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脾汤

温脾汤

作者:www.wfjfyj.com  发布时间:2012-01-17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311
【组成】 附子大者一枚(8g) 干姜二两(6g) 人参二两(6g)  大黄四两(12g) 甘草二两(6g)
【用法】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药理作用】 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抗菌、抗病毒、改善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血脂等作用。
【中医证】 阳虚寒积证。大便不通,脐腹冷痛,喜温喜按,或痢下赤白,或泻痢下重,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西医病】 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阳虚寒积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阳虚弱,寒气内积所致。阳气虚弱,寒气内积,阻塞不通,则大便不通,脐腹冷痛;阳虚不能温养,则喜温喜按,手足不温;阳虚不能固摄脉络,寒伤脉络而下注下迫,则痢下赤白;阳虚气陷,则泻利下重;舌淡苔白,脉沉或弱,皆为阳虚寒积之征。治当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大黄既能通下,又能制约温热药伤阴,为君药。寒气内盛,以干姜助附子温阳散寒;阳气虚弱,人参益气化阳,共为臣药。甘草益气,助人参益气化阳,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温补脾阳,泻下冷积之效。
配伍特点:温阳药配益气药,益气助阳;温热药配寒下药,温阳不化燥。
讨论:根据温脾汤组成,大黄用量较大,若病变没有夹热,可酌情减大黄用量,若寒中夹热,切要辨清寒夹热之轻重,视病变轻重以变化大黄用量。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阳虚寒积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大便不通,腹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舌淡苔白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腹胀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除胀;若腹中冷痛甚者,加肉桂、吴茱萸,以温中散寒;若久痢赤白者,加薤白、当归,以通阳理血等。
3.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慎用本方。
附方】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十三卷》) 干姜 当归各三两(各9g),大黄五两(15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各6g)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分温,日三服。功用:温脾散寒,兼清郁热。主治:脾寒胃热证。便秘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手足不温,心胸烦热,苔白或略黄,脉沉弦或迟。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脾汤有两个,一是十三卷中的温脾汤,一是十五卷中的温脾汤,十三卷中的温脾汤功用是温脾散寒,兼清郁热,病机是阳虚寒积,郁热内生,所以选用大黄五两、芒硝二两,一则用其通下,二则用其兼清郁热,三则用其兼制温热药燥化之性;而十五卷中温脾汤功用是温补脾阳,泻下冷积,治疗阳虚寒积证,选用大黄四两,一则用其通下,二则用其制约温热药燥化伤津。
【方论选录】 
徐灵胎:“炮附子补火崇土以扶阳;炮姜炭温胃逐冷以化积;人参扶元气,鼓舞胃气;大黄荡热结,涤除陈积;炙草缓中以和脾胃也。”(《医略六书》)
【方歌】 
温脾汤中参附草,大黄干姜攻下方,
治疗脾虚有寒证,温补脾阳下冷积。
ndent: 21.1pt; margin: 0cm 0cm 0pt 5.65pt" align="left">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阳虚寒积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大便不通,腹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舌淡苔白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腹胀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除胀;若腹中冷痛甚者,加肉桂、吴茱萸,以温中散寒;若久痢赤白者,加薤白、当归,以通阳理血等。
3.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慎用本方。
附方】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十三卷》) 干姜 当归各三两(各9g),大黄五两(15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各6g)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分温,日三服。功用:温脾散寒,兼清郁热。主治:脾寒胃热证。便秘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手足不温,心胸烦热,苔白或略黄,脉沉弦或迟。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脾汤有两个,一是十三卷中的温脾汤,一是十五卷中的温脾汤,十三卷中的温脾汤功用是温脾散寒,兼清郁热,病机是阳虚寒积,郁热内生,所以选用大黄五两、芒硝二两,一则用其通下,二则用其兼清郁热,三则用其兼制温热药燥化之性;而十五卷中温脾汤功用是温补脾阳,泻下冷积,治疗阳虚寒积证,选用大黄四两,一则用其通下,二则用其制约温热药燥化伤津。
【方论选录】 
徐灵胎:“炮附子补火崇土以扶阳;炮姜炭温胃逐冷以化积;人参扶元气,鼓舞胃气;大黄荡热结,涤除陈积;炙草缓中以和脾胃也。”(《医略六书》)
【方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执业药师中药二通关笔记】第7章:温里药
【方剂习读】温脾汤
温阳通腑法: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
温化寒湿剂——苓桂术甘汤、实脾散、真武汤等
每日一味常见中药方剂之九《温脾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驱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