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八法-消法、补法
消 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
  注意: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不同。下法是对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必须急下,并且可以从下窍而出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对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于排除的病情而设。但两者亦可配合使用,并依据病情之寒热,与温法、清法合用,若涉正虚者,又需与补法配合应用。

分类
1、消坚磨积:适用于癥瘕积聚的病证。
2、行气消瘀:适用于气结血瘀之证。
3、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不节,脾胃不运,以致饮食停滞之证。
4、消痰化饮:适用于痰饮蓄积的病证。
5、消水散肿:适用于气不化水,水邪外溢的病证。

定义: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定义挺长,第一个,讲了消法的机理。它的机理是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这种机理主要针对什么东西?气、血、痰、食、水、虫。消法作用机理,作用对像,还有作用特点,这个很重要。它消的对象,是积形成的,这四个字,然后它消的过程是一种渐消缓散的过程,渐积形成,渐消缓散,这是它特点。所以从这个定义来看,要了解它的作用机理、作用对象、作用特点这几个方面。反应了消法的总体的一种规律。因为它消的东西很多,一种总规律,一种共性。特别是其中强调的渐积形成,渐消缓散。这个很重要。

适应病证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

气、血、痰、食、水、虫,这六类病理产物,用渐消缓散的方法治疗。所以它适应病证的就涉及到这六类东西,所产生的具体病证。饮食停滞,我们用消法,它能行气活血,当然我们气滞血瘀,针对一些气滞血瘀的消散问题,气滞血瘀,蓄积日久,造成症瘕积聚,这是程度的不同。本质还是一种气滞血瘀。当然它是一种复合病,复合的病理产物。包括气血瘀滞,也包括痰湿阻滞、水湿内停、痰饮不化。这个水湿、痰饮,根据它质地的不同,把它分别叙述,本原是一类。都是应该用化湿、渗湿、化痰、消痰这种方法。针对津液凝聚的一类病证了。疳积虫积,那寄生虫以及小儿疳积这类病理产物,也是多适用于消法,外科疮疡痈肿,特别在初起阶段,以消法为主。要行气、活血、消痰,这种都是以消法为主,疮疡初起,阳证疮疡肿毒,我们把它分为消、托、补。初期、中期、后期,消、托、补三法。所以消法是使用最多的。应该说使用最多。这是它的适应病证。

按照这个适应病证,那适应面可宽了。把我们教材后半本书全弄在里头了。你看,消食剂,气滞血瘀,理气剂、理血剂、祛湿剂,祛痰剂、驱虫剂,疮疡分解在清热和温里这些章节里头。它涉及到多少,所以消法是很大的一类呀!这里讲的是广义的消法。分散在各个章节里。

常用分类

分类现在就是狭义的把它局限在消食剂,因为前面说了其他那些都在各章节去了,它消的对象气、血、痰、食、水、虫,除了食以外,几乎都有一些专门章节在讨论,所以我们教材后半本书绝大多数是消法,那就到其他章节以后,剩下的饮食积滞为主了。饮食积滞就有两种情况,一种实证为主的,暴饮暴食,病程较短的,那以消食导滞为主的。消导为主的。还有一类,那是由于既有邪实又有正虚的,虚实夹杂的。既有饮食积滞,又有脾虚不运的。那我们就要健脾化积,健脾方法和消食方法相结合,实际上就是消补兼施。所以现在的教材的消食剂,是消法。广义消法里边,狭义的消导饮食积滞的一类。当然这消法,是消气、血、痰、食、水、虫,有形病理产物,是有形的病理产物。和前面下法所讲的,那说是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很多是相似的。都是有形的积滞,这两者应当怎么区分呢?运用的时候,消法、下法的区别,是学习消法、下法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重点理解的内容。

使用注意

  1. 治宜缓用,难以速效。
  2. 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
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病症的区别
它们共同的都是可以祛除有形实邪,而这有形实邪的种类方面来说,有很多是共同的,适应病症当中,运用消法和下法,区别要从三方面来考虑:
  1. 病位下法大多数是用于以胃肠道为中心的,中下两焦的病变,特别是下焦。当然有个别的,间接祛邪,比如从现在研究十枣汤之类的胸水,它通过血液的吸收,下面排出以后,这样间接的消除水饮,但大多数的,他病位居下。这是病位上的特点,胃肠为主。消法的病位,他适应症候全身都可以出现,包括脏腑、肌肉、筋骨、经络,全身上下内外,都可以出现。比方说累呖,痰核,症瘕积聚等等。所以病位比较宽。
  2. 病势下法往往病程较短,病势急暴,消法,由于它是渐渐积累形成,病势较缓,病程较长
  3. 正气的状况:由于下法运用,他适应病证是病程较短,病势较急,往往正气虚衰不太明显,或者不重,这一般的运用。而消法呢,病程较长,往往处于邪实正虚,以此来把握它适应病证方面运用下法消法的区别。

