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注释与翻译(逐句对照)(4)

桓公之东①,太史是庸②。及侵周禾,王人是议。祭仲要盟③,郑久不昌。子产之仁,绍世称贤④。三晋侵伐,郑纳于韩。嘉厉公纳惠王,作《郑世家》第十二。

①指桓公东迁。②庸:用,任用。③要:威胁,要挟。④绍世:继世,犹言后世。

桓公东迁,信用太史之言。庄公派兵侵犯周土,割取庄稼,受到周王臣民的非议。祭(zhài,债)仲被宋胁迫结盟,郑国长期不得昌兴。子产的仁政,后世称道贤明。三晋侵犯征伐,郑终被韩吞并。赞美郑厉公接纳周惠王,作《郑世家》第十二。

维骥耳①,乃章造父②。赵夙事献,衰续厥绪。佐文尊王,卒为晋辅。襄子困辱,乃禽智伯③。主父生缚④,饿死探爵⑤。王迁辟淫,良将是斥。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①骥:千里马。耳:名马之名。章:通“彰”。③禽:同“擒”。捕捉。④生缚:活活被绑缚,指被围困。⑤爵:通“雀”。


骥耳骏马使造父彰名。赵夙事奉晋献公,赵衰(cuī,崔)继承他的事业,辅佐晋文公尊奉国王,终于成为晋国辅臣。赵襄子被困辱,却擒捉了智伯。主父遭臣子围困,掏雀充饥活活饿死。赵王迁邪僻yín乱,贬斥迫害良将。表彰赵鞅子讨平周王室之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毕万爵魏,卜人知之。及绛戮干①;戎翟和之②。文侯慕义,子夏师之。惠王自矜,齐秦功之。既疑信陵,诸侯罢之。卒亡大梁,王假厮之③。嘉武佐晋文申霸道,作《魏世家》第十四。

①戮:羞辱。②翟:通“狄”。我国古代北部的少数民族。③厮之:为之厮。指假被秦俘虏后,让他做厮养卒。

毕万在魏封爵,卜官预知其后代必昌盛。及至魏绛羞辱杨干,负罪完成与戎翟(dí,敌)媾和之命。文侯仰慕仁义,拜子夏为师。惠王骄傲自大,受到齐国秦国的攻打。安釐王怀疑信陵君,因而诸侯疏远魏国。魏终于被秦所灭,魏王假做了厮养卒。赞美魏武子佐助晋文公创立霸业,作《魏世家》第十四。

韩厥阴德①。赵武攸兴;绍绝立废,晋人宗之。昭侯显列,申子庸之。疑非不信,秦人袭之。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①阴德:暗中施德于人。指韩厥保护赵氏孤儿事。

韩阙善积阴德,赵武才得兴立。使灭国者重新振起,使废弃者得以再立,晋人尊崇他。韩昭侯在诸侯中地位显要,重用申不害。韩王怀疑韩非而不信用,秦攻袭韩。赞赏韩厥辅佐晋君,匡正周王室的兵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完子避难,适齐为援,阴施五世,齐人歌之。成子得政,田和为侯。王建动心,乃迁于共。嘉威、宣能拨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①,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①见:同“现”。显现。

完子避难,出奔到齐国请求援助,田氏暗施恩惠于民相继五世,齐人歌颂他。田成子夺得齐国政权,田和成为诸侯。齐王建被*计说动,使齐迁于共。赞赏齐威王、齐宣王能冲破污浊之世而独尊崇周天子,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恣意而行。孔子伤感礼乐崩废,因而追研经术,以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观其著述,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留下《六艺》纲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成皋之台,薄氏始基。诎意适代①,厥崇诸窦②。栗姬贵③,王氏乃遂。陈后太骄,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第十九。

①诎(qū,屈)意:违心,屈意。②崇诸窦:使诸窦氏高贵。③(fù,付):同“负”。恃,依仗。

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国。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成皋台是薄氏的肇基之地。窦太后被迫到了代国,才使窦氏家族得以富贵。栗姬依仗地位尊贵而自骄于人,王氏才得以顺达显贵。陈皇后过于娇贵,终于使子夫受到尊宠。赞美卫子夫德行如此之好,作《外戚世家》第十九。

