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病名电子四百味》第(1)节


pic-394                          hh034

 

                   大枣

 

  【歌诀】大枣味甘,调和百药,益气养脾,中满休嚼。
  【译注】大枣味甘,性温。能调和百药,并有益气补
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可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和血虚脏躁
等症。本品是补养药,容易助湿生痰,因此由痰湿引起的胸
中胀满不要服。
  【应用】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常与党参、茯苓、
白术等同用。若用于血虚萎黄,多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
伍使用。用治血虚脏躁,精神不安,常与甘草、小麦同用。
大枣配葶苈子同用,能泻肺平喘利尿而不伤肺气;与甘遂、
大戟、芫花同用,能泻水逐痰而不伤脾,取其调和药性之
功。
  【用量用法】3一12枚,劈开煎汤服,或去皮核捣烂为
丸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
维生素C、P,微量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体
内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
增加体重等作用。
  【附方】
  1.甘麦大枣汤:甘草、大枣、小麦,用于血虚脏躁。
  2.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用于泻肺平喘利
尿而不伤肺气。
  3.十枣汤:见甘遂条,用于泻水肿胀满而不伤脾。

              
PIC-395

 

       生姜 附:生姜皮

 

  【歌诀】生姜性温,通畅神明,痰嗽呕吐,开胃极灵。
  【译注】生姜味辛,性微温,为“呕家圣药”。有醒神、
止呕、散风寒的作用,可治中恶气的突然昏倒和胃寒的呕
吐,以及肺有寒邪的痰多咳嗽。此外,还能治风寒感冒、头
痛鼻塞,并可增进食欲,开胃的功效是很好的。
  【应用】用治中恶昏倒或中风痰迷,可用本品捣汁冲
服,有开痰醒神之效。用于胃寒呕吐,常与半夏同用。若肺
有寒邪,痰多咳嗽,多与杏仁、紫苏、陈皮等同用。用治风
寒感冒轻症,常与红糖或葱白煎汤服。
  【用量】3一10g。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及辣味成分姜辣素。能促进
消化液分泌,增进饮食;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
心脏,升高血压;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发汗等作用;
并能抑菌。
  【附方】
  1.小半夏汤:半夏、生姜,用于胃寒呕吐。
  2.杏苏散:见紫苏条,用于风寒感冒、痰多咳嗽。
  【附】生姜皮性味辛凉,功能利尿消肿,多用治小便不
利,皮肤水肿,常与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等同用。用量
3一IOg。
   
   
            桑叶

 

   【歌诀】桑叶性寒,善散风热,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译注】桑叶味甘苦,性寒。质轻升散,善疏散风热;

                   
PIC-396

性寒又能清肝明目。可治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头痛目赤以
及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等症。此外,本品还兼有润肺凉血的
作用,可治燥热伤肺、咳血咽痛等。
  【应用】用治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常与菊花、薄荷、
桔梗等同用。对于肝阳眩晕,目赤头痛,常配伍菊花、石决
明、白芍等药。若燥热伤肺,咳嗽咽干,常以本品与杏仁、
沙参、贝母同用。用治肺热咳血,可配生地、白茅根、侧柏
叶等同用。
  【用量】3一10g。
  【现代研究】本品含脱皮固醇、芸香甙、桑甙、槲皮
素、异懈皮素、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抑菌、降糖、止
血作用,并能减少炎症渗出。
  【附方】
  1.桑菊饮:见连翘条,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
   2.清燥救肺汤:见贝母条,用于燥热伤肺、咳嗽咽干。

 

              浮萍

 

  【歌诀】浮萍辛寒,发汗利尿,透疹散邪,退肿有效。
  【译注】浮萍味辛,性寒。辛寒发散泄热、质轻上浮,
有发汗解表、透疹散邪、利尿退肿的作用。可治外感风热、
发热无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有表热证的水肿、小便
不利等症。前人有“发汗胜于麻黄,利水捷于通草”的说
法。
  【应用】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无汗,可与荆芥、薄荷、
连翘等同用。用治麻疹不透,可单用煎汤分洗,也可配牛蒡
子、柽柳、金银花等药使用。若治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蝉
蜕、白鲜皮等同用,单用煎汤浴洗亦有效。用于水肿兼有表

6ic-397

证者,又当与赤小豆、连翘、麻黄等配伍同用。
  【用量】3一川g。
  【现代研究】本品含红草素、牡荆素、木犀草黄素;还
含有醋酸钾、氯化钾、碘、溴等物质。具有强心利尿及微弱
的解热作用。

 

                 柽柳(西河柳)

 

