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什么现代科技来源于西方,真是个天大笑话而已!(第7页)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1:55:03
  冰激凌中国人发明的
  1295年,曾在中国元朝访问的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从中国把一种用水果和雪加上牛奶的冰食品配方带回意大利威尼斯。马可波罗把他游历中国后写的《东方见闻录》中记载的他在大都最爱吃的冻奶的配方,带回意大利威尼斯,并在意大利北部流传开来。   1660年前后,在巴黎最早开业的‘Cafe Procope’,意大利人Cotelli制造出在桔子或柠檬等中加入香味的果汁后,将其冻结制成冰果并进行销售。   1774年法国路易国王的御用厨师开始制作被称为奶油冰的早期形态的冰淇凌。   1846年,有个叫南希?约翰逊的人,发明了一架手摇曲柄冰淇淋机。制作时先向冰雪里加些食盐或硝酸钾,使冰雪的温度更低,然后把奶、蛋、糖等放入小桶里不断搅拌,过一会儿就制成了冰淇淋。从此,人们在家里就可制作冰淇淋了。   1851年,牛奶商人JACOB FUSSEL实现了冰淇淋的工业化,他在美国巴尔的摩建立工厂,最早开始大量生产冰淇淋。   借助于1899年的等质机、1902年的循环式冷藏机、1913年的连续式冷藏机等的发明,冰淇淋的工业化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期间,又有人把鸡蛋、奶和面粉烘制的薄饼,折成锥形,里面放入冰淇淋,供参加博览会的人品尝。不久,这种蛋卷冰淇淋便风靡了世界。   在炎炎夏日中铺天盖地的冰凉广告中,总有一款让你心动的冰淇淋,它就在那里,永远充满诱惑,永远不可替代。   制造冰淇淋的方法直到13世纪才被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带到意大利。后来意大利有一个叫夏尔信的人,在马可.波罗带回的配方中加入了桔子汁、柠檬汁等,被称为“夏尔信”饮料。   1553年,法国后来的国王亨利二世结婚的时候,从意大利请来了一个会做冰淇淋的厨师,他花样翻新的奶油冰淇淋使法国人大开眼界。后来,一个有胆量的意大利人把冰淇淋传到了法国。1560年,法国卡特琳皇后的一个私人厨师为了给这位皇后换口味,发明了一种半固体状的冰淇淋,他把奶油、牛奶、香料掺进去再刻上花纹,使冰淇淋更加色泽鲜艳、美味可口。   冰淇淋很有可能是由风味水冰发展而来的.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一世用冰和雪冰冻他的葡萄酒.公元62年罗马皇帝内罗(NERO)派他的奴隶到山上采集冰和雪用来合果肉和蜂蜜一起冰冻. 在马可.波罗远东旅行的众多发现中,就有其中包括牛奶的冰冻甜点的配方.   尽管这些早期的调制品很象冰类,霜类和露类,但他们对冰淇淋的产生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十六世纪的欧洲第一次出现冰淇淋这个事实已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然而,没有一个人是被证实发现了这一美味.
  第一次有冰淇淋记载是出现在1769年的英格兰.在十九世纪中期,在巴尔蒂莫的一个牛奶经销商杰科波·法瑟(Jacobfussell)决定通过制作冰淇淋来处理他过量的奶油.不久他发现他的冰淇淋生意远比他的牛奶生意的利润好的多,于是他把他的全部设备都用来制作冰淇淋并开设了其它几个冰淇淋厂.在今天,他被认为是美国批发冰淇淋之父。
★在各种说法中,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始于中国。1295年,在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写的《东方见闻录》中,记载他将在大都最爱吃的冻奶的配方带回威尼斯,并在意大利北部流传开来。东方的传统冰冻食品经马可·波罗传入西方,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了产业化,从而诞生了今天的冰淇淋。
★1851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牛奶商人JACOB FUSSEL实现了冰淇淋的工业化。他在美国巴尔的摩建立工厂,最早开始大量生产冰淇淋。借助于1899年的等质机、1902年的循环式冷藏机、1913年的连续式冷藏机等的发明,冰淇淋的工业化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蛋卷冰淇淋在1904年圣路易万物博览会上首次亮相。
  http://hi.baidu.com/%C3%DD%BD%E3%BD%E3%B5%C4%BA%C3%B5%DC%B5%DC/blog/item/0e0706283a7bb0f399250ad1.html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1:58:53
  宋朝数学

