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儿科学与温病学的关系(一)
作者单位:1.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700;2.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

【关键词】  儿科学;温病学

    小儿外感温病较多,诸如流脑、乙脑、麻疹、肺炎等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疾病,多系温热病范畴。叶天士的温病学术思想就是在总结小儿四时疾病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根据温病的发展过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气、营、血”的重要学说,运用温病学说指导辨证论治,是儿科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的成就促进了温病学的发展,而温病学说又指导着儿科临床实践。现将温病学与儿科临床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儿科疾病与卫气营血辨证学说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又云:“小儿纯阳,热病居多。”临床所见,温病确以小儿发病率最高。故而,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在儿科应用最广,且因其禀质未充,故发热传变快,闭脱险证多,卫气营血证候典型。叶天士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学说,就是在总结小儿四时疾病的基础上形成的。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主要论述儿科诸病的辨证论治,尤其对小儿四时的时令性疾病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内容涉及伏气、风温、夏热、秋燥、冬寒。此外叶天士继承了前人有关三焦分证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与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起来,广泛运用于温热病辨治实践中,发展了温热病辨治理论。如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专门讨论了“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的辨治原则与方法。在《叶案存真》中,也强调了将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说:“不但分三焦,更须明在气在血。”在《幼科要略·痧疹》中,他更明确指出了温热病分治三焦和热在三焦的不同用药方法。他说:

    当然不论是痰湿质或是阴虚、气虚质的患儿,经过适当调护,亦可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和,成为正常质儿。前提是需要正确辨证,合理用药,合理饮食[4]。小儿体质的调理是一个平衡阴阳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量的不断变化,原来的质逐渐消失,新的质逐渐积累,量的每一变化都在改变着质,但又不会使质骤然发生根本改变。所以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体质调理,都要注意“以平为期”,唯恐矫枉过正,造成新的偏颇体质。

    2  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其易患温热病体质的不同状况,决定着机体是否感邪而发病以及感邪后机体的病理变化如何。《医宗金鉴》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这种“病之阴阳,因人而变”、“邪气因人而化”的观点,充分说明了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中的主导作用。“纯阳”和“稚阴稚阳”为对小儿体质认识的两大主要学说,现分述如下。

    2.1  “纯阳”学说“纯阳”学说主要从小儿的生长发育旺盛、发病之后容易化热化火以及治疗宜清来阐述小儿的体质特点。从中医学基本理论来看,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阳气旺盛则生命活动旺盛。《颅囟经》指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故阳气偏旺才能推动生长发育。因此“纯阳”学说的含义中也自然有阳气旺盛的内容,这就导致后世有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首先由朱丹溪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说,往往作为对“纯阳”学说的一种注解,也就是说阳气偏胜,而阴未充足。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慈幼论》中说:“小儿十六岁以前,禀纯阳气,为热多也。”又进一步指出:“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肠胃尚脆且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明·虞抟《医学正传·小儿科》提出:“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无以平木,故肝木常有余,而脾土常不足也。”其含义也是阳有余、阴不足。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说:“盖肝之有余者,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又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肾脏证治》中说:“水为阴,火为阳,一水不能胜二火,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因此,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五脏有余不足说,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从阴阳而言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清·喻嘉言《寓意草·辨袁仲卿小男死症再生奇验并详诲门人》云:“盖小儿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脏腑、血脉俱未充长,阳则有余,阴则不足。”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也说:“再论幼稚,阳气有余,阴未充长。” 小儿体秉纯阳,故一旦为病邪所侵,则多从阳而化热,即使感受风寒, 也易化热。风邪主升主散,为阳热之邪;湿邪郁结可以化热;燥为热余,未有不从火化;寒邪入里,亦可化热。故六淫之邪临床上虽有偏寒偏热,但总以偏热者居多。加之饮食不知自节,以致饮食停滞,亦能郁而化热。急性传染病多为戾气所致,其本身多为阳热之邪。小儿阳气旺盛, 生气勃勃, 发育迅速, 六淫之邪侵袭, 邪气嚣张而出现正邪交争, 容易出现壮热, 又由于神气怯弱, 邪易深入,而内陷心包则谵语、昏迷, 引动肝风出现抽搐。儿科常见的感冒、流感、麻疹、肺炎、流脑、乙脑、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许多传染病、流行病多属温热病范畴。所以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进,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从临床治疗方面来看,小儿疾病在一年四季的发病过程中,临床上多数病例都具有热证火证的病象,就是在危重的病例中,也有不少患儿出现热深厥深的实热证候,当以清热泻火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之路之(3)徐小圃
【慈稚草堂】中医真行!少年离奇吐血,钱花了不少却查不出病因,好在中医五运六气攻克顽疾!
【朱瑞群医案】小儿体虚复感咳嗽
中医儿科学辨治思维导图
50载小儿临床治疗经验,见解独到,有小孩子不要错过哟
王乐陶治疗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