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转载]浅论:《太极阴阳五行·圆周运动》+《三阴三阳六合·开阖契机》
半年前,一朋友下雾天开汽车,打开冷空气导致雾气变成水珠,后改开热空气才使雾气散开。中央电视台在解释下雨原因时,也说是受冷空气到来的影响造成的。
前几天电视上介绍说,德国研究出一种可以在沙漠中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制造饮用水的机器。
以上这种水气转化(热则水化为气而无形,寒则气化为水而有形)现象,结合三七先生的太极阴阳图、悠然子的至简论和彭子的圆运动理论,似有所悟,于是写了下面几句感言:
《太极阴阳圆运动》
人身一太极,视作坎离卦;
坎为气降聚,离为液升散。
气液本一物,区别在温度;
火大化气升,火小成精降。
气液互转化,旋转如漩涡;
治病在复圆,寒热调升降。
黑鱼肝肾脾,白鱼肺心胃;
脾随下焦升,胃随上焦降。
四轮带轴转,五六合成一;
升降之病因,太过与不及。
以圆作对比,心中更有底;
互动黑白鱼,坎上离下泰。
------------------------------------------------------------插图:来源网络————————————
刘文澄:此图(太极阴阳图)左侧的太阳、少阴与阳明组成一个离卦,右边的太阴,少阳与厥阴组成一个坎卦,坎离交媾合成一气,无病,一气分之为六,六气升降出入异常则病。
按上述所言,将三焦纳入其中,则为:
太阳——肺
少阴- -心
阳明——胃
上为离卦,天气所主,对应白鱼-气-上焦肺心+中焦胃,为能量,火之释放态也
下为坎卦,地气所主,对应黑鱼-精-下焦肝肾+中焦脾,为能源,火之收藏态也
太阴--脾
少阳——肾
厥阴- -肝
这样看,太极、阴阳、五行、三焦、六气,则合为一体。
黑鱼左旋,下向上升,少阳推动厥阴升,厥阴带动太阴升,少阳为动力;
白鱼右旋,上往下降,少阴推动阳明降,阳明带动太阳降,少阴为动力。
这样看来是:
少阳枢(动力—动能)——厥阴升——厥阴带动太阴升,黑鱼变白鱼。
少阴枢(动力—势能)——阳明降——阳明带动太阳降,白鱼变黑鱼。
气液的运行,好比接力赛,相互承接。太阴之液升上来了变成太阳之气——黑鱼变成为白鱼,然后少阴负责转向——由升转降,阳明在前先降,给太阳下降让道,并承接太阴,也符合木火土金水五行顺生顺序,降下来,白鱼(汽)又变成黑鱼(水)。
《大周·明易图》:学名—《有极图》也叫《乾坤三阴三阳·四方五行六合图》
插图:——李金龙——(画)
附:                               智叟123的《中医之魂》节选
从“炁”元深入理解阴阳划分,五行定位,三阴三阳,十二经名称流向。
一、阴阳划分
“炁”是古人创造的一个象形字,它非常形象地表明“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边是水,上边是从水中生出的无形无象的气,下边的四个点,又是火字的变形,表明下边的水里包含有火,所以这个水中才能生出无形无象的气,而且生出的气里也带有火。这就是“炁”字的真实含义。
古人造出的这个炁字,是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现象的抽象。可以这样理解,地球上的生命就像地球一样,都不过是一包水,这个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含有生命活力,生物热能的水,由于有这个热能的存在,这包水和它产生的气在不断地进行着水气循环,生命因此才能不断地生长发育。
对于“炁”的含义理解之后,我们仿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生命都抽象定义成一个“炁”系统,由于这个“炁”系统和现代系统论的机械系统有很大不同,我们把它称之为“炁”元。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理解,就是生命太极。