  宋代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最繁盛时期,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颠峰。公元1084年北宋ZhengFu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为宋朝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宋朝涌现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出现了大批有份量的数学著作。宋代最抽象的数学成就极高,在希腊文明与西方之间的空白地带鹤立鸡群。宋的代数学充分发挥了绝对化的方法,把汉代方程解法的组合变换式发展到了一个奇妙的境界,不但在解法上解决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高次方程、虚根等问题。西方的方程学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出现。
宋的方程学是一个发达的数学学科。 沈括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堆积的酒坛和垒起的棋子之类有空隙的堆积体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方法,这就是“隙积术”,“隙积术”其实质是高阶等差级数求和,他是中国第一个高阶级等差级数。沈括还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会圆术是一个几何问题,把勾股定理用于从弓行的弦、和矢求弧长。隙积术和会圆术是后世垛积术及弧矢割圆术之先河,为中国古代数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宋朝著名数学家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用于求解高次方程,是在求得一位商后即以之乘高次未知数的系数加入新方程一次项系数。在作法上把商、常数项、新方程一次项系数和高次未知数系数分别排列,再用上法对这个组合进行变换。杨辉在《九章算法纂类》中载有贾宪“增乘开平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子。

  从开平方、开立方到四次以上的开方,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西方七百年后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明了同样的方法。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 南宋杰出的数学家秦九韶,公元1247年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加以推广,论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且例举20多个取材于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16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还对一次同余式理论进行过研究。秦九韶还推广了孙子定理,他的“大衍求一术”将孙子定理的方法从较小的数和较少的同余式个数推广到一般解法。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欧洲的尤拉和高斯的有关研究要早500年。秦九韶还得出了与希腊海伦公式等价的从三角形三边求面积的公式。刘益的“益积术”、“减从术”也是对系数组合进行变换的技术。数学家李冶公元1248年发表《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数学家杨辉公元1261年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给出了几种高阶级数的求法。公元1274年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此外杨辉还发展了九宫图,他作了圆、直线交叉的组合。使宋在组合数学上也有进步。杨辉在数学组合上指出4×4数学方阵上交换对角结果,可惜他以后没有进一步发展。

  数学在宋代已经开始得到重视,数学的研究成果在宋朝已开始有应用的环境了。沈括说“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乃为通术也。”数学家秦九韶认为数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经世务,悉万物”,“窃尝设为问答以拟于用的”。数学家李冶公开批判轻视科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贬为“贱技”、“玩物”等长期存在的士风谬论。他说“术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人之事,则要实惠得多。”

  中国的数学在宋代领先西方几个世纪。遗憾的是宋以后中国的数学开始衰落,虽然在元朝中国古代数学还有持续的零星发展,但中国数学整体的已没有继续、发展运用的大环境了。如今的宋朝数学成就只有依稀从有幸流传下来书籍的支言片言中窥其一二,所以明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记载的线性方程求解不能自圆其说,因为这只是记下了宋代科学家对其的一个结论,至于过程已经没有了……中国宋代是数学是世界的奇迹,但也是中国科学的一个悲剧……

