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卷二痉湿暍
卷二痉湿暍概述1.合篇意义①病因均与外感有关。②初起首见太阳表证。③辩证治法类于伤寒。痉病2.概念:痉病——项背强急,口禁不开,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病位:筋脉, 病因:内因,素体津液不足或输布不利;外因,外感风寒之邪。 病机:邪阻筋脉,津液不能濡养筋脉。 分类:刚痉,痉病的表证加太阳表实无汗;柔痉,痉病的表证加太阳表虚有汗。 3、痉病的证治(原文第十一条、十二条、十三条)第十一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痓,栝蒌桂枝汤主之。 原文分析:论柔痉证治。 1.栝蒌桂枝汤(栝蒌根3两、桂枝3两、甘草2两、芍药3两、生姜3两、大枣12枚)滋养筋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分析:栝蒌根(天花粉)重用,养阴生津止咳,滋养筋脉。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第十二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原文分析:欲作刚痉证治。小便反少——津液严重不足。 2.葛根汤(葛根4两、麻黄3两、桂枝2两、甘草2两、芍药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本方开泄腠理,发汗祛邪。葛根麻黄先煎去沫,纳诸药。 分析:葛根重用,滋生津液,濡养筋脉。葛根能鼓舞胃阳,起阴气(生津,升津),现用于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第十三条痓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原文分析:刚痉。 3.大承气汤(大黄4两、厚朴半斤、枳实5枚、芒硝3合)本方泄热,急下存阴。痉病原文(第七、一、二)第七条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脉。第一条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第三条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为难治。第九条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分析:紧如弦——紧而弦。湿病分类:外湿,内湿。 1.概念: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 2.病因病机:(外因)外感湿邪,挟风或寒邪;(内因)阳气不足,脾运不健(素体)。病机:湿邪痹阻,阳气不通,不通则痛。 3.病位:肌肉,关节。 4.治法:外湿,微汗法(第十八条),内湿,利小便(第十四条)。 外湿治法——微汗法:(原文十八)第十八条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原文分析:汗之病不愈——①气候因素。②汗不得法(大汗法:风去湿存;大汗伤阴。)。外湿治法——微汗法。似欲出汗(似——连续不断)。①出汗方法:温覆;②出汗范围:全身;③汗出的时间:两小时;④汗出的程度:微微似欲出汗。 微汗法:保证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包括肌腠充满流行,使湿邪无地以容。 内湿治法——利小便法:(原文十四)第十四条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原文分析:脉沉——湿邪入里,脉细——湿滞营卫。小便不利——内外合邪,湿阻气化。大便反快——湿邪流注大肠(脾虚湿胜则濡便)。五苓散利小便而实大便。五苓散兼能恢复膀胱气化功能。 1.五苓散(猪苓18铢、泽泻1两6铢、白术18铢、茯苓18铢、桂枝半两)本方倍用桂枝可增强气化功能。 气化得行,则内外湿邪可除。 头中寒湿(慢性鼻炎)——纳药鼻中:(原文十九)第十五条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第十九条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原文分析:喘——卫阳被郁,肺气不宣。头痛鼻塞——肺窍不利。头中寒湿(慢性鼻炎),纳药鼻中——例如鹅不食草等。或用瓜蒂散纳鼻中。治疗可用内服与搐鼻法相结合。 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原文二十)第二十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麻黄加术汤(麻黄3两、桂枝2两、甘草2两、白术4两、杏仁70个)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分析:麻黄得白术不致发汗太过,白术得麻黄并解(行)表里之湿。 风湿在表——麻杏薏甘汤(原文二十一)第二十一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之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分析:风痹,疼痛游走性;寒痹,疼痛、剧痛固定不移;湿痹,疼痛重着不移。日晡所剧——申时病重,说明病有化热化燥倾向。日晡所为阳明当旺,阳明为多热多血之腑,湿邪易化热化燥。 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5钱、杏仁10个、薏苡仁5钱、炙甘草1两)用于风湿痹证。 分析:薏苡仁,治风湿痹证,解决筋急、拘挛,疼痛,不可屈伸;上清肺热,下理脾湿。 风湿表虚证——防已黄芪汤(原文二十二)第二十二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4.防已黄芪汤(防已1两、黄芪1两、炙甘草5钱、白术7钱5分)生姜4片,大枣1枚。益气固表,祛风除湿。喘者加麻黄五钱,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有微汗差。 风湿在表,表阳虚(原文二十三)第二十三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如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分析:身体疼痛,不能自转——风湿相搏的症状。不呕不渴——湿邪没有传里犯胃,不呕;湿邪没有化热伤阴,不渴。脉浮虚——表阳已虚。脉涩——湿邪阻遏,影响血行。 5.桂枝附子汤(桂枝4两、炮附子3枚、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温经助阳,祛风除湿。炮附子,止痛,散寒强。(风邪重于湿邪) 6.白术附子汤(白术2两、炮附子1枚半、甘草1两、生姜1两半、大枣6枚)祛湿温经。(湿邪重于风邪) 分析:去桂枝因风邪已去,防伤表阳,加白术,白术加炮附子善祛皮中之寒湿。(生白术量达到20-30g,可以通便,用于小儿通便较安全;焦白术补脾、健脾,止泻。) 表里阳气俱虚,风湿并重(原文二十四)第二十四条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分析:小便不利——里阳虚,气化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表阳虚。 7.甘草附子汤(炙甘草2两、炮附子2枚、、白术2两、桂枝4两)温经扶阳,散寒,祛风,除湿。 分析:炙甘草补益脾气,能缓,能和;炮附子散寒止痛;白术增强健脾,除湿;桂枝通阳散寒。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比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风湿身痛一隅
【杨思远:痛风、风湿、类风湿 3个经方】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浅探《金匮要略》中湿病的治法
经典方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4)痉湿暍病脉并治第二●湿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