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病 肝气郁结 四逆散 连理汤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74.62

  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病患者共65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5例, 女20例, 年龄(44.50±4.81)岁, 病程(8.31±2.47)年;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5.36±5.72)岁,病程(9.46±3.11)年。以上两组资料经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其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消化疾病会议关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且中医辨证[2]属肝郁脾虚者。
  1.2 症状计分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即症状重计4分,次重计3分,中计2分,轻计1分,无或消失计0分。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内服,其药物组成:党参20 g,炒白术30 g,白芍15 g,柴胡、枳实、槟榔、木香、干姜各10 g,黄连6 g,茯苓、当归、地榆各12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 d为1个疗程,共2~3个疗程。
  对照组以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上海三维制药厂980513)每日4 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2 g,分次口服,15 d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两组病例均忌烟、酒、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食物,并注意调畅情志。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参照有关疗效标准[1]进行判断:治疗组显效14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经χ2检验,χ2=4.93,P<0.05,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计分值的比较,治疗组对各症状改善明显,其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对各症状亦有改善,其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治疗组对各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主症计分值的对比 (分,x±s)

组别 腹泻腹胀腹痛粘液脓血便
治疗组
(n=35)
治前2.51±0.80  2.80±1.03  1.80±1.04  
治后1.10±0.32※※0.81±0.56※※0.76±0.69※※
差值1.41±0.15△ 1.91±0.10△ 1.03±0.21△ 
对照组
(n=30)
治前2.48±0.70  2.68±0.94  1.86±0.94  
治后1.31±0.40※ 1.15±0.69※ 1.05±0.86※ 
差值1.17±0.50  1.52±0.62  0.80±0.33  
  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两组差值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大便常规、结肠镜检的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大便常规、结肠镜检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常规、结肠镜检的对比(例)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χ2P值
异常转阴异常转阴
大便常规333029204.76<0.05
结肠镜检353230214.93<0.05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大瘕泄”范畴。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腹泻,腹痛,脘腹痞满,排粘液脓血便或排便不畅,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且与情志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其病因责之于脾胃虚弱,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患者素体中焦虚弱或饮食所伤,运化失职,水湿内生,蕴而化热,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腐败,故泻下赤白脓血。若情志所伤,或因病而郁,土虚木乘,致肝郁克脾,肝脾不和,而致正虚邪恋,迁延不愈酿成痼疾。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云:“泄泻者……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3]。故本病多见肝郁脾虚,寒热错杂之证。用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方中柴胡、枳实、当归、白芍疏肝理脾,柔肝和血;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木香、槟榔调气行滞;黄连、干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纵观全方,温清补消并用,共奏疏肝健脾,补虚泻实,散寒清热,标本兼治之功。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该方对肝郁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有效率、症状的改善、大便常规和结肠镜检的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具有进一步研究、推广及开发的潜力。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学院医院 长沙410079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6~157
 2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4~106
 3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6~199

(收稿日期 1998-12-16)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经验
四逆黄芪汤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和解剂』调和肠胃>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合四神丸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方治疗脾虚湿热瘀滞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的论文---中医学论文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用膈下逐瘀汤治疗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