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近况述评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药研究 述评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89.2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医在防治HLP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近年来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1 基础研究
1.1 病机研究
  根据HLP的临床表现,HLP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主要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标实,主要指痰浊和瘀血内阻。吴松鹰等研究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1]。肾虚是中老年人发生脂质代谢紊乱的内在因素。现代医学多把“肾”归属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某些下丘脑和垂体激素具有直接或间接地联合调控血脂内环境动态平衡作用,肾虚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低下有关。
  程小曲发现冠心病痰浊型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FC(游离胆固醇)明显高于非痰浊和正常人,认为血清TC、FC、HDL-C(高密度脂蛋白)、HDL2-C(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可作为鉴别冠心病痰浊型和非痰浊型的客观指标[2]。宋剑南等采用药物反证法发现TC、TG及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HLP痰浊的主要特征和生化物质基础[3]。因此认为“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痰浊留滞血脉之中是引起HLP的重要因素。
  血瘀的本质具体表现在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贾钰华等研究发现老年前期HLP患者的微循环(甲皱和舌尖)比同期健康老人差,以脾肾两虚型和血瘀型积分最高(积分越高微循环越差),脾虚痰浊型次之,肝郁气滞型更低[4]。黄可儿等在研究HLP血液流变学及与中医分型的关系中,发现HLP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还原粘度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变[5]
  痰浊与瘀血同是机体脏腑失调的病理产物,HLP之邪实多痰瘀同病。俞亚琴等从血液流变学探讨HLP的痰湿改变,发现痰湿组的血瘀证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痰湿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明显高于非痰湿组[6]。进一步验证了痰凝必血瘀的理论,表明痰凝血瘀是HLP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它合并症的主要成因。
1.2 证型研究
  目前对于高脂血症的证实质研究多从血脂成分与各个证型之间相关关系加以研究。
  贾钰华等研究发现不同证型其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情况有差异,以TG单相升高为主多属脾虚湿浊型或肝郁气滞型,以TC单相升高为主多属脾肾两虚型,而TG和TC双相升高者多有血瘀
[4]。郭川等观察77例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变化与之相应的临床证型共12型,以气滞血瘀型为最多,次有肝肾阴虚、肝经实热、肝脾不和、痰热蕴肺型[7]
2 临床研究
2.1 方药治疗
  治疗HLP的专方约数十种,但从其组方运用则可分为二类:(1)按辨证论治原则组方,如益气活血通脉胶囊等;(2)利用药理学成果优选组合降脂作用好的中药成方,如益肾降脂片等[8,
9]
  近年来对HLP的中药治疗不只局限于TC、TG单纯的降脂治疗,现已发展到对不同脂蛋白、载脂蛋白影响的调脂治疗。按临床研究所测理化指标之不同将降脂复方分为以下几类:(1)测血脂:如降TC、TG有效的胃苓汤[10]。(2)测血脂和脂蛋白:如降TC、TG、Lp(β)(脂蛋白β)的益肾降脂灵片[11]。(3)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如益肾调脂片治疗HLP前后TC、TG、apoA1、apoB、apoB/apoA1有显著性差异[12]。(4)测血脂+血液流变学:如调脂胶囊治疗HLP前后TC、TG、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有显著差异[13]。(5)测血脂+自由基:如降脂中药片、健脾消痰化瘀方在治疗HLP前后TC、TG、HDL-C、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有显著差异[14、15]。(6)测血脂+载脂蛋白+血液流变学:如脂脉宁、降脂片降TC、TG、LDL-C、apoB,升HDL-C、apoA1、apoA1/apoB100比值,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有显著差异[16、17]
  国内研究已证实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60余种,如泽泻、蒲黄、山楂等等。周廉等用月见草油治疗80例HDL患者,表明月见草油有明显的降脂、提高HDL-C的作用。刘德文等运用绞股蓝总甙治疗49名HLP患者,表明绞股蓝总甙有降低TC、LDL-C及apoB100的作用,同时也降低HDL-C、HDL2-C,对Lp含量的影响不显著[18、19]
2.2 针灸治疗
  针刺对脂质及脂蛋白的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腧穴的协同作用而达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使脂质代谢恢复平衡。周杰芳等取两侧内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以平补平泻手法,治疗41例HLP患者;管遵惠等按子午流注纳子法按时开穴,50例病例均于每日辰时(上午7~9时)开取足阳明胃经本穴足三里,艾条温和灸,均取得满意疗效[20~22]