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炁”元看作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或一半水的中空的玻璃球,玻璃球下面有一个小酒精灯,对下部的水加热。玻璃球下部的水处于微开状态,不断地向上散发热气。当然这个小酒精灯实际上应该在玻璃球内的水中。这就是一个炁元模型。
1,从质从形分阴阳
“炁”元的上部,为阳,为气,为离卦,为火。
“炁”元的下部,为阴,为水,为坎卦,为寒。
这样划分很容易理解,不多说。
2,从气水生成过程分阴阳
炁元下部水多于气,而炁元下部的水是生于上部的气中,上部气中的微小水珠,便是下部水的根源。炁元上部气多于水,而炁元上部的气是生于下部的水中,下部水中含的气,便是上部气的根源。
从炁元的下部水产生气开始,到气升到炁元顶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阳。
从炁元的上部气中凝结水开始,到水降到炁元底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阴。
3,从气水生成过程进一步细分阴阳
从炁元的下部水产生气开始,到气升到炁元顶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阳。也就是气上升的过程为阳。但是这个过程由于炁元的旋转,有了一个木升的中间过程,所以从木到火为阳,而火为阳中之阳,木为阳中之阴。
从炁元的上部气中凝结水开始,到水降到炁元底部,这个过程定义为阴。也就是水下降的过程为阴。但是这个过程由于炁元的旋转,有了一个金降的中间过程,所以从金到水为阴,而水为阴中之阴,木为阴中之阳。
4,三阴三阳
古人分析事物的属性,起初只有阴,阳两个方面。后来由于只分阴阳,觉得还不够,也不能说明较为复杂的问题,于是又把阴阳各分为三,便成了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阴阳之三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是说:阴阳虽然能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是不同事物的每一方面,其阴或阳总是有偏多偏少的不同,因而它的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所以又分为三阴三阳。
太阳者,盛阳也,是为二阳。阳明者,两阳合明也,是为三阳。阳气初生。故为少阳,是一阳也。
太阴者,盛阴也,二阴也。凡阴阳之初。皆含生于少阴,少阴为一阴。厥阴者,至阴也。阴气至此而极,是为三阴。
注意:岐伯的回答。气有多少异用也。说明三阴三阳主要用在半定量的描述水气热的综合量的多少。
三阴三阳的起源。有位网友(河北省固安县曲沟乡曲东村  傅瑞年)作了这样的分析。
“这种阴阳又各自化分为三的成式,不是古人的硬性规定,也不是出于古人理性的思考,而是有得于对天象的观察所收获的副产品。(当然主产品是历制)。月亮是众星朝拱的对象,三阴三阳说就是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得出的结论。标指得月,将我们的目光也投向月亮,以识其庐山真面目。
农历的月份是朔望月,是按月亮的变化周期而制定的。每月随着月光的多少,月象有新月、上弦、月望、下弦、月晦等变化。月光为“明”,月黑无光的部分叫作“魄”。在《尚书》中,就是以月体明魄代替日序以纪日。每月的月体明魄呈现六种变化:
初三至初七日,阴极阳生,由月体全晦而至月光初萌,一阳始生之象,即为少阳。少即小。
初八至十二日,月明壮大,由一阳升至二阳,即为太阳。太即大。.