  http://hi.baidu.com/%C3%DD%BD%E3%BD%E3%B5%C4%BA%C3%B5%DC%B5%DC/blog/item/efc795ed355f582a62d09f10.html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2:10:14
  耧车与冶铁水排通过这两个足可证明汉朝超过罗马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耩子”。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那些不了解西方农业史的人,在得知西方直到公元 16世纪还没有条播机时,或许要大吃一惊。西方在使用条播机之前,种子是用手点播的。这是极大浪费,而常常要把当年收成的一半谷物留作翌年播种。用于撒播的种子,发芽后长成植株时,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争夺水分、阳光和营养,而且还有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无法除草。
虽然条播机从未传到欧洲,但中东的苏米尔人在3500年前有过原始的单管种子条播机,不过效率很低。是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多管种子条播机耧车(后来印度也予以采用),才在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播种。这种条播机只需要用一头牛、一匹马或一匹骡子来拉,并按可控制的速度将种子播成一条直线。
我国出土的小型铁楼铧,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世纪。一位叫做赵过的ZhengFu官员于公元前85年向京城地区推广耧车。在《正论》中保留下的片断曾说:
“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耧车)。这样,一天内可播种667公亩。”
后来的农学家王祯对此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劐……或播种用铧,是耧车播种时用的铧,类似三角犁铧,但较小些,中间有一高脊,10厘米长,8厘米宽。将劐插入耧车脚背上的二孔中并紧紧绑在横木上。这种铧入地8厘米深,而种子经过耧脚撒落下来,因此能在土中种得很深,并使产量大为提高。用耧车耕种的土地,如同用小犁犁过那样。”
我国播种系统在效率上至少是欧洲系统的10倍,而换算成收获量的话,则为欧洲的30倍。而这正是经历1700年的情况。在整个这段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进很多,以致在世界的这两半部分之间只能看到这样的对比,即我国颇像今天所说的“发达国家”,而西方是“发展中国家”。

  西方的第一部种子条播机是受到我国的启示而制成的。但由于耧车大都用于北方,远离欧洲人常来常往的我国南方的港口,因此,实际的实验样品并未运到欧洲。欧洲人所看到的只是关于它的概略的文字描述。口头传说和书中不精确的文字描述与图画,不能使得到消息的欧洲人很充分地了解其构造,他们不得不重新创制种子条播机。结果,欧洲种子条播机依据的原理十分不同于中国的原理,这种情况正是属于“刺激性传播”,即某种思想的传播,不一定伴随结构细节的传播。这样,欧洲人终于有了他们的条播机,但在工作成本上,它只会令人扫兴。
公元1566年,威尼斯参议院给欧洲最早的条播机授予了专利权,其发明者是卡米罗·托雷洛。留下详细说明的最早条播机是公元1602年波伦亚城的塔蒂尔·卡瓦里纳的条播机,但很原始。欧洲第一个真正条播机是杰思罗·塔尔发展起来的。公元1700年后不久,此机便已生产,对其叙述发表于公元1731年。但欧洲的这种及其后那些类型的条播机既昂贵又不可靠。一直到公元19世纪中叶,欧洲才有足够数量的坚实而质量又好的条播机。
公元18世纪欧洲出现过詹姆斯·夏普发明的一种较好的种子条播机,但只单行播种,而且太小,因此,其功能虽好,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欧洲在公元19世纪中叶以前的种子条播机基本上无效,也不经济。因此,欧洲在种子条播机这个问题上,白白浪费了两个世纪的时间,这是因为未能利用耧车固有的原理。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已经懂得用牛、马来拉车了,到2500多年以前,牲畜力己被利用到农业生产方面,当时人们除了利用牲畜驮拉运输外,并利用牲畜来帮助耕田和播种。
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山,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因为它"用力少,见功多"所以大家乐于使用。三国时期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因此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水排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个时期,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汉代的水排由同一时期的水碓和翻车结构推测,也是一种轮轴拉杆传动装置、我国古代水排构造的详细技术最早见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依水轮放置方式的差别,分为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都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这项技术比欧洲越早一千多年。

  http://hi.baidu.com/%C3%DD%BD%E3%BD%E3%B5%C4%BA%C3%B5%DC%B5%DC/blog/item/60373b099c8d2a3de92488b9.html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2:20:29
  -《世界知识》主编精心研究并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
  -四大谜案:周穆王是否远行欧洲?汉朝军队是否俘过罗马军团?罗马商团是否来过洛阳?两国官方是否互派使节?

