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11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6 16:18
  【6.30】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频繁,心烦,微恶寒,脚抽筋,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这是误治。得药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再用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少给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又加烧针,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
  甘草(炙)四两 干姜(炮)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
  芍药四两 甘草(炙)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6 16:19
  【6.31】问:太阳病,其证状具备,按桂枝法治之反而加重,厥逆,咽中干,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吐逆,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其原因是什么?
  师说:此阳旦证(证象阳旦,实际这是阴旦而非阳旦),不可攻,寸口脉浮,浮则风,也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抽筋。误攻其表,汗出亡阳,出汗多则津液枯,津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用甘草干姜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救液,调胃承气以止其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此坏病的治法,必须随脉证而治。
  【6.32】阳旦证,发热不潮,汗出,咽干,昏睡不安,夜半反静,宜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主之;若口渴,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小便赤,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主之。
  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
  地黄六两 半夏半升 牡蛎二两 酸枣仁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竹叶两把 石膏半斤(棉裹) 黄芩三两 泽泻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6 16:21
  卷第六 完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7 12:48
  卷第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中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7 12:52
  卷第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中
  【7.1】太阳病,项背强紧,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12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调养休息及禁忌,各汤皆仿此。
  【7.2】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只是呕,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12枚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
  【7.3】太阳病,桂枝汤证,医反而下之,下利于是不止,脉促,热未解。喘而汗出,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7 12:54
  【7.4】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技(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 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调养休息。
  【7.5】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闷,不可下,宜麻黄汤。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7 23:21
  @静夜闲轩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8 13:58
  【7.6】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外证已解,假设胸闷,胁痛,用小柴胡汤;脉只是浮脉,用麻黄汤。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12枚 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8 13:59
  【7.7】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肉跳动,此为逆。
  大青龙汤
  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12枚 石膏(碎) 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温粉粉之。一服汗出停后服。若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不得眠(失眠)。
  【7.8】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仅感沉重,偶有减轻,无少阴证,大青龙汤发汗解表。
  【7.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咽喉梗塞),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若微利,若噎,去麻黄,加附子一枚;
  若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加杏仁(去皮尖)半升。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8 14:00
  【7.1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以后渴,这是寒去欲解。小青龙汤主之。
  【7.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7.12】太阳病,下之微喘,表证未解的缘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12枚 厚朴二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8 14:01
  【7.13】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欲解外证,宜桂枝汤。
  【7.14】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又下之,脉浮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所以使不愈。今脉浮,所以知道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7.1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以后微除,其人发烦目瞑。严重的必鼻出血,鼻出血才解,所以这样,阳气重的缘故。麻黄汤主之。
  【7.16】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鼻出血而愈。
  【7.17】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底,因而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解除,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假设面色通红,阳气郁结不舒在表,当发汗法、熏蒸法治疗;若发汗不彻底,汗出不透,阳气郁结不舒不得越,当出汗不出汗,则其人烦燥,不知痛处,一时在腹中,一时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再发汗则愈;若其人短气,只是坐,以汗出不彻的缘故,怎么知道汗出不彻底?因为脉涩所以知道。
  【7.18】脉浮紧,照理应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不可发汗,须自汗出才能愈。所以这样,尺中脉微,此是里虚,须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7.19】脉浮紧,照理应当身疼痛,宜以发汗解之。假设尺中脉迟,不可发汗。为什么这样,因为营气不足,血弱的缘故。
  【7.20】脉浮,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7.21】脉浮而紧,可发汗,宜麻黄汤。
  【7.22】病人经常自出汗,此为营气和,卫气不谐,所以这样,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营气和谐的缘故。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
  【7.23】病人脏无他病,经常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7.24】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鼻出血,麻黄汤主之。
  【7.25】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7.26】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又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脉浮紧,可再发汗,宜桂枝汤。
  【7.27】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必自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8 18:49
  @佛前落叶 188楼 2013-09-08 14:39:29
  支持楼主,这些都是国家至宝,要好好收藏
  -----------------------------
  所幸,我们生在中国。外国人不在中国住上三代不用想学了去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9 17:34
  【7.28】大下之后,又下之,小便不利,亡津液的缘故,不要治疗,过一段时间小便必自利。
  【7.29】大下之后,再发汗,其人必寒而颤振,脉微细。所以这样,内外都虚的缘故。
  【7.30】下之后,再发汗,白天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不得眠(失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炮) 附子(破八片,炮)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劈)12枚 人参三两 生姜(切)四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9 17:33
  【7.32】发汗若下后,不可再用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可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7.33】发汗过多,其自己两手交叉按于心下,心下悸,欲得按,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9 17:37
  【7.34】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发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劈)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7.35】奔豚病,从小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又还止,都是从惊恐得之。
  【7.36】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
  甘草(炙)二两 芎藭二两 当归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半夏四两 生姜四两 葛根五两 桂枝三两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09 17:42
  【7.37】发汗后,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半斤(切) 半夏(洗)半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38】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闷,气上冲胸,站起则头晕目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7.3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虚的缘故,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7.40】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
  茯苓六两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9-11 11:27
  【7.41】发汗后,恶寒,虚的缘故;不恶寒,只是热,实症。当和胃气,用调胃承气汤。
  【7.42】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不得眠(失眠),欲得饮水,少少给予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米汤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调养休息。
  【7.43】太阳病,发汗以后,脉浮弦,烦渴,五苓散主之。
  【7.44】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不渴,茯苓甘草汤主之。
  【7.45】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叫水逆。五苓散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原文
伤寒论方证
伤寒论方条文汇总(方类排序版)
【中医】金匮要略原文背诵版
经方:桂枝汤(太阳中风)
金匮要略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