十三至十七日,月光全明,三阳俱现,阳极将欲生阴之象,即为阳明。
(太阳、少阳、阳明,三阳体现了阳中育阴,阳长阴消,阳极生阴的变化规律)。
十八至廿二日,阳极阴生,由月光全盈而至月光初缺,月魄始现,一阴初生之象,此即少阴。
廿三至廿七日,月魄壮大,由一阴升至二阴,即为太阴
廿八至初二日,月魄全晦,三阴俱现,阴极将欲生阳之象,即为厥阴
(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体现了阴中含阳,阳消阴长,阴极生阳的变化规律)。
这就是三阴三阳的由来,是六经的本体。
一分为三的化分方法,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是一致的。世界万有皆由三生,以三统类,三是最大的变数。因而三阴三阳说是将阴阳互含、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规律具体为阴阳量与质的变化。至此阴阳底蕴,春光尽泄。将三阴三阳说移理至医学,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差异和析理疾病以定性、定位、定量,更符合人体的实际。这与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认识到月亮对地球、对生物、对人类的影响作用是分不开的。”
我们将在后面结合用炁元旋转结合五行,推演出三阴三阳在人体的分布。
二、五行定位定性
1,人常说世间万物都处在运动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那么这世间万物到底在作什么运动呢?思来想去,只有升降运动和旋转园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其他运动都是相对运动。
前面第二节中我们已经分析过炁元内的升降运动,并定义了水气阴阳。现在由于炁元的向左旋转,便使炁元内的升降运动,变化成了左升右降上浮下沉的园运动。炁元下部的水,也随着园运动,发生了一定偏转,呈现出左偏高,右偏低的倾斜的格局。
再用我们前面的空心玻璃球作比喻,当我们向左不停地匀速转动玻璃球时,内部原来的水气升降运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左升右降上浮下沉的园运动。而且玻璃球下部的水平面也会发生一定的倾斜,呈现左偏高,右偏低的倾向,这样玻璃球内部的水气热组合,便形成了五个不同的区域。
这样由于炁元的向左旋转,在炁元内部便形成了气水热不同组合特征的五个区域,就是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的格局,这就是五行学说在中医炁元中的定位。(五个区域的气水热不同组合特征,详见第二节。略去)
2,五行配五脏六腑
炁元的五个区域就是五行,这里说五行就总括了气水热的组合特征。
所以肝配木,心配火,肺配金,肾配水,脾配土。这种搭配完全是根据五脏的功能与炁元的气水热组合特征分析后定位的。五脏的功能结合水气热特征,有机会另外专门讨论。
六腑是五脏之表,其五行属性与五脏相同。于是有,胆腑配木,小肠配心,大肠配金,膀胱配水,胃腑配土。三焦配相火。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五脏六腑的五行定位属性是规定死的,是需要记死的,是不变的。
三、阴阳配五行
1,五脏都为阴,六腑都为阳。
2,五脏再细分阴阳,前面已经说过,木火为阳,即肝脏,心脏为阳。金水为阴,即肺脏,肾脏为阴。脾脏为阴。这种划分都是基于炁元中气水生成过程的划分,并不代表真实的气水数量或阴阳绝对数量的多少。
所以要真正描述和把握五脏六腑的阴阳二气的绝对数量,也就是说要真实把握五脏六腑中的气水热量组合状态,就必须引入三阴三阳。
再次提醒注意,引入三阴三阳,主要是对脏腑阴阳气之多少进行定量并把脏腑阴阳气化的状态与天之六气联系起来。与脏腑的定位属性无关。
四、三阴三阳配五行、五脏六腑,十二经
1,三阴三阳配五行
由于炁元的向左旋转,在炁元内部便形成了气水热不同组合特征的五个区域,就是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的格局。因为木主生发,所以先假定左木为一阳,即少阳,那么上火为二阳,即太阳,因为炁元下部的水面,由于炁元的旋转,向下发生了倾斜,使右边金容纳气的空间扩大了,所以把右金便成了三阳,即阳明。炁元的下部为水,但是由于炁元旋转,下部的水向左倾斜,原来水的绝对量便减少了,所以把下水确定为一阴,即少阴。湿土在中间区域,水量没有减少,确定为二阴,即太阴。由于下部的水向左上倾斜,使原来左木的区域增加了水的水量,所以左木又被确定为三阴,即厥阴。这样的排列是非常自然的,而且非常符合炁元中水气热组合状态。唯有一个缺陷,初始的一阳和结尾的三阴重叠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三阴三阳是六位,由于炁元的左旋,便掩盖掉了一位,变成了五位。这样木就有了两个标准数量,从阳的角度,木是一阳;从阴的角度看,木又是三阴。
