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3
表于 2009-5-28 2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辽东狂生 于 2009-5-28 19:25 发表

其实正邪本就一体,不正为邪,有人认为邪从外来,不知邪就是所谓代谢产物,正气足,代谢产物多,正气衰,代谢产物亦少。

这个观点无法赞同,例如病至阳明腑实,不食不大便,汗也不多,难道能说明此为正虚!病霍乱,上吐下泄,顷刻而亡,难道能说其为正不虚?

我个人并不赞成用西医解释中医,因为西医的概念和中医的概念从来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也没有相互对应的标准,哪么把不一个层面上的东西来互相解释,就有点秦琼战关公的味道。

就正如虚实的问题,有外邪和无外邪,是判断虚实的基本依据之一。有邪为实,无邪为虚,有邪当驱邪,无邪当补虚,这个是张仲景时代就已经建立起来的概念。例如,寒邪入里聚水成饮,自然当以破寒驱邪为主,理中汤或者四逆汤为主;而肾虚水泛,则当以补虚为主,慎用燥药,八味丸或者六味丸为主。如果这两种情况不做区分,当用四逆汤而用了八味丸,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浅见,欢迎大哥继续讨论下去。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32#
发表于 2009-5-29 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董红昌 的帖子

【营卫气血】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里所谓“清”和“浊”主要是从功能上的差异而言。“清”是指营气的作用比较柔和,“浊”是指卫气作用的慓悍滑利,无所不到。“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从所处位置而言,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这虽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说明营和卫在内、外概念上的不同。从作用方面讲,“卫”有捍卫於外的“保卫“”用;“营”有充盈于内的“营养”作用。一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气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通过气血的运行,发挥营卫的作用。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指营血,“阳”指卫气,这些阴阳、内外、守(内守)使(运行)等对偶概念名词,提示了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就在这个基础上,把温病传变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纲领。

这是百度搜索来的
事在人为,事成在天;与天合德,万事定矣!

33#
发表于 2009-5-29 00:4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中,也没能解我的疑惑。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黄元御有言:营血本为一物,在脏俯为血,在经络为营;卫气也本为一物,在脏俯为气,在经络为卫。但这样一说,似乎又不妥。难道经络中没有血与气??


”一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气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  。这里是否是说,气血是体,而营卫为用?”气主煦之“,而为何不说”卫主煦之“??
事在人为,事成在天;与天合德,万事定矣!

34#
发表于 2009-5-29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天人合一 的帖子

百度那篇文章引用了不少有关的主要段落,总体来看是有其自己独特观点的。


然而,要想自己有所辨别,还要系统研读原著,


这个问题上,要避免人云亦云,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体系并逐渐修正为好。

35#
发表于 2009-5-29 0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辽东狂生 于 2009-5-28 19:25 发表

其实正邪本就一体,不正为邪,有人认为邪从外来,不知邪就是所谓代谢产物,正气足,代谢产物多,正气衰,代谢产物亦少。

这个认识很重要,说道底,邪就是所谓的代谢产物。更清楚一点说,邪是在人体气化功能受阻的状态下,代谢产生的对人体有刺激性的不良产物或毒素。比如外感风寒引起的身体疼痛,是水瘀在表的反映;内伤食积引起的腹痛,是食瘀在里的反映。脓液、水饮、瘀血等等,都属邪的范畴。个人认识,谨供参考。
3

评分人数

道在稊稗,道在屎尿。

36#
发表于 2009-5-29 0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gday 于 2009-5-28 21:14 发表

还是各执一词。虚极的标志是不能食,实极的标志也是不能食。邪盛正虚的状态是暂时的,其变化趋向有两种,或正复邪退,或正衰邪衰。看得出你有个倔劲,呵呵。 ...

如真是虚劳以极,恐正复无期,此正仲景大黄土虫丸证之血痹虚劳甚者。

37#
发表于 2009-5-29 07: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红昌 于 2009-5-28 23:02 发表


这个观点无法赞同,例如病至阳明腑实,不食不大便,汗也不多,难道能说明此为正虚!病霍乱,上吐下泄,顷刻而亡,难道能说其为正不虚?

我个人并不赞成用西医解释中医,因为西医的概念和中医的概念从来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也没有相互对应 ...

