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脾主四时理论探讨

    
  不仅如此,叶氏作为温病大家,在温病治疗中也十分强调滋养脾胃之阴对整体治疗的重要性,认为温病存得一分阴液,便留得一分生机,重视益养胃阴,指出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脾胃体用各异,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胃脏腑相合,共同主四时而灌四傍,对于心肺肝肾诸脏以及机体全身均有营养滋润作用,胃阴更是能增津液而滋脏腑,故在温病治疗上必时刻以固护阴液为其根本大法,并辨证运用甘凉濡润、甘缓益胃、酸甘敛阴及清养悦胃等方法,多用麦冬、沙参、天花粉、生地、玉竹、扁豆、薏苡仁、茯苓、白芍、荷叶、麦芽等养阴健脾和胃的药物,创制了养胃汤和急下存阴诸方剂。又如对湿热病证的治疗,也认为其在江南发病最广,而脾胃为其病机所在,发病以胃湿恒多,脾湿也不少,治疗则胃湿偏热以治胃泻实为主,脾湿偏寒治脾补虚为要,此即临证 “虚则太阴,实则阳明” 辨治纲领的要点。以上临证实践,无论是外感温热还是湿热的发病及其传变转归,脾胃皆有其中心特殊地位,突出了叶氏温病学说独有的特点,可以说都是在土旺四季脾主四时这一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所提出的创见性学说,自成体系而切合应用,体现了叶氏对于脾主四时理论的匠心独运。

【参考文献】
    [1] 曹培琳.阴阳五行运气八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4.

  [2]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239.

  [3] 戴圣.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54.

  [4] 陈立.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7:168.

  [5] 孔颖达.五经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56.

  [6]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46、47.

  [7] 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282.

  [8] 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0.

  [9]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1992:2.

  [10]湖南中医研究所.脾胃论注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76.

  [11]熊宗立.妇人良方校注补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567.

  [12]喻嘉言.医门法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8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证治思想探析
三甲复脉汤
“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在温病中的临床运用
中医名家邓铁涛教授
红薯的功效与作用
“肝左肺右”之临床应用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