木为少阳,火为太阳,金为阳明,水为少阴,土为太阴,木为厥阴。这就是五行配三阴三阳。
2,五脏六腑配三阴三阳
有了五行配三阴三阳,自然,胆腑配少阳,小肠配太阳,大肠配阳明,膀胱配少阴,胃腑配太阴,三焦腑配厥阴,心脏配太阳,肺脏配阳明,肾脏配少阴,脾脏配太阴,肝脏配厥阴,增加一个心主(心包络)配少阳。
请特别注意,这是五脏六腑真实的阴阳气数量。一定要牢记。
3,五脏六腑再次配三阴三阳(相对阴阳气数量或称表观阴阳状态)
人体胸腔,横膈膜以上整体划分为阳区。心脏,心包络,肺脏在这个区域。与它们表里对应的腑,小肠,三焦,大肠也划分在这个区域,主要是为了与手六经对应。
脏为阴,腑为阳是第一原则。三脏比较阴气的多少,结果心脏配少阴,肺脏配太阴,心包络配厥阴。三腑配三阳,为小肠配太阳,大肠配阳明,三焦腑配少阳。
人体胸腔,横膈膜以下整体划分为阴区。肾脏,肝脏,脾脏及膀胱,胆,胃被划分在这个区域。主要为了与足六经相对应。
脏为阴,腑为阳仍是第一原则。三脏比较阴气的多少,结果肾脏配少阴,脾脏配太阴,肝脏配厥阴。三腑配三阳,则为膀胱配太阳,胃腑配阳明,胆腑配少阳。
请特别注意,这是五脏六腑分区后相对的阴阳气数量。其中有真实的,有表面的,要学会鉴别。
4,三阴三阳六气阴阳名称
三阴三阳本身就是天之六气,天之六气历经节气阴阳名称如下:
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厥阴风木
第二步气火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少阴君火
第三步气暑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少阳相火
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太阴湿土
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阳明燥金
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太阳寒水
经过2,3,4,三步工作,我们运用炁元分析,确定了综合把握五脏六腑阴阳状态的一个绝对指标,即五脏六腑真实的阴阳数量,医家称之为中气。一个相对指标,即表观阴阳状态,医家称之为标气。还有三阴三阳对应的天之六气,医家称之为本气。有了这三个综合指标,我们把五脏六腑阴阳状态和经络和天之六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便于我们把握人体疾病的状态和进程。
5,手六经名称、流向
手太阴肺经湿土,手少阴心经君火,手厥阴心包经风木。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消耗能量散热故向下。手阳明大肠经燥金,手太阳小肠经寒水,手少阳三焦经相火。手三阳经由手走头。提供转输气热故向上。
6,足六经名称、流向
足太阳膀胱经寒水,足阳明胃经燥金,足少阳胆经相火。足之三阳经由头走足。消耗能量散热故向下。足少阴肾经君火,足太阴脾经湿土,足厥阴肝经风木。足之三阴经由足走腹。提供转输气热故向上。
五、怎样理解伤寒论
1,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注》中开篇便说:“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我们通过上面的工作,已经推演出了这三个综合指标。把握这三个指标理解这三个指标,是我们理解伤寒论的钥匙。
2,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专门作了一篇“六气解”,论述了六气从化,六气偏见,本气衰望,等等,可以借鉴。
3,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列出了伤寒六经提纲病情,简而精,易于掌握。
4,祝味菊提出了伤寒五段论,指出“伤寒五段,为人体抵抗邪毒之表现,其关键在乎元气,而不再于病邪”“五段之对象为抗力”非常值得体悟。
5,恽铁樵说,《伤寒》第一重要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然而对于其三阴三阳的实质,古今医家争议很大,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
作者:月含山
人体的气机运行模式是一个圆。这个圆不是人体自己所规定的,而是天体的运动在人体上的反应。比如地球的自转出现了黑夜和白天,黑白交替,轮转不休,就成了圆;也如地球绕太阳一周,形成四个季节,每年如此,便形成四季更替的圆。反应在人体,便是气机循环上的圆。
传统中医就认为,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为脾胃。以脾胃为中心,上下左右则构成一个圆,此圆的运动模式是左边升,右边降。如此轮转不休,则是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圆圈转动偏颇,则气机失常而为病,如圆圈不转,则气机不动而人死亡。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气机开始上升的起点为肾,终点为心,负责上升的是肝,负责下降的是肺。这就是四脏的本性,只要四脏有能量供应,便不停发挥上述的作用。转动正常则精神平和而能起用,不正常则精神失常而现病态起用不遂。
