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3)
                        

    (接上篇)第一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苦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必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馀”,是其义也。馀藏准此。

    这条条文一共是三个自然段。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自然段里面,要讲什么叫“治未病”?为什么要“治未病”?如何“治未病”?“治未病”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在这一段里,这几个问题都要解决,之后要分析。为什么“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和前面我们讲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一种什么关系?“上工”的诊断水平,和“中工”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呢?第一自然段说了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首先说“上工”。在战国时期,对医生分等级,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对于精通医理,医技高明者,称为“上工”。今天做名医的四大要素:高深的理论,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再加上高的门诊量。对一个好的医生要求或评价,在张仲景的战国时代,他就提出来了,要通晓医理,医技高明,这是“上工”。次之就是“中工”,更次或再次之“下工”。

    还有一种分法,看治愈率,十之九,为“上工”;十之七,“中工”;十之六,“下工”也。这个治愈率要求的可真是不低。我看到一个资料,是2002年7月发表的,专家在国内进行评价,在我们国家的误诊率,超过世界标准(25%)多出2.8个百分点。为什么?等我们讲具体内容的时候,我再给大家介绍这个。所以,张仲景的标准挺高。

    “治未病”,这个在《内经》里面有,《四季调神大论》说过:“圣人不知已病治未病。”而我们这里的“治未病”,实际上是他给延伸了、发展了,他是在《难经》的基础上说起的:“未病防病,已病防传变。”治未病在《内经》中比方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讲什么呢?未病防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讲的也是未病防病,防止疾病的发生。

    现在放在我们讲义的第一篇第一条上,叫做“已病防传”或者叫做“已病防变”,是防止疾病的发展,所以它已经是引申意义了,但是,不是张仲景独创,《难经》也有说。现在我要问为什么要治未病,这个依据有五条,第一,理论依据有两个,一个是《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下面还有话,我就不比喻了,它那里头说得很多。

    那么《难经.七十七难》怎么说的呢?这个讲义没有引用,实际上它和这个原文文字上差别不是很大的,说的就是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因此就应该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影响到脾脏吧,就是这个意思,是《七十七难》有这个说法。第二个理论依据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上次说过了,就是属于天人合一的整体恒动观,作为人体的内在环境里面,脏腑之间是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既联系又互相制约,所以一脏有病必然影响到它脏(转下篇)。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激活,来和我一起玩吧!
http://t.hexun.com/active.aspx?InviteCode=3WKUqlXp1WETOui8xLbUPg%3d%3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经典背诵班《金匮要略》第三天
(20)[转载]【仲景经方本无脏腑经络理论】胡希恕的经方典籍整理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
《金匮悬解》上工治未病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实脾则肝自愈。果真如此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