  -两大遗憾:不了解情况的甘英在西海边被波斯人吓阻,与罗马失之交臂;官派使者刘咸死于半道。

  古罗马最兴盛的时期,正值中国的秦汉王朝时期。罗马与秦汉同时存在于欧亚大陆的两端,而且都建立了幅员非常广阔的帝国。两大帝国彼此了解对方的存在,并且通过欧亚大陆这一陆上通道(以双方之间其他古国与民族为中介),以及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这一海上通道,有着一定程度的接触。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国”,汉代中国称呼罗马为“黎轩”、“大秦”或“海西国”。
-谜案一

  周穆王,是中国远行欧洲第一人吗?

  《史记》等中国典籍中所记的、通过西亚陆路或东南亚海路来到中国的黎轩“善眩人”或“幻人”(杂技魔术艺人),可能是最早来到中国的罗马人。那么,谁是前往欧洲的中国第一人?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历史上前往欧洲的中国第一人,可能是西周的第五位国王——周穆王,其在位时间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时的欧洲,还是特洛伊战争的时代。但这只能说是个历史谜案。

  周穆王的故事,要从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价值的一次盗墓事件说起。

  西晋时期的公元281年,在汲郡(现河南汲县),有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者,盗了战国时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在位)的墓。这次盗墓最重要的发现,是陪葬的战国时期的竹简数十车。由于事关重大,晋武帝马上命令官员和学者进行研究。其中的两部书,一是《穆天子传》,一是《竹书纪年》(并称“汲冢古书”)。

  《穆天子传》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周穆王(即穆天子)西行。周穆王在北征犬戎之后,带领“七粹之师”,驾着“八匹之乘”,从西周的东都洛阳出发,开始长途跋涉。先向北经过山西北部的雁门关,然后转而向西。书中记载了非常多的地名、国名、部落名称、山名、水名、人名,非常复杂。这些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近代以来的学者,对《穆天子传》书中的地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很多思路与猜测。有人认为,周穆王西行可能在中国的宁夏、甘肃一带。有人认为,他越过了新疆边境,经过中亚,进入西亚,甚至越过乌拉尔山进入欧洲,最远来到了今天的波兰。

  为什么?因为书上所载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神话传说、民俗习惯,能够与这些地方的历史信息一一对上号。

  比如,周穆王曾经来到“群玉之山”,这是不是盛产美玉的新疆河田?比如,周穆王登“昆仑之丘”,有学者认为,此即阿尔泰山。又比如,周穆王到了瑶池,会见了西王母,有学者认为,此处即今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也许是某一个母系社会部落首领的神化的形象,也有学者认为,这位女神的原型就是起源于小亚细亚、流行于地中海许多地区的“众神之母”西比利(Cybele)。关于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是《穆天子传》中最精彩、文字最多、也最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穆王,两人互相酬唱,然后依依惜别。

  群玉之山、瑶池瑶台,是中国文学中常常描写的仙境,比如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又如,离西王母住地不远有一个地方,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巨鸟解羽”,以至“集羽千里”。这是不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讲到的,欧亚大陆内陆地区“有羽毛自天降下”,“大地和天空到处都是这种羽毛”的同一个地方(希罗多德后来自己解释那是雪)?其后,周穆王又翻山涉水,有人认为其越过了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所达到的最西的地方,应该是在波兰境内。

  除《穆天子传》外,《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有周穆王与北方民族打仗和驾车远行的事迹。那么,《穆天子传》是基于历史事实的中国第一部小说,还是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历史记载?周穆王真的远行到了欧洲吗?他是踏上欧洲的第一个中国人吗?

  汉朝军队与罗马军团打过仗吗?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媒体和学者共同推动,反复地炒作这样一个所谓历史真相:说是在甘肃永昌境内有一座罗马城,是汉朝军队俘获的罗马战俘在此建立的,现在这个地方还有许多具有古罗马体貌特征的当地居民,就是那些战俘与当地人通婚的后裔。击败过匈奴的大汉雄师,战胜了威名赫赫的罗马军团?这个故事太引人入胜了,引发了一次次炒作,而且调门一次比一次高,最早说是“永昌境内有一座罗马战俘城”,后来变成“一支罗马军队在中国境内消失”,最后变成“中国境内驻扎过一支罗马军团”。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德效骞教授最早提出来永昌境内有罗马城这一命题的。
汉朝确实曾在永昌境内设立过一个古城,叫犁鞬(即“黎轩”的异写)城,这早已被中外学者确认。但是,有根据说它是因为汉朝军队跟罗马军队打仗、把战俘安置在这里而建立的吗?