圆圈不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量供应不足。供应能量的是脾胃,假如脾胃不好,则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转化为人体的能量,那么四脏的能量来源就不能保证,失去了能量,自然其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圆的运动就失去正常。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者,建中、理中二方也。
阳气主升;阴液主降。故人体的气机升者,阳气之用也,降者,阴液之功也。肝气主升,然肝气不能骤然而升,乃缓缓的上升,以化心火。肝气之所以缓慢正常的原因,是有阴液的制约。假如阴液的制约不足,则肝气上升急速而出现病态,比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甚或巅顶疼痛,木气化火,则上部火气旺盛。然而肝气上冲,居于上部,则下部必然是虚寒之表现。上部有热,则火刑金表现为消渴,口燥咽干,溃疡等,下部虚寒则表现为小便频,腰膝冷,拉肚子等,中部脾土无阳,不能消磨水谷,所以饥饿但不愿意吃饭。这是左路升的太过出现的病态。此为乌梅丸证。
如果左路升不起来,也就是阳气弱,阴液寒冷,气上升力度太弱,肝木不能化为心火,则表现为阳虚的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腹疼痛,拉肚子,小便淋漓不通,月经过多或崩漏等。此为当归四逆汤证。
左路升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肾中阳气虚弱,无力蒸腾,表现为下焦虚寒,心阳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心脏病、前列腺等疾病多属此类。
正常的人体肝气能缓缓的化火,此火不过旺也不过衰,为一平缓的气机。就在于其阴阳的和合正常。故右路气机的下降也由类似的问题。阳主升,阴主降,此时以阴气的下降为主,在阳气的制约下缓缓的下降。也就是露水的形成过程。阴阳正常,则气机缓缓下降,金生水载阳以入肾。如果水质不足,则下降的力量太小,阳升的力量太大,则气机就不能下降。由此,则气机上逆,出现上气咳嗽之证,因而咽喉干燥。
假如肺气降的太快,则心神自然不安,因为火的功能没有得到宣发,则神智不清,由于肺气旺故,则悲戚之情常存,悲哀不能自已,如神灵所主。治疗以甘麦大枣汤。肺气旺,由木气弱,小麦之生长功成于春,秉木气之全,故能助木以制金。
假如心阴不足,则也不能正常下降,由于肾阴即为心阴所化,所以也可以说是肾阴不足。此时用炙甘草汤来治疗。以生地养阴,阿胶养心血,麦冬清降,参枣草运中,用桂枝和生姜来运化。麻仁来润燥。心阴不足,也就是好比油少,燃烧中突然油断了,自然出现脉结代之相。所以炙甘草汤可以看做是给心脏加油用的。同时也是给肾脏补阴的处方。
升降之中,则心与肾的疾病也已有所体现。如心火单纯不降,则表现为心火上炎,心下痞,牙疼、口腔溃疡等。以泻心汤来治疗。如果肾气不足,则气不能升,表现腰部冷空而痛,方用肾气丸。
脏腑升降的理论机制——杨力教授
(一)脾胃是升降的轴心
吴达说:“脾为阴土而升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而升降的权衡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转,中气败则四象失其所行,因脾郁而胃逆也”。罗谦甫亦说:“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必赖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若脾胃之气一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可见脏腑升降的轴心在于脾胃,脾胃为人体精气的生化之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仰给脾胃输布精气以充养。虽然其枢转有赖肝肺之升降,而脾胃本身之升降才是主要的。前人之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即从脏腑升降机制脾胃起着轴心作用论的。