汉既谲谋①,禽信于陈;越荆剽轻②,乃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汉宗藩。戊溺于邪,礼复绍之。嘉游辅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①谲:欺诈。此句系指汉高祖设计擒韩信事。事见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②剽:剽悍,又作“慓悍”。

汉高祖设诡计在陈擒拿韩信;越、楚之民慓悍轻捷,于是封其弟刘交作了楚王,建都彭城,以加强淮、泗地区的统治,成为汉王朝的宗属国。楚王刘戊溺于邪僻合谋反叛,刘礼又被封为楚王继承王业。赞赏刘交辅佐高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维祖师旅①,刘贾是兴;为布所袭,丧其荆、吴。营陵激吕②,乃王琅邪;怵午信齐③,往而不归,遂西入关,遭立孝文,获复王燕。天下未集④,贾、泽以族⑤,为汉藩辅。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①祖:指汉高祖。②激吕:使吕氏激动、感动。此句指营陵侯刘泽因田子春感动吕后事。事详本世家。③怵午:指刘泽被祝午所诱骗。事详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怵,诱惑。④集:通“辑”。安定。⑤以族:谓刘贾、刘泽以系汉高祖同族而被封王。以,因。

高祖率军反秦,刘贾加入其行列,后被英布攻袭,丧失了他的荆、吴之地。营陵侯使人游说感动吕后,被封为琅琊王;被祝午诱骗轻信齐王,前往齐国不得归返,用计离齐,西入关中,又遇到迎立孝文帝的事,获封燕王。当天下未安定之时,刘贾、刘泽以高祖同族兄弟身份,成为其藩属。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天下已平,亲属既寡;悼惠先壮①,实镇东土。哀王擅兴②,发怒诸吕③,驷钧暴戾,京师弗许。厉之内淫④,祸成主父⑤。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①先壮:先长大成人。②擅兴:擅自兴兵。③发怒诸吕:对诸吕用事感到愤怒。④内淫:亲属内部yín乱。此句指齐厉王刘次晨与其姊通*事。⑤祸成主父:厉王内淫之事由主父偃揭出,由他按治。

天下平定后,高祖亲属已不多。齐悼惠王先长大成人,镇守东部国土。齐哀王擅自出兵是因为对诸吕用事感到愤怒;驷钧粗暴乖戾,朝廷不准立其为帝。厉王亲属内部yín乱,杀身之祸成于主父偃之手。表彰悼惠王刘肥为辅佐天子的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楚人围我荥阳①,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②,推计踵兵③,给粮食不绝④,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①楚人:指楚霸王项羽的军队。②填:(zhèn,阵)抚:镇抚。填,通“镇”。安定。③推计:计算,登记。踵兵:后继部队。踵,跟随。④给:供给,供应。

楚霸王围汉于荥阳,相持三年;萧何镇抚山西,计算人口输送兵员,粮食供给不断,使百姓爱戴汉王,而不愿为楚王出力。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与信定魏,破赵拔齐,遂弱楚人。续何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宁。嘉参不伐功矜能①,作《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不伐功矜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矜均有“夸耀”、“卖弄”之意。

运筹帷幄之中①,制胜于无形②,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③,图难于易,为大于细④。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①帷幄:军中的帐幕。②无形:《孙子·虚实篇》:“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胜之形。”③《孙子·形篇》:“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知,通“智”。④语出自《老子·下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与韩信一起平定了魏地,又打败赵国,攻取齐地,削弱了楚霸王的势力。继萧何之后成为汉相国,凡事不做变更,百姓得以安宁。赞美曹参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作《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无形之中克敌制胜,子房谋划克敌制胜之事,没有智巧之名,没有勇武之功,从易处着手解决难题,从小处着手成就大事。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①;吕氏之事②,平为本谋③,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①宾从:像宾客一样服从,归附。②吕事之事:指消灭诸吕之事。③本谋:主谋。

六出奇计都被高祖采用,诸侯归附于汉;消灭诸吕之事,陈平为主谋,终于安定王室和国家。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诸吕为从①,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②;吴楚之兵③,亚夫驻于昌邑,以厄齐赵④,而出委以梁⑤。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①从:同“纵”。放纵。②反经:反常。经,常,常规。③吴楚之兵:指吴楚起兵叛乱。④厄:使……遭遇困境。⑤委:委弃,抛弃。