  【歌诀】柽柳甘咸,透疹解毒,熏洗最宜,亦可内服。
  【译注】柽柳味辛甘咸,性温。主要有发表透疹的作
用,多用于麻疹初起、不易透发,或疹透时感受风寒,以致
疹毒内郁,透发不出。可以煎汤外用熏洗,亦可内服。如麻
疹已透,则不宜用。
  此外,煎汤洗浴,还可治皮肤风疹、周身瘙痒。
  【应用】用治麻疹不透,可以单用煎汤熏洗,亦可配薄
荷、蝉蜕、升麻等同用。近年采用柽柳嫩枝的煎剂、冲剂、
丸剂、注射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显示有较好的镇咳平喘、
祛痰消炎作用。
  【用量用法】3一10g,外洗适量。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芸香甙、槲皮甙、有机酸
等。有镇咳、解热、抑菌等作用。
  【附方】
  竹叶柳蒡汤:见蝉蜕条,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胆矾

 

   【歌诀】胆矾酸寒,涌吐风痰,癫痫喉痹,烂眼牙疳。
   【译注】胆矾味酸涩辛,性寒,有毒。内服有涌吐风热

pic-398

痰涎的作用,可用于风痰癫痫、咽喉肿痛、痰涎壅塞以及误
食毒物等症。外用有燥湿收敛的功效,泡汤洗可治风眼赤
烂,研末服能治牙疳肿痛。
  【应用】用于涌吐风痰癫痫,可单用研末,醋汤调下。
用于咽喉肿痛、痰涎壅塞,常配伍僵蚕为末,吹喉取涎。用
治误食毒物,可单用研末化水,内服催吐即可。用治风眼赤
烂,以之烧研泡汤洗目。用于牙疳,以之配儿茶、胡黄连研
末外敷。
  【用量用法】O.3一0.6g,研末水调服,用于催吐。用
于催吐,每次极量为O.9g,限服一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若洗目则应配制千倍之水溶液。
  【使用注意】体虚者忌服。本品有毒,严防内服过量引
起中毒。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硫酸铜。内服刺激胃引起反射性
呕吐。
   【附方】
   1.二圣散:胆矾、僵蚕,用于咽喉肿痛、痰涎壅塞。
   2.胆矾散:胆矾、儿茶、胡黄连,用于牙疳。

 

                  番泻叶

 

  【歌诀】番泻叶寒,食积可攻,肿胀皆逐,便秘能通。
  【译注】番泻叶味甘苦,性大寒。有泻热、消积、通便
的作用,适用于肠胃蕴热、积食停滞、便秘不通,以及消化
不良、胸腹胀满等症。此外,还可用于水肿腹胀,有泻下逐
水的功效。
  【应用】热结便秘,可单用本品少量泡水服,也可配枳
实、厚朴同用。用治消化不良,食积内停,便秘腹胀,又当

pic-399

配大黄、橘皮、槟榔等药。若治水肿腹胀,二便不通之实
证,可单用沸水泡汤服,也可配伍牵牛子、大腹皮同用。
  【用量用法】3一6g,入煎剂当后下。研末1.5一3g,
或泡水服。
  【使用注意】体虚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本品含蒽醌衍生物,有泻下作用,并有抗
菌、抑菌作用。

 

         寒水石(凝水石)

 

  【歌诀】寒水石咸,能清大热,兼利小便,又能凉血。
  【译注】寒水石味辛咸,性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
止渴;兼能利尿凉血。适用于温热病壮热烦渴、小便不利、
脉洪大的证候。
  本品外用可治烫火伤。
  【应用】用于温病壮热烦渴,常与石膏、知母、天花粉
等同用。如用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可与滑石、金银花、
通草等同用。若治汤火灼伤,单用本品烧研敷之。又以本品
研末合猪胆汁外涂,可治小儿丹毒。
  【用量】10一188。
  【现代研究】本品为芒硝的天然晶体。
  【附方】
  三石汤:石膏、寒水石、滑石、杏仁、竹茹、金银花、
白通草,用于温病壮热烦渴。

 

                   芦根

 

   【歌诀】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烦渴呕吐,肺痈尿频。
                      
pic-400

  【译注】芦根味甘,性寒。有清热除烦、养胃生津的作
用,常用于温热病初起的发热烦渴和胃热津伤的呕吐呃逆,
以及肺热胸痛、咳吐脓血的肺痈等症。此外,还可用于肺胃
郁热、小便频数及麻疹不透。
  【应用】用于热病津伤烦渴,常与天花粉、知母、麦冬
等同用。用治胃热呕逆,单用或配竹茹、姜汁、粳米等药。
若用于肺痈吐脓。多与鱼腥草、金银花、桔梗同用。本品配
芫荽、柽柳煎汤内服并浴洗,还可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
畅。
  【用量】干品15一30g;鲜品30一60g。
  【现代研究】本品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体外试验
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附方】
  (千金)苇茎汤:见薏苡仁条,用于肺痈吐脓。

 

            银柴胡

 

