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卷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
卷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新产妇人三病 第一条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痓),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痓);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原文分析: ①病痉:“新产血虚”,“多汗出”(气随血耗,营卫俱虚,腠理不固),血虚津少(内因为本);“喜中风”即易受风邪(外因,为标);风邪燥化伤津,筋脉失养——病痉。 ②郁冒:“亡血复汗”,即血耗津伤(内因为本),阴虚而阳偏盛;“寒多”,外寒较重(外因为标),表气闭郁;阳气上逆产生——郁冒。 ③大便难:“亡津液”,即血虚津亏液耗,胃燥,即胃肠失去濡养——大便难。 新产病人特点:①多虚,主要由于亡血伤津,气血不足。②多瘀,恶露待排,或不畅,或不止(三周内恶露不止,或还多,或淋漓不断,均属异常现象)。③易感风邪、寒邪,正气不足,腠理空虚。郁冒 第二条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分析:郁冒。 1.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第三条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2.大承气汤(大黄4两、厚朴半斤、枳实5枚、芒硝3合)产后腹痛 第五条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3.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各等分)服方寸匕,日三服。 分析:本方行气散血,和血止痛。属调和气血轻剂。应用本方也可用于起痈初期,取其发散之意。肺胃之痈初期可以辛凉解表,尽早使用清肺、宣肺之药,如鱼腥草、桔梗,也可以把枳实、芍药(赤芍)加入,发散而不致于酿成脓。 枳实芍药散在治疗血虚气滞的产后腹痛,病位偏上,胸胁的疼痛,可加疏肝理气的药,如柴胡、郁金、当归、川芎;中脘、偏于胃脘不适,加木香、砂仁、元胡、丹参;下腹部的疼痛,加茴香、乌药、牛膝、红花等。 临床应用:枳实、芍药用药比为1:6,止痛效果更好。 如有肝郁气滞,苔少,苔薄,可加郁金、山茱萸。 经前因肝疏气滞而产生的乳胀乳痛(经前紧张症,乳胀乳痛易怒),并可加柴胡、瓜蒌,如果肝郁化热可加入夏枯草、玄参、牡蛎、甲珠、穿山甲,都有利于乳胀乳痛的减轻(包括小叶增生)。第六条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余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4.下瘀血汤(大黄2两、桃仁20枚、土鳖虫20枚)炼蜜为丸、酒1升煮,顿服。 应用:下瘀血汤,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肝脾肿大,可加入丹参、鸡血藤、姜黄、郁金、柴胡、醋制鳖甲。第七条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5.大承气汤(大黄4两、厚朴半斤、枳实5枚、芒硝3合)第四条产后腹中xiu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分析:xiu痛——绵绵而痛。 6.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 分析:本方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介绍①产后腹痛,恶露不下。②闭经,产后子宫复旧不好(正虚,邪实)。用枳实芍药散无法解决,应用补气药,如人参汤、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扶正,仅考虑腹痛,效果不好。 而经闭属于体实的,用下瘀血汤太重,而枳实芍药散又太轻。可以在枳实芍药散的基础上加泽兰、牛膝、香附、当归、川芎、红花等。或用该方(血瘀经闭):“广芍益当芎”方:广木香、赤(白)芍、益母草、当归、川芎不孕证五子衍宗丸治不孕证: ①先调经,调理正常后用。 ②八子种子方:六味地黄丸去丹皮加五子衍宗丸的五子再加沙苑子、女贞子、金樱子。 附: 人参汤(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即理中汤 四君子汤(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以5∶1组成)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 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各240g、北五味子60g、覆盆子(酒洗,去目)120g、车前子(扬净)60g)腹痛产后腹痛: ①详辩腹痛的性质。 ②需要查恶露正常与否 ③审伴发的症状: A.xiu痛,喜温喜按,补虚养血,当归生姜羊肉汤。 B.少腹胀满疼痛,胀满重于疼痛,枳实芍药散。 C.小腹刺痛,拒按,且痛处不移,如果是癥病,按之有块,如果闭经,瘀血闭经,都属于实证,属于瘀血内结于胞宫,无经或经期延后,下瘀血汤后血颜色转正得效。 