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理探源
  引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现代医学注重细胞、分子的客观研究截然不同,中医总是谈些阴阳、五行什幺的,让人觉得玄奥莫测。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带大家走入神秘的中医殿堂,重新认识一下我们古老文化中的医道精华。
你可能会觉得本单元提到的理论较为抽象难明;或者知识点很多,一时间难以消化;这是十分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时,你能够认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以及身体各个部分有互相影响的关系。

个案讨论:谋全局的整体观

中医看病的模式和思维与西医有很大不同。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张伯伯今年50多岁。四年前出现反复便血,经西医检查诊断是结肠息肉,立即进行手术。未料三年内复发两次,均以手术切除。原本以为就此可以斩草除根,但今年三月起又出现便血,经医生以内窥镜检查,确诊息肉复发。张伯听到街坊钱伯也曾出现便血,最后经某位中医师治愈,于是去找了哪位中医师来看。中医给他开了些行气活血,解毒消积的中药,服用一段时间后便血等症状消失。三个月后复查,息肉竟也小了一半。

这个案例中,西医看到的是息肉这个有形的病理产物,而中医重视的是患者气滞血瘀的整体状态,如果整个机体没有回复正常状态,即使切除息肉,之后也会反复发病。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中医更重视的是这个“全局”的根本层面,而西医较擅长的是发病的“一域”的局部问题。这就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整体观”。

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五脏六腑、皮肉筋骨、五官九窍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比如中医认为眼睛和肝的关系密切。以前有些人出现夜盲症,中医不是单纯去治眼睛,而是用猪肝或羊肝做食膳,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又如中医认为,人的情绪变化和肝脏功能极有关联,而肝脏又与脾胃有经脉相连。当你心情不愉快引起肝气郁结的时候,常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这就是肝对脾胃功能的影响。

中医就是根据这套整体观念思想,在诊病的时候,通过观察外在的病理表现而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诊断。如中医常通过望舌苔、切脉来诊断内脏的病变。

活动1.想一想,为什幺舌苔和脉象能看出脏腑里面的问题来?

中医诊断,通常会观察病人的舌苔和脉象。比如病人的舌尖颜色很红,脉搏又跳得快(中医脉象学称之为数脉)时,可初步诊断其“心火亢盛”,患者可表现出容易上火、失眠等症。这种“以表知里”的诊断方法是一个无损伤性诊断,相对于西医较常采用的抽血、穿刺方法温和得多。而在治疗上,中医则重视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的关系,外在病变与内在病变的关系,由此提出全面的调整治疗方法,并不是简单的针对患处进行治疗。

中医整体观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求达到和谐的状态,这就是常说的“天人合一”。人生活在自然界以及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自然因素,如季节、昼夜晨昏、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若是良性的,那幺人体则会健康地生存生长,这种影响若是不良的,人体会及时作出反应并进行调整,只有外界不良的影响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时,人体才发生疾病。

所以,解决疾病也不能仅把视野局限在疾病本身。环境和生存,这实在是一个人类永远需要正视的话题。中医的“和谐”理念,或许会对我们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些有益的思路。

量体裁衣和对症下药

相信大家也曾到药房买些中成药来吃。那么你或你的朋友曾经有以下的经验吗?

现在药店常卖一些治感冒的冲剂或药丸。阿祥前天发烧头痛,听人说一种叫“银翘解毒丸”的中成药治感冒很有效,就去药房买了来吃,结果吃了两天症情不减。他的好友阿芳正在学中医,给他看了下舌头说这是风寒,不是风热,要用通宣理肺丸,并托人到买了一盒。当天吃下去,鼻塞头痛就减轻,第二天烧便退下了。为什么有些人吃银翘解毒丸能治好感冒,有些人却不能呢?

同样是感冒,中医却有风寒和风热之分。银翘解毒丸是用于感冒中的风热证型而不能用于风寒证,所以效果不好。任何中医在治疗的时候都讲究“辨证论治”,依据每个人具体的寒、热、虚、实的情况给出具体的处方。西医没有辨证的概念,而只有病的诊断,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只要诊断出冠心病、高血压病就可开药(当然西医也会根据病者的体质开出不同的剂量)。这就好比买衣服。西药如同是服装店里做好的衣服,有固定的尺码和花色;而中医则是量体裁衣,量身定做,其中的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中医效果好不好,“裁缝”的手艺就很关键了。