关于脾胃升降的病理机制,《金匮》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汤主之”这是脾胃失其升降之机,饮浊得以凝聚成形的例症,仲景治以枳实汤,调其升降,斡其气机,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叶氏之言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大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华云岫归纳叶氏脾胃的解谓:“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清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浊之降也,《内经》“青气在下则生飱泄”,为脾气下陷之证,“浊气在上则生膹胀”为胃气上逆之证,当升者降,当降者升,是为“阴阳反作”之病。
(二)肝肺是升降的轮转
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肝之升也,遂其生发之令,肺 之降也,行其收敛之权。人身精气的生化虽以脾胃为泉源,而输布流行却以肝肺为枢转。肝气主升,把精气上输头身及上窍,肺气主降,把精气下达于脏腑及筋骨,这样才使气血流行,脏腑安和。肺肝两脏,相互制约,左升右降,合乎自然。惟肝性刚而易动易升,肺脏娇而易痺易郁,因而常造成“肝升太过肺降无权”以致升降失调,枢机窒塞的病理机制。
肝喜条达,肺喜舒宣而主气机,最怕邪郁,郁则气滞,如六淫外侵则肺气郁痺而治节不伸,七情内扰则肝气拂逆而生机不畅。外感内伤足以影响肝肺之升降而使气机郁遏。王孟英以肝肺为外感内伤病审证求因的纲领。他说:“肺 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尝谓“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衍滞,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
在肝升肺降之中,肝升是主要的。由于肝性刚急主动主升。在病理过程中先是“肝升太过”以致“肺降无权”。所谓“肝阳上浮则肺气不降”,“风阳浮则治节横斜”,由于“左强右弱”-“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导致有升无降或升降失调的病态。内伤杂病之繁而且苟者莫如肝病之为最。犯上则为喘,侮中则为呕为胀,乘下则为闭为淋。此以魏玉璜之以“肝为万病之贼”,张鲁峰以“五脏之贼”诚以肝木犹龙,变化莫测,肝脏之病较他脏为多之故。在肝病中以“犯中克土”为多见,犯胃则恶心干呕,脘痞不食,吐酸水延末,克脾则腹胀便溏,或不爽,肢冷肌麻,若细分之又有肝“肝乘脾”与胆乘胃之别,“乙木乘阴土”证见两胁满痛,少腹墜胀,立则剧而卧则舒,为肝气上逆,脾气下陷之证,法当“疏木培土”如逍遥散。“甲木乘阳土”证见脘痛呕吐,心中痛热,气上冲心,不饥便秘,为胆火上升,胃气不降之病机,法当泻木安胃,如乌梅丸。肝脾胆胃的升降失调而出现的病机是复杂的,然而不出“肝木不升则克脾土,胆木不降则克胃土”这一规律。这里可以看出,胆随肝逆,肝胆上升在内科的某些病起着主导作用。
有肝升肺降的两方面,不应忽视“肺主治节”“肺主清肃”即“肺降”这一方面在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肝木之所以得横逆因“金不制木,木不所畏也”。设肺金清肃之令得行,肝木相安无扰。季楚重指出肺在升降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时说:“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性生气不升,即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故经云:太阴不收,肺 气焦满,诸气墳郁,皆属于肺…在肺不主降的病理过程中情况亦是复杂的,诸如:肝胆逆生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壅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均蜂起而作难,致病变百出。正如王氏指出:肺即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针对这样的复杂情况,王氏指出了“清肃肺胃,平泻肝胆”的综合措施。
(三)心肾是升降的根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是阴阳的动作,因此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心主火而肾主水,脏腑升降以心肾为根本。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从其生理作用与病理转归来看,以心肾二脏为重要脏器。心为君主之官,肾是先天之本,其在生理上的作用可知;心不受邪,受邪则死,肾不可伤,受伤则危,说明其在病理转归上的重要作用,其所以然,是因为心肾二脏分寓水火,判别阴阳之故。水升火降关系人的生命寿夭,这不能说不是根本问题,如“水火相济则能生物”“水火不离,分离则死”张景丘曰:“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盛,寒盛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这是水火关系人的生死问题。又如“水火交,永不老”“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肾水足则阴精上奉,水足制火,此阴精所奉而令人寿延也,肾水亏则心火独炽,火来侮水,此阳精所降而令人寿夭也”这是水火关系人的寿夭问题。