诸吕勾结,阴谋削弱皇室,周勃在剪灭诸吕的问题上,背离常规而合于权变之道;吴楚七国起兵叛乱,周亚夫驻军于昌邑,以扼制齐赵之军,放弃了求救的梁王。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七国叛逆,蕃屏京师①,唯梁为扜②;爱矜功,几获于祸。嘉其能距吴楚③,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①蕃:通“藩”。屏障。②扜(hàn,旱):抵御,保卫。③距:通“拒”。抵御。

吴楚七国叛逆,藩屏天子的同姓王中只有梁孝王抵御敌国;但他自恃宠爱夸耀前功,几乎遭到杀身之祸。表彰他能抵抗吴楚叛军,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既王,亲属洽和,诸侯大小为藩,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①。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①僭拟:僭位而自拟于天子。僭,超越本份。拟,比拟于天子。衰贬:衰减,减少。

五宗封王以后,天子亲属融洽和睦,诸侯或大或小皆为藩屏,各得其宜,僭位而自拟于天子之事逐渐减少。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子之王,文辞可观①。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①文辞:指武帝封三王时分别赐给他们的策文。

当今皇上三位皇子被封为王,策文文辞典雅可观。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末世争利,维彼奔义①;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①彼:指伯夷、叔齐。

末世争权夺利,而伯夷、叔齐兄弟却趋向仁义,为让君位,双双饿死,天下称赞他们的美德。作《伯夷叔齐列传》第一。

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①。作《管晏列传》第二。

①齐桓公因得管夷吾而称霸,齐景公因得晏婴而国治。

晏子节俭,管仲则奢侈:齐桓公因得管仲辅佐而称霸,齐景公因得晏子辅佐而国治。作《管晏列传》第二。

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①;韩非揣事情②,循势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①“无为”两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②事情:事物情理。

李耳主张无为而治,使百姓自化于善;清静寡欲,使百姓自归于正。韩非揣度事物的实际情况,遵循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①。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①比:挨近,*近。


自古做帝王的都有《司马法》,穰苴能够对其阐述发挥。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没有信、廉、仁、勇不能传授兵法论说剑术,兵法剑术与道相符,内可以修身,外可以应变,君子对此重视并以之为德。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维建遇谗①,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员奔吴。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①费无忌为太子建娶秦女而使平王自娶之,恐太子继立将杀己,遂谗害太子。事见卷四十《楚世家》。

太子建遇谗毁,祸及伍奢,伍尚救父,伍员逃奔吴国。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①,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第八。

①强霸孝公:使孝公强盛称霸。

孔子传述文德,弟子振兴其业,都成为师傅,教导人们尊仁行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鞅离卫到秦,能阐明实施他的治国之术,使秦孝公强盛称霸,后世遵循其法度。作《商君列传》第八。

天下患衡秦毋餍①,而苏子能存诸侯,约从以抑贪强②。作《苏秦列传》第九。

①衡:通“横”,指连横。毋餍:贪得无厌。毋,通“无”。餍,饱,满足。②从:同“纵”。指合纵。

天下忧虑连横秦将贪得无厌,苏秦能保存诸侯利益,约定合纵来抑制秦的贪婪强横。作《苏秦列传》第九。

六国既从亲①,而张仪能明其说,复散解诸侯。作《张仪列传》第十。

①从亲:合纵相亲近。

六国合纵相互亲近,而张仪明了合纵的主张,所以能针锋相对,使联合起来的诸侯再次离散瓦解。作《张仪列传》第十。

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①。

①今本《史记》其传名《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侵伐,称雄诸侯,是樗里、甘茂的良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苞河山①,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者②,魏冉之功。作《穰侯列传》第十二。

①苞:同“包”。裹。②敛手:束手,拱手。

席卷河山,围困大梁,使诸侯拱手而服事秦国,是魏冉的功劳。作《穰侯列传》第十二。

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①;破荆灭赵,王翦之计。作《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①率:同“帅”。主将。

