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
丑  四逆汤解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理论搞不明白,就去创造,方子搞不明白,就去猜测。医圣一部《伤寒论》,可真的忙坏了一大帮人。
说过了瓜蒌薤白,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很有名气的方子——四逆汤。还是先来看看历代各家论述吧。
①《伤寒明理论》: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甘草味甘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干姜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是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内经》曰: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②《伤寒论集注》张志聪:夫元气发原于下,从中上而达于四肢。脉沉乃生气不能从下而中,故用下焦之附子配中焦之炙草、干姜;若中焦为病而生原无恙者,止用理中丸而不必附子矣。后人有附子无干姜则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此撰不经之语而贻误后昆者也。如当急用附子而先以桂试之者,亦误事匪浅。
③《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以姜、附大热之剂,伸发阳气,表散寒邪(附子生用亦能发表)。甘草亦补中散寒之品,又以缓姜附之上僭也(甘草为君,干姜为臣,附子为使)。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热饮则格拒不纳,经所谓热因寒用,又曰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是也。
④《千金方衍义》:四肢为诸阳之本,故能运动不息,今因阳气乖离,所以四肢厥冷。用黑附子温补下焦之真阳,干姜温散中焦之寒逆,甘草温养三焦之元气,为直中阴寒之专药。
⑤《古方选注》:以生附子、生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于十二经。反复以炙草监之者,亡阳不至于大汗,则阳未必尽亡,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
⑥《金鉴》: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⑦《寒温条辨》:此方通治三阴脉沉,恶寒,手足厥逆之证,故用附于之生者,上行头顶,外彻肌表,以温经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内温脏腑;甘草独用炙者,以外温荣卫,内补中焦也。
⑧《衷中参西》:干姜为温暖脾胃之主药,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温暖之力使之常久也。然脾胃之温暖,恒赖相火之壮旺,附子色黑人肾,其非常之热力,实能补助肾中之相火,以厚脾胃温暖之本源也。方名四逆者,诚以脾主四肢,脾胃虚寒者,其四肢常觉逆冷,服此药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

呵呵,历代名医在那里竞相猜测,又是少阴,又是相火,忙得是不可开交,解释也可谓是五花八门。那么四逆汤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
四逆汤只是用来治疗人体左侧足阳明胃经虚寒的这么一个方子。
左侧足阳明胃经虚寒为什么会出现四逆呢?因为四肢为诸阳之本,四肢皆禀气于胃,这是内经里面讲的。再来想想:
善用干姜和附子的火神派源于何处?四川。
四逆汤的主药附子和干姜产于何处?四川。
四川在中国的什么方位?在西南。
在后天八卦里,西南方对应的是坤卦。
坤卦在人体代表的是什么?是胃。
这是巧合吗?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可以说,干姜和附子就是上天馈赐于四川人的一份厚礼。
读懂医圣《伤寒论》,明白了一个方子的真实含义和用途,火神派就不至于要四处放火啦。
读懂《伤寒论》,各位医家也就不用在那里瞎忙活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腹泻,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W温里剂
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
​四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中“水气病”摘要,很珍贵的 !要收藏
四逆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