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与人合在哪里? |天人合一[页2
    《金丹大成·金丹问答》:“何谓玄牝?

    答曰:在上曰玄,在下曰牝。”“何谓玄牝之门?答曰:鼻通天气,曰玄门;口通地气,曰牝户。口鼻乃玄牝之门户矣。”《脉望》卷五说,玄牝“以黄庭言”。又说为丹田异名。

    《性命圭旨·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二节口诀》:“王玉阳《云光集》: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天来子《白虎歌》云: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气功养生为什么重视口鼻?

    因为脾开窍于口,脾主长夏,即为坤脾主水之源。鼻为呼吸之门户。

    如《黄庭内景经·口为章》说:“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又《脾长章》说:“闭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气常和致忻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黄庭外景经·玉池》说:“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所谓“玉池清水”,就是坤脾所主之水,俗称口水、唾液,又名玉津、玉浆、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玉英、醴泉、金醴、玉醴、甘露、玄泉、魂液、津液、灵液、玉池水、华池水、自家水、天池之水、离宫之水、舌下津、玉池之津、神水、人参果等。

    陶隐居《养性延命錄》引《老君尹氏内解》说:“唾者湊为醴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灌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悟真篇》说:“华池咽罢月澄辉。”夏宗禹注:“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蓋华池者炼丹之池,中有神水,混混不辍,昼夜流通,苟得此而咽之,则月凝辉矣。”

    《黄庭外景经·老子章》概言之说:“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梁丘子注:“庐为鼻也。”口鼻之事,即指五气、五味之和合也。和合则“神生腹中”(《黄庭内景经》上覩章),故曰“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所以《黄庭内景经·脾长章》称脾之字为“灵源”。从自然来说,脾主长夏为雨季。坤脾主水土,管子也有论述,《管子·水地》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






    《褚氏遗书》说:“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气,而水气蒸达,土润膏滋,云与雨降,百物生化。人肖天地,亦有水焉。”用易理阐发人体脾输布津液于全身的生理现象,生动活泼。

    漱咽津液,养生称作咽津、咽唾、胎食。关于咽津养生,今人已有专著问世,如周荣基的《咽唾养生》[1]和李戎的《中国唾液养生》,可参阅。

    鼻为肺窍,肺主皮毛,肺与三焦连属。

    《黄庭内景经·肺之章》说“肺之为气三焦起”正是此意。天地二气交感则万物化生,由口鼻通入人体以养生。在人体阴阳二气相交感则结成丹田金丹。河上公发挥呼吸气功,要求匀、细、深、长,使气不耗散。

    所以后世养生家把丹田作为谷神所在,成为气功意守的重要之处。这个丹田就在脐部,所以气功家把脐称为“玄牝之门”,或称脐为“命蒂”,而发展成“胎息”功夫。

    在《周易》为咸卦,咸卦上兑下艮,中互巽乾。艮为鼻,兑为口,巽乾为少阳三焦元气。咸卦爻辞说,从感动足大趾开始,经腿、髋骨、背,终于颊舌。

    这种古老的气功方法,为什么要首起于足大趾呢? 

    这在《灵枢经》中可以找到来龙去脉。

    《灵枢·本输篇》:“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膕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按:关于“足少阳太阴之所将”一句,历代注家有不同看法。

    《太素》卷十一本输无“足少阳”三字。“太阴”作“太阳”。《景岳全书》遗溺类引“少阳”作“少阴”。罗树仁《素问灵枢针灸合纂》说:“按肾合三焦、膀胱,则三焦为足少阴太阳之所将。

   少阳太阴必系少阴太阳之误刊无疑。”周学海说:“太阴之阴,原注一本作阳,今寻本篇文义,非‘阴’误‘阳’,乃‘太’误‘少’也。”以上诸说都不妥,因为他们不知少阳太阴合为人身之太极。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李东垣《脾胃论》对此的解释非常精辟,谓:“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病从脾胃生者三也。”就是从少阳太阴解释的。

    因为少阳三焦相火寄予胆,胆气升必是三焦相火的作用,故曰“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另外,足大趾又是足太阴经所起之处。

    而少阳太阴相合为太极元气(参《中医外感三部六经说》)。故足大趾乃元气所聚之处。再者,《灵枢·终始篇》:“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前有少阳、太阳、太阴,此有阳明、厥阴、少阴,说明六条经脉皆能动于足大趾之间。为什么六脉皆动于此呢? 因有冲脉入于足大趾。





    《灵枢·动腧篇》说:“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

     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按:命门所在处),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斜)入膕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看来冲脉是关键。冲脉为黄庭丹田之脉。

    为什么不把少阳三焦相火明确点出来呢?因为火候在内丹气功中原属“不传之秘”,如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中说:“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悟真篇》也说:“契论丹经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可见内丹功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掌握火候,所以“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悟真篇》)。

    中医也是如此,《内经》把少阳三焦相火的重大作用隐藏起来了,到了《难经》开始重视三焦相火了,张仲景《伤寒论》和华佗《中藏经》作了进一步阐发,但真正把少阳三焦相火开发出来的人是李东垣。

    李东垣在《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中反复强调了少阳三焦相火的重要作用,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称之为“不传之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中国医学气功网
糖尿病 | 医学气功疗法
《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中央电视台电视讲座
道经六字诀
功理和功法:李锡堃先生《丹道养生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