  持这种主张的学者,依据的是《汉书》中记载的一个事件。

  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在中亚地区一支匈奴人的首领郅支单于,向汉朝中央政权挑战。汉朝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矫诏(假冒汉朝皇帝的命令)与他们在郅支城都赖水(今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打了一场大仗。汉军在郅支城离城三里处扎营布阵,看到单于城里有这样一支军队:

  “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重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2:20:50
  -《世界知识》主编精心研究并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2

  所谓罗马军团的传说就出自这段记载。据称,这种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防御的阵式(可能是古罗马军队的龟甲战阵)和修“重木城”的方法,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因此,他们是一支被匈奴单于雇佣的罗马军队。那么,这支罗马军队来自何处?德效骞教授推测,他们就是在与安息帝国作战中失踪的那支古罗马军队。

  公元前53年的卡雷战役,是西方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生动描写了这场战役。

  这年,罗马著名军事领袖克拉苏,带领着几千罗马军团远征由波斯人建立安息(帕提亚)帝国。他的儿子小克拉苏与他一同出征。战役过程中,小克拉苏率领1800人,想绕到安息军队的后面实行突袭,但中了安息军队的埋伏。小克拉苏见局势无可挽回,让副手把自己杀死,他的士兵多数被杀死,一些人被俘虏。老克拉苏背水一战,最后兵败身死。书中交代有“一万人被生俘”。

  德效骞教授就是从研究这“一万人被生俘”的下落着手的。他推论,这些人辗转地来到了中亚,投靠了在当地称雄的匈奴人,做了匈奴人的雇佣兵,17年之后,即公元前36年,在郅支城与汉朝军队打了这场战役。战败之后,这些人被汉朝军队俘虏到中国甘肃境内设立了犁鞬古城安置下来。

  这个故事引人入胜,但证据不足。

  首先,不管是普鲁塔克的描述,还是其他史料,都没有表明他们到了匈奴处。

  其次,《汉书》记载,郅支城战役的结果是阏氏(单于的夫人)、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被杀,一百四十五人被生虏,千余人投降。甘延寿和陈汤把这些俘虏“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就是送给了跟着汉朝军队作战的十五个西域国家的国王,没说这些人被带到了甘肃或内陆任何地方。

  那么,为什么当地确实存在一些具有与欧洲人相似的体貌特征的居民呢?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当地正处在中国内陆连接西域的交通要道,有欧洲人到中国来太容易了,未必非得认定他们是罗马军队的后裔!

  两大帝国没有发生军事接触,那么有没有商业往来呢?

  《后汉书·西域传》讲道,张骞、班超经营西域,内陆与西域联系通畅,汉朝ZhengFu在当地立屯田、设驿站,使节不断,商旅云集。
这就为西域各国使团和商旅进入中国内陆提供了客观条件。那么,这些商旅中有无来自罗马帝国的?

  公元150年左右,在罗马统治下的希腊,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在所著《地理志》中转述他人的记述,有马其顿商人梅斯·提提阿努斯的助手曾经到过赛里斯。

  有趣的是,《后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和殇帝纪》,都有关于公元100年左右“蒙奇兜勒”使者的记载。

  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于是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后汉书·西域传》)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后汉书·和殇帝纪》)

  “蒙奇兜勒”在哪里?是两国还是一国?与托勒密说的马其顿使团是不是一回事?学者们认为,“蒙奇”就是“马其顿”的译音。但是“兜勒”是什么地方呢?也许“蒙奇兜勒”就是这个国家的名字,而不是“蒙奇、兜勒二国”?

