槲皮素等有抑制醛糖还原酶(AR)的作用,后二者还有蛋白非酶糖化抑制剂的作用(中医杂志,1995,36<7):428~430)。熊曼琪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STZ拟NIDDM大鼠,结果表明该方药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摄食量和饮水量(P<o.05,--,0.0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P<o.05),增加肝细胞膜释放的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胰岛素介体量(P<o.05),提高基础的和胰岛素刺激的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氧化能力。可见加味桃核承气汤可提高NIDDM大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使受体和受体后胰岛素抵抗减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65---168)。
以上可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防治其血管、神经并发症,是通过上述之降血糖、血脂;清除自由基,促使p细胞损伤后修复;减轻或改善胰岛素抵抗;抵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糖度;抵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和蛋白非酶糖化作用等来实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陈长义治疗糖尿病妙方
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西医将糖尿病分为1型2型,中医糖尿病分5个症型,你知道几个
李氏全息汤 各论内容讲解--------消渴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和辨证论治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糖尿病与瘀血(绍奇谈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瘀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