  【歌诀】银柴胡寒,虚热能清,又兼凉血,善治骨蒸。
  【译注】银柴胡味甘,性微寒。甘寒清热益阴,有退阴
分虚热和凉血除蒸,并有清除疳热的作用。善治劳热骨蒸和
小儿疳热等症。
  【应用】用于劳热骨蒸,常与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治小儿疳热,多与胡黄连、鸡内金、党参等配伍使用。
  【用量】3一10g。
  【现代研究】本品含皂甙类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作
用。
  【附方】
  清骨散:见胡黄连条,用于劳热骨蒸。

pic-401

 

                  丝瓜络

 

  【歌诀】丝瓜络甘,通络行经,解毒凉血,疮肿可平。
  【译注】丝瓜络味甘,性寒。其状如网、善走血络、甘
寒清热,有通行经络和凉血解毒的作用,可治气血阻滞、经
络不通的胸胁疼痛、关节酸痛,以及热毒痈肿疮疡等症。
  【应用】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枳壳、郁金、瓜蒌皮同
用。用于关节酸痛,可多与桑枝、松节、秦艽同用。若治乳
痈肿痛,又当配蒲公英、金银花、白芷、赤芍等药。
  【用量】3一lOg。
  【现代研究】本品含木聚糖、半乳聚糖、甘露聚糖。

 

                    秦皮

 

  【歌诀】秦皮苦寒,明目涩肠,清火燥湿,热痢功良。
  【译注】秦皮味苦涩,性寒。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涩
主收敛,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的作用。用于湿热泻痢,功
效良好。此外,又能清肝明目,可治肝火上升引起的目赤肿
痛、目生翳障等症。
  【应用】用治湿热泻痢,多与白头翁、黄连、黄柏同
用。用于肝热目赤、目生翳膜,可单用本品蒸水洗眼,又可
与菊花、黄连、蝉蜕配合,煎汤内服。此外,本品与黄柏、
椿根白皮、蛇床子等同用,治湿热阴痒带下。
  【用量用法】3一10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本品含秦皮素、秦皮甙、马栗树皮素、马
栗树皮甙及鞣质、皂甙等。有抑菌、消炎、镇痛、利尿、促
进尿酸排泄及止咳祛痰的作用。

pic-402

   【附方】
白头翁汤:见白头翁条,用于湿热泻痢或热毒血痢。

 

               紫花地丁

 

  【歌诀】紫花地丁,性寒解毒,痈肿疔疮,外敷内服。
  【译注】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苦泄辛散,寒能清
热,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善治热毒引起的痈肿疔
疮。既可捣烂外敷,亦可煎汤内服。
  【应用】用治痈肿疔疮,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
处,也可配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此外,单用
鲜品捣汁内服,其渣少加雄黄外敷患处,还可用治毒蛇咬
伤。
  【用量用法】6一l5g入煎剂,单用30一60g。鲜品外用
适量,捣敷患处。
  【现代研究】本品含甙类、黄酮类、蜡。对结核杆菌、
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皮肤真菌及钩端螺
旋体有抑制作用,还有清热、消肿、消炎作用。
  【附方】
  五味消毒饮:见金银花条,用于痈肿疔疮。

 

                 败酱

 

  【歌诀】败酱微寒,善治肠痈,解毒行瘀,止痛排脓。
  【译注】败酱味辛苦,性微寒。辛能行散、苦寒泻火,
有清热解毒、行瘀排脓的作用,可以消散痈肿,对肠痈腹
痛,疗效较好,故称为“肠痈要药”。又治产后血滞腹痛,
但产后虚寒腹痛者不宜用。

pic-403

  【应用】用于肠痈腹痛,脓已成者,常与附子、苡仁同
用;也可与大黄、丹皮、桃仁、红藤等同用,治疗肠痈腹
痛,便秘,未化脓者。用治产后实热瘀滞腹痛者,多与当
归、乳香、延胡索等配伍。
  【用量】5一10g。
  【现代研究】本品含齐墩果酸、多种皂甙、生物碱、鞣
质、挥发油等。有抑菌、抗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
  【附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见薏苡仁条,用于肠痈腹痛、脓已成
者。


             红藤

 

  【歌诀】红藤苦平,消肿解毒,肠痈乳痈,疗效迅速。
  【译注】红藤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作
用,为治肠痈腹痛的要药;并治乳痈、乳房结块肿痛,疗效
均是很快的。
  【应用】用治肠痈腹痛,常与蒲公英、桃仁、大黄、厚
朴等同用。用治乳痈,又多与瓜蒌、贝母、天花粉等配伍。
若疗乳房结块肿痛,可与夏枯草、大贝母、远志等同用。
  【用量  15一30g.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鞣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
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
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
  【附方】
  红藤煎:红藤、大黄、地丁、连翘、金银花、乳香、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渗湿药:薏苡仁,玉米须,土茯苓,车前子,茵陈蒿/编辑·冰湖
药性四百味歌诀及注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增订《常用中草药》)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电子板》(
药性歌括400味白话解(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