这通常指的是一般情况,我们运用消法的使用注意,由于它病程较长,病势缓慢,所以难以致效,治疗以缓治为主。这第一个特点。这不像下法那样,以图速效。同时消法往往要结合补法,共同使用,因为它邪实正虚,因为消法它长期的病理产物积聚,积累过程当中可以因实致虚,消耗正气,常结合补法。结合起来运用。教材上提到和补法,以及其他方法结合,是指的这病理产物性质上可以偏寒偏热,或者有其他症候的兼夹,他针对病情性质的不同,兼夹的不同,结合其他治法。主要的要注意结合补法。

消法,有些人觉得它药力发挥比较缓慢,渐消缓散,这它的特点。因此容易造成一个忽略它纯用消法容易耗伤正气的弊病。消除病理产物,渐消缓散,使用时间较长,你要很好照顾正气,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例子,在80年代,尤其80年代之前,中国大陆普遍大锅饭阶段,我那时候很多人喜欢,特别女同志喜欢吃山楂丸,酸甜酸甜的,它本身又是做为药品,山楂本身药食两用,但做为药来讲,是药三分毒,也会有副作用。它毕竟是消导,你想在消饮食积滞方面的分工,山楂擅长于消肉积,你没有事就当零食那么吃,没有饮食积滞,没有肉积,吃,山楂的功效发挥方向,它自己并不知道,人家吃我是为了解馋的,你没有肉积,你那块位置还是块肉,所以这样的多吃,时间长,慢慢的冒酸水了,慢慢的胃痛,不想吃东西了。不吃他,更吃不下东西,再后来,时间长了,一检查,溃疡,那溃疡谁弄出来的?没用肉积用它来消,它消出来的。所以消法用药,要照顾正气。因为往往用药时间较长,这是很要注意的。所以应该消补兼施。消法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补 法
  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
  适应症:适应于各种虚证。
  分类:
        ┌ 气血 ── 心肝脾
  1.补可用于 ┤
        └ 阴阳 ── 肺肾

  2.补分:补、平补、大补、重补、峻补

  3.┌ 可以几脏兼补 ── 足三阴亏损
    │
    │ 可以两脏并补 ── 乙癸同源
    │
    └ 补母生子 ── 培土生金

  4.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 ┌ 形体虚弱的,要用气分的药物温补之。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 阴精不足的,要用厚味的药物滋补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意: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


1、补气法: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脉虚等证。临床除用于气虚下陷证外,还根据补气生血、阳生阴长之理,对大失血的病证先予补气,或在补血药中重用补气药物。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2、补血法:适用于血虚所引起的诸证,如面色萎黄,舌唇爪甲苍白,视物不清,心悸不宁,月经愆期涩少等证。-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3、补阴法:适用于阴精或津液不足而引起的诸证。如口干咽燥,肌肤枯涩,目眩耳鸣,虚烦不眠,遗精盗汗,呛咳咯血,消渴等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

4、补阳法:适用于脾肾阳虚所引起的证侯。如腰以下冷,腰膝酸痛,下肢软弱,少腹时痛,泄泻、尿频、阳萎早泄等证。-肾气丸、右归丸。

5.气血双补法:适用气血两虚证-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6.阴阳并补法:主治阴阳俱虚证-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


补法,通过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这个提的比前两段都简单。实际上意思就是补益虚证。当然具体的分来讲,人体得虚弱,分为两大类型,
  1. 基础物质的不足。
  2. 功能系统的功能衰弱。功能的不足。

功能的不足都往往以脏腑补益的方法分类。心肝脾胃肾。补心的方法,补脾的方法,补肝的方法,补肺,补肾。补五脏。

对于基础物质,气血阴阳,气血津液这类的基础物质,那是针对不同的物质的亏损经营补益。一般的教材参考书,各种补法都分为这两大类型。

补益脏腑大多数结合了具体的基础物质,所以现在的教法结合教材归类,他是以气血阴阳为基础。把具体的脏腑,结合这个,比如说补气,都是涉及脾肺,补血,人体血虚,主要心肝血虚,那结合主要是心肝血虚。治法上面,以后在各论要讨论。治法上面会涉及到益气健脾的补血,或有水来涵木、滋肾养肝的补血等等的不同,因为血虚证,主要是心血虚,肝血虚。