关于阳明里实的情况: 小腹坚硬疼痛,恶露排除不畅,并有大便干结、秘结,烦躁发热,日晡加重,也属于纯实证,属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 大承气汤是权宜之计,先通开,把里实去掉,然后根据瘀血的轻重,选用活血化瘀法。 妊娠腹痛: ①腹痛伴有下血的胞阻,病机上属冲任虚寒,阴血不入胞宫养胎,反而下漏或说漏下,(阴血不能内守),胶艾汤(胶艾四物加甘草)调补冲任,固经养血。 ②当归芍药散,有腹中急痛,或绵绵而痛,有小便不利症,眼睑浮肿症,或肝郁气滞的经前紧张症,才属于肝脾不调证。不管是诸疾恶腹痛,还是妊娠腹痛、经期腹痛,只要属于肝脾不调,肝郁血滞,脾虚湿盛,就可以用它调和肝脾,血水同治,是化瘀利水法的代表方, ③附子汤证,在妊娠六、七月的时候,腹部胀满,甚至于经常腹痛恶寒,显示阳虚寒盛,标志性症状:少腹有象扇风似的一种恶寒状,脉象上,脉弦,不是肝郁,也不是发热,一定是腹痛恶寒,少腹如扇为辩证要点,是阳虚寒盛,用温阳散寒,暖宫安胎的方治。附:胶艾汤(芎归胶艾汤)(川芎、阿胶、甘草各2两、艾叶、当归各3两、芍药4两、干地黄6两) 当归芍药散(当归3两、芍药1斤、茯苓4两、白术4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附子汤(生附子2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产后中风 第八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7.阳旦汤即桂枝汤(中风化热桂枝汤加黄芩,阳虚加附子)第九条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原文分析:阳虚中风,产后正气偏虚,易感风邪。 面正赤——淡红,真阳上浮(红妆样);喘而头痛——产后大虚,元阳不能自固,外感风邪 8.竹叶汤(竹叶1把、葛根3两、防风1两、桔梗1两、桂枝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炮附子1枚、大枣15枚、生姜5两)服药后,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呕者加半夏半升。 分析:本方解表祛邪,温阳益气。 产后中风的特点: ①因产后正气偏虚,产后中风,只要形成正虚邪实的证候,就要扶正以达邪。 ②治疗特色上:A.不能以某一症状来确定证候类型,而要看整个体征的表现,以确定是邪实还是阳虚;B.不能因产后兼虚就不敢攻邪,而应扶正以祛邪(扶正同时敢于祛邪)。 ③证治举例:阳旦汤即是桂枝汤。产后中风有化热倾向,桂枝汤加黄芩,阳虚加附子都可参考。第十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原文分析:烦乱——阴虚,虚热扰及心神;呕逆——胃气不和。 9.竹皮大丸(生竹茹2分、石膏2分、桂枝1分、甘草七分、白薇1分、枣肉) 分析:本方清热降逆,安神益气。 生竹茹,清胃热,降逆止呕;石膏,清热而不伤阴;(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白薇,清虚热;(枣肉、甘草)增强填补真阴的作用。本方甘草为君药。 烦喘者加柏子仁1分(柏仁,主惊悸,安五脏,益气,疗恍惚,治虚损及及,益血止汗)。 (酸枣仁、柏子仁)安神的药对,酸枣仁入肝(也入心经),使魂入肝,人才能安卧。 临床应用: ①产后的气阴两虚,兼有虚烦呕逆证必用,虚热为重,加重白薇,烦乱重者,加柏子仁、酸枣仁。 ②用于更年期的综合证。 ③妊娠呕吐。 ④小儿夏季热,属阴虚有热,热不太重。介绍肺胃的气阴两虚——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知母6两、石膏1斤、甘草2两、粳米6合、人参3两)) 心的气阴两虚——炙甘草汤。(炙甘草汤:炙甘草4两、生姜3两、人参2两、生地1斤、桂枝3两、阿胶2两、一麦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30枚、清酒七升水八升) 脾胃气阴两虚——竹皮大丸。产后热利伤阴 第十一条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原文分析:产后下利,虚极——热利伤阴。 10.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2两、甘草2两、阿胶2两、秦皮3两、黄连2两、柏皮3两) 分析:(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汤,清利湿热止利;(甘草、阿胶)益气补中,养血缓中。《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4两、桂枝3两、芍药6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饴糖6两) 分析:本方补血和血,散寒止痛。 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阿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目录
倪海厦经典配方全集(有待整理校对)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笔记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寒病脉症并治
伤寒杂病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