水火升降的机制是微妙的。心本火脏在而火中有水,所谓“离中偶画生阴”肾本水脏而水中有火,所谓“坎中奇画生阳”火为水之主,故心气日欲下交,水即火之源,故肾气日欲上升,是以“水不升为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滋肾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这就是水得火而升,火得水而降的道理。一般情况下“火宜在下,水宜在上,交则既济,不交为未济”其病理现象即为“心肾不交”或“水或火偏胜”例如:消渴征不交,火之胜也,水气病之不交,水偏胜也“推而广之,少阴病之心中烦,不得卧,火偏胜也,故用黄连阿胶汤泻心火而滋肾水,使心肾交而烦解寐至;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水偏胜也,故用真武、四逆之奋心阳、降肾浊使心肾交而脉起疲振。其它如交泰丸(黄连、肉桂)用治失眠、磁朱丸之用治内障,均从心肾着眼为交通心肾,调济水火的著名方济,即《灵枢》的半夏秫米汤用治“胃不和则胃不安”其所谓通其阴阳者,亦无非水饮痰浊阻滞中焦而激浊扬清,为心肾交通开避道路。或问:半夏秫米汤,明为治胃,何关乎心肾,不知心肾交通以脾胃为枢纽,试观磁朱丸中用一味神曲之作为“黄婆媒介”(黄婆即脾胃)者其义可见。
在恶寒发热的病象中有涉及其根本的即关乎心火与肾水,虞天明曰:“阳虚者,心经元阳虚也,其病多恶寒,责其无火也,阴虚者,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发热,责其无水也”其根本治疗应采取王太仆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本方法。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源,故取心,者不必剂以热,但益其阳;取肾者,不必剂以寒,但强肾之阴。自张景丘等提出命门水火为真阴真阳之后,把王氏“壮水益火”之论不是分属心肾而是统归天命、肾的另一含义了。冯楚瞻曰:“要知平人而至于病,必由于水火二家先病,小病或由于气血之偏,大病必由于水火之害”
心肾水火升降和其它脏器的关系,如娱东阳说:“坎水温升,则肝木舒其疏泄之性;离火清降,则肺 金行其收敛之政”肝木得肾水的滋荣,才得遂其升发疏泄之性;肺金无心火的克制,才得行其清洗收敛之令,这是可以理解的。又如何伯斋说:“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盖人之饮食皆入于胃,而运行于脾,犹地之有土也,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水火之二气,非独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脾胃得水火的调节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如果水火不调过燥过湿,不仅不能化物,还能变生诸病。水火的根源在心肾,水火的调济在相交。心肾交,水火既济,又不仅脾胃得以生化,五脏六腑亦无不赖以安和。
王永民医师对气血阴阳的理解
人体能量状态分为四种:气血阴阳,我们又叫气液阴阳。什么是气?气是人体的一种能量流,包括生物电脉冲红外线等。是看不见的无形的,但正在做功的,这种叫气。气在做功的时候就象汽油在燃烧一样,直接能推动我们的一切生理运动,所以叫气。那什么是液呢?液即体液,也就是处于储蓄状态的能量,就象油没有燃烧之前的液态状.人体不就这样吗?我们的体液,如组织液/淋巴液/体液/血液/胆汁/乳汁眼泪等,不管论是白色的还是红色的,都是机体的能量,取名为液,因为古代解剖不发达,他看得到的多数是血,红色占大部分,所以干脆叫成血。总起来说以液态形式存在的能量叫液,以气态形式存在的能量叫气。
什么叫阴阳呢?我们知道,气和液是能量的存在形式,阴阳是能量的工作状态,只要气血在工作,必然是以阴阳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的,如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升温有降温,有释放有储藏。阴阳就是两种相互作用力。细分起来的时候可以说挑出来阴阳,实际上它们正常合和一体的时候,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分不出来的。人在正常情况下是分不出来气血阴阳,有了病才分气血阴阳来。就象我们的脸色,明润含蓄,神采奕奕,这叫什么色呀,说不出来,可是一有病就不行了,青得青,黄的黄,白的白,这就不正常了。