探讨看来围绕中医的生理和西医的生理来进行。
中医的生理以动态为主,西医则以静态为主。但对生理现象来说,其本质唯一,那就是人是为了代谢存在的生物。
不食不大便,其有实痛,代谢产物羁留大肠,病霍乱乃一气之偏,阳明胃随太阴脾化湿,这两个都不算虚,仲景明言五劳七伤,立虚劳血痹篇,其中真意具以化源为补。
邪正本来一物,以气血之不通,正化为邪,仲景以辛通立法,气血得通,则邪运化正。

38#
发表于 2009-5-29 07:14 | 只看该作者
探讨得很好,我认为这是我们做学术的态度,既要承认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容许对方和自己不同的地方。

39#
发表于 2009-5-29 11:1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帖子就是应该顶啊!
浮躁一片中忽见清泉一眼,惬意无限。
1

评分人数

40#
发表于 2009-5-29 1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辽东狂生 于 2009-5-28 20:59 发表

我认为正气衰极的标志是不能食,邪盛而正气衰,大便多不行,仲景用大黄土虫丸以治血痹,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大黄蟅虫丸证所谓虚极,是指内有干血,即积久瘀血。主要是由于阴血久亏而致。其不能食,是因于血虚成瘀,而不是中气衰。从该方的药物组成和剂量来看,是重用干地黄、芍药以滋阴血,轻用蒸大黄以逐瘀活血,诸虫等祛瘀。若是中气衰,则不得用地黄、芍药之阴凝和诸虫等之攻逐而更伤中气。所以此证之不能食,是阴血亏虚导致的。从该剂型为密丸如小豆大,每服5丸的用法来看,是为缓攻缓补之法,此亦属正衰邪衰的范畴。


我们的发言跑题了,楼主谈的是苓芍术甘汤证。抱歉!
道在稊稗,道在屎尿。

41#
发表于 2009-5-29 13:3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跑题,却还是在说理,想来董兄应该不会介怀。

我们现在的讨论集中到了正邪上,而现在学兄的观点认为”不能食“是并不一定是正衰已极。
我们必须回到正邪这个问题上,解决了正虚到底是什么,也就解决了正虚已极的表现是什么这个问题。
正气虚其实是精气夺,为什么不说精气少,叫夺呢?是因为被邪夺去了。
精者,物质性能量,气者能量之功能,能量的来源少,并且不能支持功能就叫虚。
内经所言五虚,脉细,皮冷,气少,泄利,食不入,层层递进。
不能食和不欲食不同,吃了就吐,或者吃一口都胀,这是胃以不能纳谷,不欲食,但是吃也能吃下,这是木郁克土。
大黄土虫乃是邪盛,是否正虚呢,地黄芍药之用以润木,此正生火之源头。当然有的注家说是土郁木燥,也是一理,干血劳也是一理。

42#
发表于 2009-5-29 13:38 | 只看该作者
大黄土虫丸应该也算四维药,以驱邪为主。~~~~~~

43#
发表于 2009-5-29 13:58 | 只看该作者
是正衰邪亦衰。若是邪盛正衰,应峻攻,而不是缓攻。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观点已明,谢谢各位!
1

评分人数

道在稊稗,道在屎尿。

44#
发表于 2009-5-29 22:0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lgday老师的总结,我对正邪的看法也总结一下,好结束讨论吧。

邪生于外,虚起于内。此正如人不能行走,有因脚戴镣铐,有因身体虚弱。身体虚弱之不能行走,与脚戴镣铐之不能行走,有本质的区别,因脚戴镣铐者,去掉镣铐,行走机能自然就可以恢复;而身体虚弱者,非扶其正气则必不能恢复!是论证当分虚实,以决用药之攻守。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45#
发表于 2009-5-29 22:18 | 只看该作者
另,正气虚就是精气少,此由慢慢消磨而来;而精气夺,我赞成你的看法,就是为外邪所伤,此得之骤然!
例如,老年精气耗散,而至阴虚;与热病伤阴,以至阴虚。这个不论从程度上,还是治疗上,都由本质的区别。

很高兴认识狂生大哥,您的看法也让我很多启发,祝一切如意。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栋解伤寒:仲景论气
叶传蕙教授治疗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的经验
中医名词解释锦集
五脏气顺之关键在于通窍
“虚证“大全辩证
月经量少需要慢慢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