至于具体如何辨证论治,我们会在后面相关的部分详细介绍。

阴阳五行话玄机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奇怪: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发明这样一种充满智能的医学的呢?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的哲学的发展说起。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极其活跃,是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时代。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些哲学思想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当时一些医家就把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就此诞生。

以下介绍中医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精气、阴阳和五行。


精气——生命之源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中医学从此观点出发,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是生命之源。生命的过程,也就是精气从蕴育、成长直至衰亡的过程。

比如人在年轻的时候记忆力还好,为什幺年纪一大就会明显衰退呢?其中就跟肾脏所藏的精气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人到年老后出现白发、牙齿脱落、步履蹒跚、容貌憔枯,也是精气衰退的结果。只有精气充沛,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因而,中国历来的养生家都强调对“精”、“气”、“神”的修炼。

人有人的精气,自然界也有天地的精气。玉器就是石头的精气,人参灵芝就是草木的精气。乌龟是阴之精,鹿角是阳之精,而三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五岳(华山、泰山、嵩山、衡山、恒山),又是山脉之精。而人作为万物之灵,也是由精气汇聚而成的。

阴阳——万物之道

在古代的重要典籍《周易》当中有句话,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的道理,仅管千头万绪,但都可以用阴阳来理清楚。那幺,什幺是阴阳呢?

阴阳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凡具有寒冷、下降、静止、内守、晦暗、抑制等特性的都属于阴;而具有温热、上升、运动、外向、明亮、兴奋等特性的都属于阳。划分阴阳就同区别男女性别一样非常重要,但注意要在一定的范畴内来讨论。比如猫和狗可以分出个阴阳,但一只猫和一片树叶就不能放在一起论出阴阳了。

活动2.接续前面的话题,你认为猫和狗两种动物,哪种更偏阴,哪种更偏阳?

猫的行为较沉静,所以偏阴;狗则活跃好动,所以偏阳。同理,在四季之中,夏季炎热,万物茂盛,所以属阳;冬天阴冷肃杀,所以属阴。

阴阳学说的内容虽多,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阴阳的对立制约,即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如水是寒冷的属阴,火是温热的属阳,我们常说水火不相融,双方是对立的;水可以灭火即阴可制阳,而火又可使水变热或蒸发,即阳可制阴。

2.阴阳的互根互用,即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最微妙的阴阳互根互用关系。

3.阴阳的消长平衡,即阴阳双方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消长的过程中,阴阳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消长的主要形式有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如夏天到冬天的过程,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而冬天到春天的过程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

4.阴阳的转化,即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也是常说的“物极必反”现象。比如有些人因处境不好而造成心情压抑,但是压抑到一定程度反而可能形成极度的爆发而不可收拾。

有了阴阳学说,中医对人体和整个世界的观察便有了一双慧眼。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案例:

王先生今年快50岁,半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经常头晕,而且容易失眠。吃西药降压虽能立竿见影,但停药后血压立刻回升,于是决定找中医看看。中医把了脉之后说这是阴阳失调。他的血压太高,是因为阳气上升太过;之所以上升太过,是由于阴不足。这是阴太弱不能制约阳气所导致的结果。接着给他开了滋阴补肝肾的药,并嘱付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然后经常按一按涌泉穴(足底心)和百会穴(头顶正中)。王先生遵从指示调治三个月,血压才逐渐降至正常,没有反弹。

这个案例中,血压高只是一个表象,内在的机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出现了失衡。中医没有单纯去降压,而是去解决根本的阴阳失衡问题,血压自然降得下来。至于为什幺按涌泉和百会这两个穴位有助于他的血压调整,则和中医的经络学说有关,这一点将会在后面提到

五行——生克之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如木有生长、升发特性;“火”有温热、上升特性;“土”有生化、承载特性,“金”有沉降、收敛特性;“水”有滋润、下行特性。根据五行各自的这些特性,对自然界中的万物进行五行归类。如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相似,故方位的东方属木,而北方气候较寒,与水类似,故北方属水。

“五行”在运动变化中存在生克关系。相生,即五行中有序的资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材燃烧成火,即木生火;树木靠水的浇灌才能生长,即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中有序的克制。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我们砍伐树木都要用金属质的斧锯,这属于“金克木”;而金属遇到很高的温度会熔化,这便是“火克金”。其它五行的生克例子也不难举出和理解。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万物之间则能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状态,从而推动万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活动3大家能否举出“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的生活现象例证?