所以为什么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因为一开始它是浑然的一体。就如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也就是气血阴阳在正常的时候,它不虚也不实,不寒也不热,是很和谐的.气血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血能生气,气能生血.气血阴阳合和一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古人说:“无水而四体皆润,无火而百骸皆温”。就是看不见火,(如上火)手脚都是暖和的,看不见水,(如水肿)但皮肤都是滋润的,不冷不热很舒服.这种是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效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是中庸,所以叫中国就是中庸国家,中医的中就是中庸之道,其含意就是合理,恰到好处。
如何了解气血阴阳工作状态呢?万物皆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内外是相应的,如何把这个象与本质内容统一起来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先要把异常状态量化,再设法将其纠正过来。纠正异常状态的过程叫治疗,诊断异常状态的过程叫诊断.这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气血阴阳无非都是两种状态,一种是气不够了;一种是气太足了;一种是血不够了;一种是血太多了;一种阴太弱了,一种是阴太盛了;一种阳不足了,一种阳太多了。元气分为气液阴阳,异常则呈现出两极化,一种是不足,一种是有余。气弱叫气虚,气过强了叫气郁或气滞,你看“滞”字,拖泥带水,三点水加一带字,;血不足了叫血虚,血有余了叫瘀血,阴不足了,阴虚则有热,叫虚热,阳不足了,阳虚则生寒,叫虚寒,阳太盛了叫实热,阴太盛了叫实寒,寒热表示阴阳失调的程度轻重.阴阳是相对的,阴不足了相对阳就盛了,就有了相对的热,而阴盛而有寒就是绝对的寒,内寒外寒交织在一起引起气机淤滞,就是实寒,同样的道理,阳盛而有热则是绝对的热,叫实热。
管窥阴阳——行者
世无阴阳,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世无五行,达者言五行以明万方之象。故阴阳五行者皆假名也。先贤立言,旨在望后学能因指得月,得意忘言。不然亦是徒增故事,枉添败厥。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动静而生万物。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之源,生身之本,非亲证不能明。诸君其有意乎。生生死死转辗轮回,皆唯此一动。释迦曰:无明缘行,此也。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内经所谓欲以精气血津液营卫以为一气者,此也。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经云:阴盛则阳虚。真阳敛藏有余,致升达不足。阳盛则阴虚。真阳升达有余,致敛藏不足。
后天水谷进,而知识开。七情妄动,真阳难藏。故有持河间,丹溪之说者药尚苦寒,味法滋阴,以安藏真阳。孰不知,五味饮食,后天之本,皆籍此真阳之升动。今时之人,厚味频纳,尾闾注流,一线微阳难敌硕肤之阴。如再频服阴寒之品,一线危阳生机何在?  孰重孰轻,孰急孰缓,望君切自斟酌。
诊病之余,草草成文。不周之处,还望指摘。
三七生回复“到底什么是气”
阳化则为气,动也;阴成则为精,静也;作用则为神,知也。其实皆一物耳,不过一元盈缩之也。
自注:知止说:经方用药,只在助人元真通畅,知其盈缩,即气之升降出入之机,即开合枢之机,用药以助之,使一气周流无碍。
由上可知:气聚成精,精散为气。盈缩即聚散,聚为精,静态也;散为气,动态也。聚散正常,盈缩无碍,寒热不显。散而盈,则出外升降正常;聚而缩,则入里储藏备用。
气聚则精增气减,精散则气增精减。精气比例随机体变化而处于变化之中,但聚太过则寒,散太过则热。
洛闻道:
能量有释放和收藏两态
夏象水火充足,流动性量大,热,浮,升散,雨而润,动,释放 。
冬象水火不足,流动性量小,冷,沉,降聚,冰而干,静,收藏 。
人之病类象不正之气。故,冬之邪气以春夏之组方治之。春夏之 邪气以秋冬之组方治之。
而治病之法则,当【以正合以奇胜】。故,以【正气】为君,【奇气(偏气)】为将臣辅助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易医论 -
【引用】天虚子《心易医论》
《读医随笔》卷二上之三阴三阳名义一
气的运动
“三部六病”与“阴阳五行 ”
三焦乃为元气、水谷之通道 正确处理三焦之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