南面攻占鄢郢,北面摧毁长平守军,进而围困赵都邯郸,武安君是主将;破楚灭赵,是王翦的计谋。作《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①,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①根绝梁惠王逐利念头。《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涉猎儒墨的遗文,阐明礼义的纪纲,根绝梁惠王逐利的念头,陈述往世的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扜楚魏。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争冯亭以权①,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①赵孝成王四年(前262)韩上党守冯亭派人请将上党城邑十七座降赵,赵王受降,引起秦的忌恨。两年后,秦大破赵军于长平。

喜爱门客、士人,士人归附薛公,为齐抵御楚、魏。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出于权变争得冯亭所献上党之地,为解邯郸之围亲自赶楚救赵,使其国君得以再次称雄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能以富贵下贫*①,贤能诎于不肖②,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①下贫*:对贫*者谦下。②诎(qū,区):通“屈”。屈就。

身为富贵而能尊重贫*者,自身贤能而能屈就不肖,只有信陵君能够如此。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以身徇君①,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者②,黄歇之义。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①指黄歇以身殉楚考烈王事。徇,通“殉”。②驰说:游说。乡:同“向”。面向。走:奔向,趋向。

舍身以救其主,终于逃离强秦,使游说之士向南趋赴楚国,这是黄歇的忠义所致。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能忍訽于魏齐①,而信威于强秦②;推贤让位,二子有之。作《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①訽(gòu,购):同“诟”。耻辱。②信(shēn,申)通“伸”。伸展。

能忍辱于魏齐,却扬威于强秦,推举贤能让出相位,范睢、蔡泽都有这样的美德。作《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率行其谋,连五国兵,为弱燕报强秦之仇,雪其先君之恥。作《乐毅列传》第二十。

能信意强秦①,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①信:同“伸”。

身为主将施展谋略,联合五国军队,为弱燕报复了强齐侵凌的仇恨,洗雪了燕国先君的耻辱。作《乐毅列传》第二十。

能在强秦朝廷上陈述己意,又能对廉颇忍让谦恭,以尽忠其君,将相二人名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湣王既失临淄而奔莒齐,唯田单用即墨破走骑劫①,遂存社稷。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①破走:打败并赶跑。走,逃跑,这里是使之逃跑。

齐湣王丢失临淄后逃到莒邑,只有田单凭借即墨打败敌军驱逐骑劫,才保住齐国江山。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能设诡说解患于围城①,轻爵禄,乐肆志②。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①诡说:巧妙的说辞。②肆:尽,极。

能用巧妙的说辞解除围城之患,轻视爵位利禄,却以尽其志趣为乐。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①。作《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这里有“纷纷然”之意。

创作诗赋文章进行讽喻,连类比附来伸张正义,《离骚》有这样的特色。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与子楚结交,使各诸侯国的士人争相入秦,为秦效力。作《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曹子匕首①,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①曹子:指曹刿。也作曹沫。

曹沫凭借匕首使鲁国重获失去的土地,也使齐君昭信于诸侯;豫让守义,忠于其君而无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能明其画①,因时推秦②,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①画:谋划,策划。②因时推秦:顺应时势的发展推尊秦国。

能够阐明自己的谋略,顺应时势推尊秦国,终于使秦得志于海内,李斯实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填赵塞常山以广河内①,弱楚权,明汉王之信于天下。作《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①填:通“镇”。安定,平定。

为秦开拓疆土,增聚民众,北面击败匈奴,据黄河为要塞,依山岭为固垒,建榆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平定赵国要塞常山,扩张河内,削弱西楚霸王的势力,彰明汉王的信义于天下。作《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收西河、上党之兵,从至彭城;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项羽①。作《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①苦:使之困扰。

收拢西河、上党之兵,跟随高祖直到彭城;彭越侵掠梁地以困扰项羽。作《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以淮南叛楚归汉,汉用得大司马殷①,卒破子羽于垓下。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①用:因。

黥(qíng,情)布以淮南之地叛楚归汉,汉王通过他而得到楚大司马周殷,最后在垓下打败项羽。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更多有关史记 太史公 的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源于《史记》的成语典故
200个出自《史记》的成语,堪称史上最全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三一)甘棠遗爱(2)
秦汉第一外戚:悼武王吕泽的历史定位
关于汉初政变之详细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