现实生活中的五行其实也并不少见。比如在火山喷发过的地方,往往容易形成肥厚的土层;而人们用土石筑成堤坝,可以用于蓄水和调节灌溉;危险的森林大火,如果遇到暴雨,则能立刻熄灭。当然这些只是就事论事,五行的道理实际上要比这深刻和复杂得多。

中医学根据五行学说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用于归纳人体的组织器官,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并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如中医认为肝主上升和发散,能舒展全身的气血,与木的特性相似,故肝归属木。脾的功能主要和消磨食物,吸收养分有关,与“土”的特性相似,故属土。其它如心属火、肾属水、肺属金等。正常的木土关系为“木克土”,即肝气疏达得好的话可防止脾土壅滞,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但是如果因抑郁、发怒导致肝气太旺时,肝就会对脾克制太过而伤脾,这时会表现为胃痛,食欲不振等脾胃症状,导致脾胃功能下降,称为木乘土,又称“肝气乘脾”。此时,应用疏肝健脾的“抑木扶土”法,使肝(木)脾(土)之间恢复协调。

清代有一本叫做《古今医案按》的书,里面提到以下的案例:

金元时期有一位叫朱丹溪的名医,他有一次碰到一个怪病。一个女子出嫁后,丈夫经商二年不归,忧思成疾,不思饮食,整天困卧不起,神情如痴。他想寻常的药物恐难取效,于是先让她父亲猛训斥她一番,直至大哭流泪;然后再开些醒脾开胃的药,这才吃得下点东西。然后又骗她说丈夫有归家之讯,这位小姐一时心中

这个案例反映了中医如何利用五行的观念治病。看来中医喜怒哀乐皆可当药。这位女子情志障碍出在“忧、思”二字上。中医说“思”(思念)属脾属土,木(情志对应为怒)能胜之;“忧”属肺属金,火(情志对应为喜)能胜之。于是朱丹溪先让她父亲激其怨怒,又以喜胜忧,可谓活用五行生克之理。

五脏六腑论藏象中医讲的脏腑,和现代医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心脏,中医认为是主掌精神智能的脏器,而不仅仅是传输血液的动力源。这是因为中医论脏腑是按五行对应来分的,与其说是一种形态,不如说是一种功能形象。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一定要把这一点搞清楚。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把脏器看成一个形象而非一个具体的实体的观念,我们称之为脏“藏象”。藏象的观念突破了物质结构层面,使我们能对器官不进行解剖的情况下,通过其整体联系和生理病理状态的观查,掌握其特性。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中医眼中五脏六腑究竟是怎样一幅景象。

五脏

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加工和贮藏精气。

心主血脉又藏神

心脏犹如国家之君主,为五脏六腑的大王。心气充沛,能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使血液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全身的器官和组织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血液的供养,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能输送到全身,人就死亡。

临床上猝死的病例以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引起的最多,中医把这些病视为“心脉痹阻”。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往往见于剧烈的运动或过度兴奋和紧张之后,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机体对血液的需求增多,心脏的负担也就加重,因此心脏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剧烈运动也不能过于兴奋和紧张激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在跟儿女吵架后突然感到胸部(心前区)闷痛或剧痛而倒下,此时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

心主管血液的运行,对人的精神思维意识等活动都有帮助(所以说心“藏神”),如果心血不足,不能主血脉,常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入夜不能安卧,思维不够敏捷,记忆力下降。民间有个方子,就是用猪心和莲子炖煮,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这种情况。

肺主呼吸通水道

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与气道、喉、鼻相通,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从而维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肺的功能低下,呼吸运动就减弱。

肺气不仅主管呼吸而且能同时调节体内的水液。这是因为,肺脏如同广阔的天空,把地上的水气通过蒸发上升为云,然后通过肺的播散,将水气如灌溉之雾露,宣发输布到体表(指身外部)全身,或下达到肾与膀胱。到体表的津液化成汗液,到肾与膀胱的津液则成尿液。

脾运水谷化精微

脾主运化是指脾气有将摄入的饮食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进而化生各种精华物质的功能。这些精微物质可充养五脏六腑、形体四肢肌肉,所以脾胃功能健全运化正常则饮食正常,肌肉结实丰厚。临床上看到面黄肌痩、食欲不振的病人大都跟脾胃功能低下有关。

脾脏五行属土,能克水,它对水液的统摄和输散也有很关键的作用。所以中医认为,一些水肿病的发生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也多从健脾着手。

脾气还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试看以下案例:

黄女士今年36岁,近一个月来阴道不规则出血,量虽少但总是淋漓不尽,面色无华,食欲一向不好,吃了许多止血药就是不见好转。后来她在中药店看到一种叫“归脾丸”的中成药,里面对症有些相似,和店里的坐堂医师咨询后确认可以,便买了两瓶。结果一周下来,出血就渐见停止,病告痊愈。

如果脾气亏虚,血液则会离开血脉而出血,此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常表现皮肤出血点,牙齿出血,女性患者还可表现为月经过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又称崩漏)。黄女士服用“归脾丸”,提升脾脏功能,因此能够治愈。

肝主疏泄兼藏血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表现为人体的情志舒畅、消化吸收良好、血液运行畅通,女子的月经和男子排精也都正常有规律。肝的疏泄,与情志(指亢怒、抑郁等心理状态)关系较为密切。若人的精神受到强烈或长期的不良刺激,肝气则会失于疏泄而郁结,这在女性最为多见。试看以下例子:

张女士一个月来因工作不顺,一直闷闷不乐,近一周来胃口不好,月经也逾期不至,并感乳房胀痛。于是来到中医李医生这里看病。李医生把脉后,诊为肝气郁结证,给她进行了足足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并开疏肝理气中药“逍遥丸”治疗。几天后,上述症状全部改善。

上例中的中药逍遥丸是治疗肝气郁结证的良方,方名取逍遥,则有服了此药让你逍遥自在之意。

活动5.有些人在剧烈的运动中(如跑步)会出现肝区部位的疼痛,这是为什幺呢?

肝在人体内又是很大的一个藏血脏器,血藏于肝又能养肝,这是相辅相成的。肝不仅贮藏血液,还能调节血量的分配。当人安静休息时,部分血液归藏于肝,而当人活动时,肝脏的血液又在肝气的疏泄下向人体各部输送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如果剧烈运动,肝血暂时不足,就有可能出现肝区部的疼痛。

此外,传统中医常有以形补形之说,当人体肝血不足时,常以禽畜的肝脏做膳食来补充。而现代医血则认为动物肝脏含铁高可补血生血。

肾主藏精水液枢

中医认为肾贮藏人体的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这种先天之精在人出生之前是来源于父母,在出生后又得到脾胃所化生的营养物质(即后天之精)的充养。肾精在男子是十六岁充盛,六十四岁衰弱,在女子是十四岁充盛,四十九岁衰弱。当肾中的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人体性腺成熟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称为“天癸”,这时候就会男子排精、女子月经、受孕等有正常的生殖活动。同时肾精又能生髓以充骨养脑,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如骨骼的生长,大脑的发育等。所以,小孩因肾气未充骨骼较为软弱,牙齿也长而未全;老人因肾气虚衰骨骼脆弱而易骨折,牙齿也开始掉落;只有青壮年肾气充盛,骨骼健壮牙齿坚实。

肾还是一个主持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特别是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尿的生成和排泄就是在肾气的推动下完成。水肿的病人一般都有尿少症状,调肾利尿是中医治疗水肿的主要方法之一。

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合称,其主要功能是接受饮食水谷,然后进行消化传导、最后排泄其糟粕。胃是受纳和腐熟饮食水谷的第一个腑。经胃消化后的食糜则下降到小肠。小肠接受由胃下传的食糜,吸收其精微部分并向下输送糟粕到大肠。大肠接受小肠的糟粕,吸收多余的水液,最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膀胱则接受由肾产生的尿液,贮藏到一定的量时就排出体外。三焦则是水液运行的信道。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胃肠的消化。

神奇信道话经络

走进中医诊室,你常常能看到经络穴位的模型或挂图。在人体当中,真的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线路和穴道吗?它们又是有着怎样的神奇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吴姓小童,十二岁,双手摸着肚子,表情痛苦地由其母搀扶着走进郭医生的诊所。郭医生让患者躺在诊床上,用手按了按患童的腹部,患儿疼痛直叫。经询问得知两小时前患童喝了一杯冻豆浆,现肚子已阵痛半小时。郭医生看了看患者的舌头,并把一下脉,于是在患孩的双手近虎口处以及双膝关节下约4-5寸处胫骨的外侧缘,用针灸针扎了四针,2分钟后疼痛开始减轻,留针半小时后出针。出针后又观察半小时,腹痛明显减轻发作的次数也减少。

