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学习方法的体会

   前言:一直有朋友和我抱怨,《金匮要略》极为难学,甚至比《伤寒论》要难学得多。今年学校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我们负责《金匮要略》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与其相配套的,要编写一篇《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指南》。借此机会,对金匮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与探索,并贴出来,请诸位同仁指正。《金匮要略》精奥广博,为杂病之万世准绳,在临床上也实实在在地能有所体会。我们对《金匮》的学习还很粗浅,其中有很多地方可能说得不对,大家多多包涵。

 

   《金匮要略》年代久远,文辞古奥,初学者常难以窥其门径,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我们结合古今医家的学习方法与成材之路,总结出以下五点。

   1.熟读原文

   《金匮要略》文词简奥,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内涵,是对临床现象高度精辟的概括。熟读原文,既能前后相互对照,以便于理解条文,又对临床使用经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痰饮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条即将痰饮病的四大病证——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临床表现作出了精确概括,若能熟记本条,临床上对痰饮病这一常见的疾病,在辨证上就会有精确的方向,可依经旨一一施治。而常用方药之条文也应熟记,这样对临床使用则事半功倍。很多暂时无法理解的条文,随着临床阅历的增长,在其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涯中,都会一一明白。而对条文的熟记则是基础。

   2.脉证合参,方证互测

   《金匮要略》极为重视脉诊,对脉理的分析细致入微,常因脉识机、依脉测证,并此因定方。所以,对于《金匮要略》的学习,其分析脉理及脉证合参的诊断思维是一个重点内容。

   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2条:“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本条指出,临床见脉弦大而虚,多为精血亏虚而又阳虚有寒的表现,有类于“芤”脉之意。治疗上,又当结合上下文,一者“脉得诸芤动微紧”,可用同篇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二者,本条在《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亦有出现,主方为旋覆花汤。前后两方相参,可知此类证候的治疗有两大要点:一为调补营卫、收敛耗散,二为祛瘀生新。

   3.与《伤寒论》相结合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原为一书,分别为《伤寒杂病论》的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两部分。故读《金匮》当与《伤寒论》密切联系。具体说来,结合主要有有三大方面。一、理论体系相融合:二书虽有在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测重点上有所偏重,但其理论体系皆为一体,六经理论离不开五行生克、脏腑气化的根基,而脏腑辨证也不能忽视六经的整体关系;二、两书条文相结合:两书有很多重复出现的条文,个别用词不同,但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又有不同的理解;三、方剂组成相对照:书中有一些方剂未注明组成,但已在《伤寒论》之中出现的,有一些方剂与《伤寒论》极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的,这些都需要相互比较。因此,二书相结合起来,有助于对仲景学术体系、辨证组主思维的进一步理解。

   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对于少阴水气治以麻黄附子汤,此方与《伤寒论》治少阴病初起,症见发热、脉沉的麻黄细辛附子汤相比,药味相同,差别只在麻黄多用一两,两方对比,可知麻黄为仲景治疗水气病的一味主要药物。而二者条文相参,则进一步明确了“脉沉”是使用“麻黄-附子”这一药对的重要指征。再上升到全书的辨证体系,则能对水气病的六经与脏腑辨证、对少阴病与心肾阳虚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4.参考唐代方书及后世注解书籍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是对唐以前经方及验方的总结,保存了很多与仲景时代相近的方药,能对《金匮要略》之缺遗有所补充。故林亿、孙奇等在校订《金匮要略》之时,选取其中的经典方药,附于每篇之后,以供参照。而将《金匮要略》条文与《千金》、《外台》的方药对照,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如《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有“五脏中风”与“五脏中寒”的条文,而原文并未载治法与方药,且条文较为简略,后人解释多随文衍义。而《千金要方·诸风·论杂风状第一》则补充了五脏中风的病机、表现与方药,二者结合,就能对“五脏风寒”有更深的理解。

   又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的厚朴麻黄汤条文极为简略:“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这让学者对其难以把握,而《千金》则对其补充如下:“咳而大逆上气,胸闷,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如此,则此证的脉证都较为完善了。

   后世注家,对《金匮要略》也不乏精彩的解读,影响力较大的有赵以德《金匮玉函经二注》、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等;喻嘉言《医门法律》,虽非注解条文,但对《金匮要略》全书的理法方药多有发挥,是仲景学术研究的典范之作,可相互参阅。

   5.广泛阅读经方医案

   医案是临床诊病、处方用药的真实记录,是医者临床思维的直观体现。阅读古今名家的经方医案,对于进一步熟悉《金匮要略》的辨证思维及经方的临床应用都极有帮助,是初学者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历代较有影响的经方医案有: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喻嘉言《寓意草》、邹趾痕《圣方治验录》、黎庇留《黎庇留经方医案》、胡希恕《经方传真》、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选》、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另有陈明编著《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等。

   另,陈修园所著的《金匮要略浅注》开头有《读法》一篇,对《金匮要略》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有较为深刻的总结,可以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讨论,一起轻松学金匮
国医大师讲解如何学习《金匮要略》
小柴胡汤方证条文梳理(最全版)
《伤寒论》理法方药鉴别整理(4)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 ( 5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9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