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问》“乳子而病”考

《素问》“乳子而病” 考

   学习《中医文献学》教材(严季澜,张如青),读到第十一章儿科文献时,书中提到《素问 通评虚实论》中的如下文字是对小儿病症的描述:

    “帝曰: 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

     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当时我便翻开《素问》原文读了几遍,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仔细琢磨了一下,我认为这几句话说的不应该是小儿病,而是妇人产后病,这里的“乳子”不应该解释成“小儿”,而应该解释为动宾结构“产子”,也就是“生孩子”,“乳”是动词“产”的意思,这几句话是讲(妇人)产子以后得了热病和中风热的情况。

   为了证实上述理解,对此进行了一些考证。

 

  1. 《说文解字》:“乳,人及鸟生子曰乳,从孚从乙”。

     考《词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乳字均有产子意,并列有如下语证: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怀子而不乳”。

     王充《论衡 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其中“乳”字均为“产子”意。

   2. 从语法结构上也可以证明。第一句“乳子而病热”,用了“而”字作为连词,根据语法规律分析,“而一般不常连接名词,而多连接动词,所以当名词在句中前或后有‘而’连接时,便可能具有动词功能,而为动词义”(《医古文》教材),更何况本例中“而”字后面的“病”字本来就是动词,所以前面的“乳子”必然不是名词,而是动宾结构,“乳”字必是动词。而第二句“乳子中风热”为省略了“而”字。

   3.从《内经》及同时代著作用语习惯上看。《素问》中“乳子”一词为此例所仅见,《灵枢》无“乳子”一词,而《灵枢》中多处提到小儿的地方,都是用“婴儿”一词,如:“逆顺肥瘦篇”、“论疾诊尺篇”、“热病篇”等。同时代医书,比如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胎产书》以及《老子》等,均多处用“婴儿”一词表示小孩,从无“乳子”一词。查《词源》也有“婴儿”词条,而无“乳子”词条。说明在内经时代,“婴儿”是表示小儿的常用词,“乳子”不是一个双音节词。

   4.另外,从医理内容上分析,妇人产后气血大虚,出现阳性病症(病热、风热)而脉小、手足寒或脉无胃气(急)的话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所以会涉及到判断生死预后等等问题,而如果是小儿发生类似情况并不常常这么严重,因为没有已虚之体这个前提。考虑到《通评虚实论篇》是讲疾病虚实标本问题的,也是以解作妇人产后病于义为长。

   通过上述分析,应该肯定无疑“乳子”应作“产子”解了。

 

   再考历代《素问》注家是如何注解这几句话的。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林亿《新校正》、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均没有详解“乳子”意义,而径用“乳子”二字作名词,其意为小儿可知也。

   张介宾《类经》、高士宗《素问直解》、张志聪《素问集注》、丹波元简《素问识》,均将“乳子”解为“婴儿”。

    也就是说,历代《素问》注家,在这个问题上全都解错了。正因如此,直到现在的《中医儿科学》教材和《中医文献学》教材等,也因袭错误都把“乳子”错解为“小儿”了,还把这句话当做《素问》论述儿科的证据。

 

    就在这个问题基本考证完毕,画上个句号,我开始学习下一个问题时,新的情况出现了。我放下这个问题,来查证“小儿变蒸”的问题。因为《中医文献学》说小儿变蒸最先出现在《脉经》上,因此我翻开了《脉经》的小儿章节,正在看着小儿变蒸内容之时,偶然之间眼睛余光瞥到了该书上一页出现“乳子”一词!因为我刚考证了“乳子而病”的问题,对此还保持高度敏感性,所以立即转过来,这是《脉经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里面赫然写道:

   “诊妇人新生乳子,因得热病,其脉悬小,四肢温者,生;寒清者,死。

     诊妇人生产,因中风、伤寒、热病,喘鸣而肩息者,脉实大,浮缓者生,小急者死。”

 

    这两句话和《素问 通评虚实论》中的那几句话内容简直是一模一样,明确地说明这是讲妇人产后病!

虽然具体文字有变化,而且内容还有所扩充,但很明显的可知,王叔和这几句话肯定是来自《素问通评虚实论》中的那几句对话。但王叔和的《脉经》本身也不是《内经》注本,虽然《脉经》中引自《素问》的文字王叔和都明写了“出自《素问》”,但这两句话却没有写出处。再加上这是出现在平妇人脉的章节,而一般习以为常把《素问通评虚实论》那几句话当成小儿病,所以一般研究《素问通评虚实论》这几句话很难会想到《脉经》中的这段的。能发现它,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再进一步考查《脉经》,其中有几处出现“乳子”二字,除了上面引述的两句之外,还有:《脉经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脉经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设乳子漏下,可为奄续。”很明显,《脉经》中提到“乳子”二字,均为“产子”意。

    由此可知,王叔和引用《素问》撰写《脉经》时,对“乳子而病”这几句是没有误解的,“乳”作“产子”意在汉晋时代可能比较普遍。而到了唐代,从杨上善、王冰直到后世注家,全都将其错解,可见在唐代时“乳”字的“产子”意就久已不行了,以致连这些大家都没有认识到,也算是千虑之失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董廷瑶经验集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病
察病指南宋施桂堂[卷中\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八里脉至卷下原梦
《研经言》订正《素问·通评虚实论》经文并补注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浅谈《素问·热论》之“食复”
名老中医之路之(26 )吴考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