阴虚证在补益剂里,主要指的是肝肾阴不足,肝肾之阴,脾肺,肺胃的阴伤,肺胃后天之阴,肺胃后天阴伤,是在治燥剂,这是阴。阳呢,当然主要涉及到肾阳不足,它和温里剂有交叉,中焦虚寒,实际上也是补阳,它是温补的脾胃的阳气。

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适应病证

(1) 虚证 (2) 正虚感邪。

主要是治虚证,当然这虚证包括了基础物质不足,脏腑功能的衰弱,教材提到了正虚感邪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也使用补法。而这个补法,并不是以补这些基础物质或这脏腑功能为主要目的。并不式以补为主要目的。这是要强调的。从原则上讲,有病邪,特别外邪的,忌用补法。但是在一定的正虚不能祛邪的情况下,用少量的补益药,比如《伤寒论》里很喜欢用人参,那是一定是少量的。助正祛邪,扶助正气鼓邪外出,这时候他并不是以补益虚损为主要目标。而是助正祛邪为主要目标。所以有这种在正虚感邪情况下,用少量补益药,扶助正气,鼓邪外出,也可以使用。这时候治法上,区别于大补元气,区别于以补益为主要目的的这种补法,这是补法的适应病证。

用补法,因为它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门类的治法,所以具体的在后面补益剂里,要体现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各类使用注意。在这里讲的是共性,怎么使用补法的共性。

   首先是辨清虚损的证型,虚损是哪方面虚?哪一样基础物质虚?哪个脏腑系统的功能减弱?要明确的针对性。因为现代大家都认识到,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但是不能滥用补法。更何况每个人体质就是说虚,需要补,它还有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不同。究竟虚在哪个方面?也不可能坐在一桌子吃的人都一样,所以这个特别要注意,正确使用药膳这种养生补益的手段。

使用注意

  1. 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
  2. 应善用通补,不宜呆补。

通补提法是叶天士提的,也就是说,你不是纯吃,你补的时候要注意通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扶正不恋邪。在辨清虚损证候前提下,要采用通补。最典型的莫过于前面讲到的我们补气基础方里面,补气注意补脾除湿。白术、茯苓一类。我们养血,注意通补,使它补而不滞,考虑虚的基础上因虚致瘀,因血虚产生血瘀,这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是单独,比如很多人要吃人参,天天就是光喝参汤。那体内那些病理产物你多不管啦!所以古人为什么讲人参杀人无过,就是别人也认为你用补法补我,不会有错。他殊不知光用补法,你阴虚而造成的病理产物不排除,必然会产生积聚,也会产生新的病变。所以用补法也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因虚致瘀,不能呆补。

------===================================
上述八种治法,除吐法外,都是临床常用的。历代医家各随其学术见解的不同,在总结归纳治法分类中,虽不尽相同,但究其实质,总不出八法范围。
此外,对于复杂的病证,往往不是一种治法能完全符合治疗需要的。这时就应选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治法配合运用,才能照顾全面,治无遗邪。
上面八法的内容提到的,如汗法与补法、下法、消法并用,下法与补法并用,清法与补法并用等,已可见八法配合运用的一斑。还有以下为补、以补为消、以消为补之类,又在深入掌握八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在理解八法时,既要掌握各法的具体精神和特点,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对待每一种治法。正如《医学心悟》中所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诚能精思熟虑,自然融会贯通,灵活变化而不越乎规矩,所治都切合病情,收到满意的效果。
  此外,方药的剂型极多,用法也不尽相同,如熏、洗、摩、贴、搐(吹)鼻、通导等,但其指导组方用药的理论,仍然属于八法的范围。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同样适用于此。


   整个总论的第二章,是治法和方剂。重点有两个。(1)治法方剂的关系。要正确理解,特别是根据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这个过程,来理解治法和方剂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而方既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这两句话概括了治法和方剂的密切关系。而这两方面,有构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里面,理法方药的两个重要环节。(2)常用治法是以医门八法为代表的。常用治法的定义,适应病证,常用分类,以及使用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15
方剂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邓中甲教授 主讲2
方剂与治法之常用治法
方剂讲解
论“消法”及临床应用
方剂学 07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