  《后汉书》是南朝范晔所著,其所记载的东汉与西域的关系,主要来自班固、班超、班勇一家两代的记载。班固是《汉书》的作者,曾随大将军窦宪北征匈奴;其弟班超在西域建功立业31年,告老还乡以后,其子班勇在西域继续担任长史。所以,班氏家族对西域的记述应该是准确的。《后汉书》在《西域传》中只写“蒙奇兜勒”,但在《和殇帝纪》中却写成“蒙奇兜勒二国”,也许作者自以为蒙奇、兜勒是两个国家吧,以致后人也被误导。但是,如果把“蒙奇兜勒”连在一起念,那是否就是“马其顿(人)”?如果是真的,也许这就印证了托勒密的记载。而所谓“遣使贡献”、“遣使内附”,也许是把商人当成了国家使节,或是“中央帝国”心态的表现吧!

  冥冥之中,罗马与中国的两部古典名著,记载了同一个历史事件,让人感到神奇与不可思议!

  汉朝也许把马其顿商人当做了使节,但也可能确有罗马商人冒充国家使节。

  公元1世纪古罗马历史学家佛罗鲁斯,是罗马首位皇帝奥古斯都的狂热的拥护者,他在颂扬奥古斯都的功德时曾有言:
其余世界,不属罗马帝政所治者,亦皆知罗马国之光荣强盛,见罗马人而生敬心……远如赛里斯人及居太阳直垂之下之印度人,亦皆遣使奉献珍珠宝石及象,求与吾人定交好之约。

  他是在记载历史的真实情况,还是只是在夸大其词地吹捧罗马皇帝?不得而知。

  反过来说,有无罗马使节来到汉朝呢?这就涉及一个重要的历史故事。

  2007年11月20日,WenJiaBao总理在访问新加坡期间,曾引用《沉思录》一书中的观点。随后,《沉思录》一下子荣登国内畅销书榜首,而且长期不衰,一时间出现了多个中文译本。

  《沉思录》作者马可·安东尼,也可称做马可·奥勒留·安东尼诺斯,古罗马皇帝,公元161-180年在位,罗马“五贤君”中最后一位。一生戎马倥偬,在帝国东部边界与蛮族和安息人作战。但是他又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皇帝。《沉思录》的大部分就是在他戎马生涯的间隙写成的,成为对世界影响巨大的传世之作。

  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就是这位马可·奥勒留,也是同时代就被中国人知道的唯一的罗马皇帝。在中国史籍中,他的译名是“大秦王安敦”。

  《后汉书·西域传》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不珍异,疑传者过焉。

  这段话确实很重要,很多人据此认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确实派了使节来中国,想建立交往。尽管这段话非常简略,但提供的信息却不可忽视。

  自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从广东和日南(今越南中部)沿海入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至印度东南海岸的航线即已开通,罗马也有了到印度海岸的航线。这就使罗马人有可能沿这条航线来到东南亚和中国。《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掸(今缅甸)国王送大秦国幻人给汉朝皇帝,并明确指出“掸国西南通大秦”。《南史·夷貃传》进一步记载,有不少大秦人来到东南亚。

  但是也有疑问。首先,编查西方史书,并无相应记载。如果罗马皇帝向中国派过使节,与中国一样具有历史学传统的罗马,也应有历史记载。

  其次,这位使节向汉朝贡献的象牙、犀角、玳瑁,显然只是东南亚的特产。《后汉书》就记载大秦国“土多金银奇宝”,有明月珠、夜光璧、琥珀、琉璃等等,为什么此人只在东南亚临时凑了些当地土特产来献给中国皇帝?

  也许,这个人根本不是什么使臣,只不过是罗马商人在蒙汉朝皇帝!所以,这段记载也不能证明罗马皇帝确实派使臣到中国来过。

  但是不管怎样,“大秦王安敦”的大名,却实实在在地由此人带到了中国!

