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聊伤寒:一症一方一主药(3) | 不二

主要参考目录:
1、《伤寒论中的治病防病智慧》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编著。人卫出版。
2、漫话中医《中医入门——一部伤寒医天下》,刘观涛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医宗金鉴。清吴谦主编。
4、唐祖宣医学六书等。
今天开始第三讲。一症一方一主药。
在开始之前,把前两节总结一下。上两章分别讲了桂枝汤和麻黄汤,来分别应对中风表虚及伤寒表实证。虚与实是中医辩别病性的父和母。本节首先介绍中医的一个基础知识:实与虚。它的意思是虚假和真实;多指对方的内部情况或势力。在武术中虚实也是至关重要的,虚实就是以身体重心而言,重心偏于何方,何方即为实,另方为虚;以劲力而言,身手运动的方向为实,其余为虚;从战术角度而言,击敌为实,诱敌为虚。其它发劲为实化劲为虚,刚为实柔为虚等不一而足。总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换,不可截然割裂开来。
对人体而言,物质或物质属性可以分为有益和无益的两种。人体有益物少,或五运不及,或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机能衰弱,叫正气虚,为虚证。人体有害物过多,或五运太过,或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机能亢进,叫邪气盛,为实证。当然,我们不能把物质和机能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它们之间的作用常常是互为因果的。器官(物质)为体,机能为用。再者,气的邪与正,有益与无益,也都是相对的、相互转化的。如一定的营养物对你有益,但过多过少都对你有害;或此时对你有益,彼时却可能对你有害。这叫做“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笔者相信,点明了气的物质性及其基本属性(包括生理机能),给虚实范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基础——病机的物质性及其人体器官的机能性即虚、实的简明识别系统,定会给虚证、实证的辨析、解释、研究带来很多的方便,再不会让五花八门的带有虚、实之称的中医名词把人搅得头昏脑胀,再不会轻易为辨证之纲重建体系了。如有的医家在辨证八纲的基础上又加了气、血两纲;有的医家给辨证八纲减去了阴、阳、表、里四纲,加上了湿、燥、滞、瘀四纲,组成了新八纲。笔者认为,前者的错误是忽略了气的物质性,后者的错误是忽略了气的功能性。再如病毒或细菌(有害物)的入侵,可能会表现出实证的症状,你就得先用某种药物去抑制、消灭它;某种机能的亢进,也是实证的表现,你就得先用某种药物或其他手段(如针灸或心理调节)去抵御它。若人的机体既有虚的症状,又有实的症状,可能就是虚实夹杂之证。邪气盛,你自然应该想到它会削弱人体的正气,致使正气虚,得用攻补兼施的手段去治疗。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
一症:邪热闭肺;一方:麻杏石甘汤;一主药:石膏
症见:肺热喘咳,甚则气急,鼻翼启扇,有汗或无汗,身热不解,口渴,脉滑数,苔薄黄。
分析: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风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若表邪未尽,可在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伤寒论》原文:“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原方:麻黄4两、杏仁去皮尖50枚(9克)、生石膏8两、炙甘草2两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方解
┌ 麻黄 ── 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 ┐
君 ┤ ├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说明]
└ 石膏 ── 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
臣 ── 杏仁 ── 苦降肺气,止咳平喘 ── 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
佐使 ── 炙甘草 ── 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
纵观全方,药仅四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 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以本方加味。 
加减变化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18岁。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病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枇杷叶、甜停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余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然不用麻黄之治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乃于原方加麻黄4克,服1剂喘减,又服一剂而愈。
按语:肺喘一证,从外邪论有寒、热之分;从内因言则有虚、实之不同。本案为肺热作喘,以表证已解,舌苔薄黄,脉象滑数而为验也。本当用麻杏甘膏汤清热宣肺以止喘,可借前医不识本方运用之真谛,一见热象,便弃去麻黄,只用石膏清肺热,不用麻黄宣肺气,肺系之急不得解,则气喘终不能愈。故刘老于原方中补入麻黄一味,全其仲景之意,故仅服两剂即安。足见仲景方配伍之奥妙也。
刘渡舟教授认为,麻黄为治喘之良药,寒热咸宜。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则治寒喘;与石膏、桑皮配伍则治热喘;与杏仁苡米相配则治湿喘。除心、肾之虚喘必须禁用外,余则无往而不利。高热不退(肺炎)
下面,再重点介绍一下石膏
【化学成分】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中CaO 32.5%, SO3 46.6%,H2O 20.9%;常夹有有机物、硫化物等,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
【药理作用】 
1. 天然石膏煎剂(1∶1)注射于人工发热动物,有解热作用。 
2. 在体外培养试验中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 对离体蟾蜍心及兔心,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4. 石膏煎剂有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的作用。 
5. 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
【性味】甘、辛,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15~60g,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尚能用治热盛发斑、神昏谵语等气营两燔的症候。石膏善清肺胃热,如见邪热郁沸或胃火炽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临床应用时如配以知母,则清热泻火,可治阳明里热;如配麻黄,则清宣肺热,至肺热喘咳;治胃火齿痛,配熟地,则清胃滋阴,治虚火牙痛;配人参,则清热益气,治热盛津气两伤。总的来说,大都是取它清肺凉胃的功效。
使用麻杏石甘汤时,要注意一个要点:石膏的用量要倍于麻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杏甘石汤的具体应用(附医案)
抗疫古方今用之二——一升一降泻肺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证
刘弼臣教授临床应用麻杏石甘汤的经验
麻杏石甘汤名医验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