3 实验研究
  
国际上关于血脂及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血脂水平,60年代到70年代的脂蛋白水平,进入到70年代到80年代的载脂蛋白水平,现在这一领域又引进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细胞学等先进技术。中医药对于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较以往更具科学性与可比性,从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内分泌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手段愈加先进,深度亦愈加深入。
  多数学者在研究方药的降脂效果时结合观察方药的抗氧化作用。喻嵘等研究表明,经方茵陈五苓散预防及治疗给药不仅能显著地抑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清TC、TG、LDL-C浓度及LDL-C/HDL-C比值的升高(P<0.01),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使血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降低,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增高[23]
  倪华等探讨了降糖通脉宁(生黄芪、生地、水蛭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证明本品能降低高血脂动物血清中TC、TG及脂蛋白含量,还能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并有活血化瘀作用[24]。周瑕青等比较研究了活血化瘀、健脾化痰和痰瘀同治3种中医治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主动脉内膜脂斑形成及脂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显著地降低家兔血清TC、TG、LDL-C和LPO含量和抑制主动脉内膜脂斑的形成,3种治法中,以痰瘀同治组的作用最明显,与活血化瘀组及安妥明组相比其降低血清TC、LDL-C和抗脂斑形成的作用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也有明显差异,并稍优于化痰组[25]
  总之,近年来对HLP的中医药研究,在理论研究、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在确定统一的HLP诊断标准和明确的辨证分型标准的基础上,将微观指标(理化指标)与宏观辨证(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制定相对一致病证标准,使临床与实验研究更具有可比性。(2)治疗HLP的有效方剂虽然众多,但多只观察近期疗效,应对有效方剂进行远期疗效追踪观察。(3)加强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环节及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辨病治疗及药理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方遣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单位:简亚平 指导 袁肇凯(湖南中医学院1996级研究生 长沙410007)

 

参考文献

 [1] 吴松鹰,林求诚,杨持,等.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的临床调查.中国中西结合杂志,1993,13(5):273
 [2] 程小曲.痰浊型冠心病与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关系及痰浊形成机理的探讨.新中医,1994,(3):7
 [3] 宋剑南,刘东远,牛晓红,等.高脂血症与中医痰浊关系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49
 [4] 贾钰华,吕志平.老年前期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与微循环改变.辽宁中医杂志,1992,
(4):3
 [5] 黄可儿,方永奇,李小兵,等.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新中医,1993,(2):6
 [6] 俞亚琴,郭兮华.从血液流变学探讨高脂血症的痰湿改变.辽宁中医杂志,1995,22(6):241
 [7] 郭川,饶吉.载脂蛋白ApoA1、ApoB100的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观察.四川中医,1993,(12):16
 [8] 陈得海.益气活血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2):15
 [9] 司晓晨,陈文垲,卑其新,等.益肾降脂片治疗高脂血症87例临床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5):1
 [10] 戴小曼.胃苓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1):34
 [11] 关颖明,赵淑芬.益肾降脂灵片治疗高脂蛋白血症.中医杂志,1992,33(7):39
 [12] 卑斯新.益肾调脂片治疗高脂血症38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5):3
 [13] 朱洪云,邢玉河,孟风雷,等.调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284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3):23
 [14] 梁晓春,郭赛珊,王香定,等.降脂中药片降脂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39
 [15] 刘彦珠,郭维琴,秦腊梅,等.健脾消痰化瘀法对高脂血症患者脂质氧化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3):50
 [16] 王顺道,张东旭,甄长胜,等.脂脉宁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5(6):32
 [17] 杨少文,林铮,陈学福,等.中药复方降脂片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学报,1992,13(1):43
 [18] 周廉,张国庆,量淑萍,等.月见草油对血脂和体重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438
 [19] 刘德文,张悦红,赵健宾,等.绞股蓝总甙对高脂蛋白血症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0):628
 [20] 杨一明.针刺对高脂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和其他脂质含量的影响.针灸学报,1992,(1):7
 [21] 周杰芳,冼志红.针刺对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广西中医药,1994,17(3):39
 [22] 管遵惠,金建华,申晓月,等.子午流注灸法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4,(2):108
 [23] 喻嵘,王东生,周衡,等.茵陈玉苓散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70
 [24] 倪华,孙明杰,周艳华,等.降糖通脉宁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家兔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33
 [25] 周瑕青,宋剑南,吕爱华,等.中医不同治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主动脉内膜脂斑形成的影响.中医杂志,1996,37(3):174

(收稿日期 1998-11-16)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脂血症
疏肝和中 化痰散瘀降血脂
健脾化痰补肾降浊治疗高脂血症60例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性检验指标的研究
丹参.山楂.三七.葛根可:头晕,脑袋发胀,经常疲劳,心烦
如何不让脂肪堵住你的血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