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阴病篇:寒化证之寒逆剧吐证(1)

    (接上篇)上述的这三个方证,我们在临床上都应当区别清楚。随后,少阴寒化证我们谈到了附子汤的适应证,附子汤适应证的基本病机:肾阳虚衰,肌肤失温,寒湿凝滞于肌肤骨节。所以,它表现了身体痛、四肢痛这样的症状。肾阳虚衰,督阳不充,四末失温,它表现为手足寒,背恶寒。

    这两个阳虚的症状,那么这样的一个证候,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就要进行鉴别了。因为它有身体痛、骨节痛,所以这要和太阳伤寒表实证相鉴别。对于阳虚身痛证来说,它的脉是沉的。脉沉提示了里阳虚,而不是太阳伤寒表实证。所以,脉沉既是少阴阳虚身痛证的主脉,也是一个鉴别诊断。

    它有手足寒、背恶寒,尤其是有背恶寒,当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时候,由于气不固表,再加上汗出、腠理开泄,经不起外来的风邪的吹袭,所以白虎加人参汤证,也就是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它可以有背微恶风寒,和时时恶风的症状。

    现在遇到的这个背恶寒,会不会是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呢?所以它又有一个鉴别诊断:“口中和。”所谓“口中和”,就是口不渴、口不苦、口不燥,那就除外了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白虎加人参汤证。

    所以,在“阳虚身痛”这两条短短的原文中,把伤寒论中可能涉及到的身痛的证候,可能涉及到的背恶寒的证候,都进行了清楚的鉴别,治疗用附子汤,益元气,助肾阳,治身痛。同时在附子汤的适应证的原文中,还提到了配合灸法,第304条说:“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这是灸和药物并用的方法,我们前面曾经几次提到针剌和药物并用的方法,这里是灸药并用法,这在临床上可以提高疗效,至于灸哪个经,少阴经的穴位可以灸,你比方说灸大溪、涌泉,这都是可以的,任脉的穴位可以灸,如关元、气海,都可以助元气,益元气。

    如果实在是背恶寒特别明显,我们也可以焦督脉的穴位,尽管大椎穴我们通常情况下,灸大椎穴的机会少,如果这个病有真的是背恶寒特别明显,你也可以灸大椎,也可以灸命门,这都是可以的。灸药并用法,可以提高疗效。

    好,我们接着讲少阴寒化证。我们讲义上所说的少阴寒化证的第七个证候和第八个证候。第七个证候是寒逆剧吐证,见于原文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吐利,四逆汤适应证中也有吐利,我们现在学的309条有也吐利。是个吐利,是少阴寒邪上逆于胃所造成的,还是本身是胃寒所造成的呢?我们光凭原文来说,很难判断,我们只好采用“以方测证”和“以药测证”的这种方法,来判断它的病机所在。

    这一条以“少阴病”三个字开的头,因此它是少阴寒邪上逆于胃。如果真的是少阴寒邪上逆于胃的话,那么张仲景应当用四逆汤来治疗,而不应当用温胃散寒的吴茱萸汤来治疗。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胸中膈上有寒饮的时候,而病又属于肾阳虚所造成的寒饮不化,那个时候也仍然用四逆汤,由于肾阳虚,胸中膈上的寒饮不化,用四逆汤来温化寒饮,这是四逆汤的适应证之一。如果现在真是少阴寒邪上逆于胃的话,理应当用四逆汤,而仲景在这里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转下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59 讲 少阴寒化证(3)
转:少阴病篇(七版)
​三十、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与软同,柔软之意。),但气痞(本是一种疾状名称,不是独立的病名。但也有以痞为主证,而进行治疗的……
刘渡舟医案:发汗变证
误吐之后诸变证
《伤寒论》中厥证的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