  100多年后的西晋时期,也有罗马遣使中国的记载:“……其(大秦国)王遣使贡献。”

  这段记载更为简略,同样不能作为两国互派使臣的证据。

  双方互派使臣,尽管在中国和罗马史料中都有所表述,但是,我们仍然无法肯定两国确实建立过官方联系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2:22:11
  古中国人先进海军技术
  中国航海革命最引人瞩目的方面是船舶的发展,这包括它们的规模和数量。因此,直到1588年最大的英国船排水量仅为400吨,这与早得多的载重量超过3000吨的中国帆船相比,就相形见绌了(见第7章)。而且,这种大型的中国平底帆船,具有很多创造性的特点 包括方形船体、船尾方向舵、纵帆和防水隔舱 所有这些后来都被欧洲人所吸收(参见第6章和第9章)。尤其是船的数量 大船和小船 不仅是中国航海革命的证明,而且也是中国商业经济特征的证明。在8世纪时,大约有2000条船只在扬子江上航行,它们运载的货物总量约相当于1000年后英国商船运载货物数量的1/3。马可?波罗估计仅在扬子江下游就有15000条船只。到17世纪时,耶稣会士曾德昭(Alvarez Semedo)曾统计,在一小时内有不少于300条船驶向扬子江上游!最后,邓刚(Gang Deng)揭示了在北宋时期约有12000条粮食运输船,在清朝时增加到了20000条以上,在18世纪后期约有130000条私人运输船只。总之,坦普尔的结论似乎是恰当的:

  或许可以确切地说,中国人在历史上是最伟大的航海者,因为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他们拥有远比世界其他地区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比较的结果是让人窘迫的。当西方最终赶上他们的时候,也仅仅是以一种或另外的方式改良了他们的发明。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在能想象到的每个方面,欧洲人使用的船只与中国相比都相形见绌(甚至晚至1800年)。

  第一次军事革命:中国,公元850 1290年

  正如将在第8章所述,欧洲中心主义对欧洲人的军事天赋大加赞美,据称他们发起了第一次重大的“军事革命”(1550 1660年),重大的技术突破是在火药、枪和大炮上。但所有这些首先都是中国在850年至1290年间 “第一次军事革命”时发明的。欧洲中心论者拒绝这一观点最常见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人只是把火药用于烟火,没有应用于军事(即东方主义的“中国条款”)。有趣的是,在史诗电影《马可?波罗历险记》中,我们了解到马可波罗介绍的第一个中国发明是“意大利面条”,第二个就是炸药。据称马可?波罗问起后者,“这只是用来做玩具么?” 中国人答道,“是的,用来做烟火爆竹”。然后马可?波罗建议道,“这可以成为一种很有用的战争武器”,对此中国人回答到,“不,那样太可怕了,那是致命的”。这段对话恰恰引出了一种最常见的欧洲中心论的神话:尽管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却被更有创造力的欧洲人将其应用于战争。

  尽管中国人在850年左右就发明了火药,[25]但到10世纪初它才应用于中国的投掷火弩,到969年时才用于火箭。到1231年时它被用于炸雷与火铳(采取用铁管制成的发射器的形式)。到14世纪时它被用来制作地雷和水雷。中国人甚至还发明了能够同时发送320枚带火箭头的箭矢发射装置 这被尼达姆描述为一种“相当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中世纪的火箭筒”。有趣的是,中国人在14世纪还发明了一种带有翅膀和尾翼的火箭弹,按照尼达姆的说法,“这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臭名远扬的V-1飞弹极为类似”。火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世纪中叶的“火矛”。发射铁弹头的第一支铳是在1259年左右发明的,并且在不晚于1275年时使用了金属枪管。大约1288年时,一种被称作