为什幺在离腹部这幺远的位置施针可以使患孩的疼痛缓解呢?这就是神奇的经络以及分布在经络上的穴位起的作用。

什幺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犹如交通网络遍布全身,经脉较粗大是经络的主干线,络脉较细是分支。人体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躯干正中线为界分布于人体两侧,即人体左右各有十二条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见下表。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合称。络脉则有别络、浮络、孙络等。

经络的主要功能是沟通联络脏腑、肢体、五官九窍,运输气血,感应传导各种刺激、信息和调节人体机能活动。例如我们知道,牙痛经常和胃火有关系。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络在面部的分布就分别经过了上、下齿。所以胃肠有火,就有可能从牙龈上发出来,造成牙龈肿痛。

经络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上常从体表的异常反应点来判断脏腑的病变部位,同时也可通过针刺或刺激体表上的穴位来治疗远近部位的病变,如针刺足三里穴可治疗胃痛、腹痛。

郭医生在治疗那小童腹痛时用了两个穴位,一个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靠近虎口),另一个是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膝关节下胫骨外侧缘),这两个穴位有调理胃肠功能作用。关于每条经络的具体走向与分布以及经络上各穴位的具体定位和治病范围,将在后面的单元十二“针灸与推拿”介绍。

经络学说是中医特有的一门学说,它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似乎有关系,但又不同于血管神经,中西方学者对经络的实质研究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定论。尽管经络的实质没有定论,而分布于经络上的穴位却一直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针灸学在西方国家也广为流传。

气血津液命之泉

人类社会赖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水和能源,人体生命赖于生存的基本物质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来源于五脏六腑对精气的加工,同时又是支持这些脏腑以及四肢九窍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没有气血津液也就没有生命的活动。

气似无形却有形

提到气,一般人都觉得难以理解、无法掌握。在中医的理论中,气在肉眼里虽然看不到,但却是有形的,它是人体内活动很强的精微物质,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体内一切物质的运动与变化,都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进行。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气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推动人体各脏腑和经脉功能上。形象的说,气就是人体的能源。气的活动一旦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即宣告结束。其次,气化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对人体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有关键作用。

人体之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肾的先天之精气,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因而气的生成过程主要与肾、脾、肺三脏有关。所以人不能一日不食,也不能一刻不呼吸。在中医角度,经常熬夜或房事过度,会损伤肾气,使人觉得精神不振,气力不足。.

前面所说的“气”只是一个统称,具体下来,还有“元气”、“宗气”、“卫气”、“营气”、“肺气”、“肾气”等不同名称,它们功能侧重是有差别的。比如,人体的卫气能护卫肌表,清除体内外的邪气;营气则专于滋养脏腑及组织器官。

津血功能在濡养

人体内一切正常的水液,统称为津液。分布较浅,质地清稀的为津,例如口中分泌的唾液、眼球中的泪液都属这一类;分布较深,质地稠厚的为液,例如皮肤分泌的皮脂、关节腔中的润滑液等。津液主要由脾胃化生,又在脾气的运化,肺气调节,肾气的主宰下运行输布于全身,而经过代谢的水分则化成汗、尿排出体外。津液的功能主要是滋润濡养作用,即滋润濡养皮毛肌肤,孔窍,关节,脏腑。如果出汗过多,就会损伤津液,而表现为口唇干燥,咽喉干燥,此时只要喝水补充一下水分即可。

血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也是脾胃所化生,但较之更精华一层。《内经》说:“血者,神气也。”是说血液是和人的魂魄神志活动相联的。血在心气的推动下正常地运行于脉道之中。当然,这其中也需要脾气统摄、肝气疏泄的协调,才不至于溢出脉外。血液中因含有营气和津液,所以具有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也起濡养和滋润作用。女性超过一定年龄出现面色泛黄,皮肤干枯和皱纹,经常就是和血虚有关。

以上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但是脏腑之间,脏腑与经络之间,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功能上还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如肝与肾,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即肾精化血充于肝,肝血化精以充肾,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且肝与肾在五行上存在母子关系,水能生木,所以肾(属水)阴可充养肝(属木)阴。再如气与血则有气能行血、生血、摄血的“气为血之帅”关系以及血能养气,血能载气的“血为气之母”关系。因此体内的任何一个脏器都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各个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在互相联络下协同配合,从而维持了人体生命的正常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
人体脏腑经脉百骸的阴阳之分——学中医必会的知识
中医12尊形体健康之神,请您带回家
秦伯未中医入门(三)
拨开迷雾学中医,一解藏象学说的奥秘!
太冲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