  震天雷(eruptor)的粗制大炮被发明出来(这比欧洲第一门大炮早了约38年)。而且还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发明传播到了欧洲(见第8章)。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军事革命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是它的海军。宋朝海军可能拥有多达20500条船只。这支中国舰队能够摧毁任何一支欧洲军队,甚至很可能是整个欧洲联合海军力量。重要的是,舰船的武器系统在不断的升级。在1129年时用投石器来抛掷火药弹并成为标准装置,1203年时一些船装备了铁甲。中国的军舰有着长期的发展传统。例如,在6世纪末,“五帆”战舰有高达100英尺的五层甲板,并可以搭载约800人。它还装备了“撞击杆臂”(striking arms)或“钻孔铁器”(holing irons) 一种固定在高层甲板上、50英尺长的顶端装有锐利铁钉的柱杆,它就像巨大的锤子,向下猛烈撞击以击毁敌人的船只。并且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就有流动的“方形浮动堡垒”,面积不下360,000平方英尺,拥有高塔,可以容纳2000人以上。总之,坦普尔再次做出了恰当的结论:“在西方的现代时期之前,中国人 是规模庞大的武器制造者。”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190001/0000JYfd.html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2:24:06
  明代《武备志》中描述的神机箭:

  造法矾纸为筒,内入火药令满实,另置火块油纸封之以防天雨。后鐟一孔装药线,用竹为干。铁矢簇如燕尾形,未装翎毛,大竹筒入箭二矢或三矢。望敌燃火,能射百步利顺风,不利逆风,水陆战皆可用。用之水战能燔舟篷,用之陆战能毁巢穴,中毒必死”。
在《武备志》中,“神机箭”一词主要指的是众多火箭武器中的一种,即在竹筒发射器中装有若干火箭(Rocket arrow 火箭助推箭)的小型的火箭武器,亦指单支小型火箭;而朝鲜书籍中的“神机箭”则是对各种火箭武器的笼统概称,源自明代对火器的“神机”之称。

作者:KIMBERYE 时间:2012-5-24 2:29:33
  从根上解决李约瑟难题,彻底消灭西方中心论的阴影1

  http://hi.baidu.com/%C3%DD%BD%E3%BD%E3%B5%C4%BA%C3%B5%DC%B5%DC/blog/item/52b712dc43d314d58d102922.html

  20世纪中期有一个英国历史学者,名字叫做李约瑟,这个人研究中国文化的贡献,但是他一直有一个难题为什么中国后来落后。

  李约瑟虽然证明了中国文明的一些贡献,但是由于李约瑟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贡献,而没有根除西方中心论,结果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文明是有保质期到了14世纪后落后西方了,认为只有西方能做到科技独霸,更加让西方中心论被巩固,反而让很多人误会中国民族文化让科技停止发展,从而美化西方文明。

  西方人通过制造西方中心论混淆了一个概念,科技是能独霸的,而且独霸科技的文明就是西方,然后西方就是优等种族了,其实美国今日的科技成就也是通过从德国俄国中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人才中高薪聘请来的,然而美国人有一个招数就是玩《薛仁贵传奇》张士贵那一招,就是将这些外国人科学家的贡献,偷偷地抹杀掉,然后做到秘而不宣,让所有人以为是美国人自己创造的,文明独霸的,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科技独霸。

  用此来区别西方文明与别的文明所谓的区别,然后制造西方中心论白人优等论,黄种人劣等种族等等种族主义观点。

  李约瑟研究中国文明贡献,仅仅研究了百分之60.他对宋朝以后的中国文明一点都不懂,结果被人曲解,中国人的文明是科技的障碍,中国人是劣等种族,中国人会耽误科技,中国人种族进化失败,只有劣等种族才能创造出耽误科技的文明所有中国人是劣等,这些言论的出现主要都是李约瑟仅仅研究了中国科技文化,,但是他没有仔细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哲学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

  其实正是因为李约瑟没有彻底根除掉西方中心论最后反而让西方中心论,被坚固化,认为中国人虽然有科技贡献,但是民族文化是耽误科技的是劣等的,让西方中心论再一次丑化矮化,东方文明

  今天我要全面论述中国文化为什么落后,也解决李约瑟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农具
改变欧洲的中国播种机,明朝时被传教士“窃取”,可惜鲜为人知
涨脸!中国古代10大牛气哄哄的发明!
条播机耧车
古代农民怎么播种?从点播到条播,一口气搞懂耧车的前世今生
画说农业|8. 农业科技(14)传统农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