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大小六神旦汤及中医太极阴阳气血简介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云:“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勾陈者,补寒之方,以人参为主;腾蛇者,泻通之方,以大黄为主。此八方者,八正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但以某药名之,亦推主为识之义耳。”
上图也代表中医阴阳术数的思想。《内经》中讲:“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下者水火之征兆也”,左者代表东方肝厥阴风木春生阳气的上升;右者代表西方肺阳明燥金秋凉天气的肃降;上者代表南方夏天太阳心火的宣发;下者代表北方冬天少阴肾水的封藏。此为周围四象也。中央太极脾胃土代表长夏阳升阴长(水气蒸腾,雨水淋洒),中央太极土又寄予周围四象,或者中央脾胃又分四象——少阳三焦相火配厥阴心包君火、太阴脾湿土配阳明胃燥土。 中医讲气血和阴阳如“气纳三焦,血归包络”,就是说少阳三焦相火统领气化,血分归属厥阴心包管辖,两者也是阴阳气血的太极关系。少阳三焦相火不足则会导致脾土水湿不能气化,如太阳不南移,则不会出现春夏生长之气;而厥阴心包血分不足,则会出现血液黏稠,口干口渴,容易上火以及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的阴火病。少阳三焦相火和厥阴心包是相辅相承的,所谓阳升阴长。少阳三焦相火和太阴脾土类似地球表面的水气循环,而厥阴心包和阳明胃土类似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地表水气无法蒸腾降雨,直接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少出现裂纹淤积(心脑血管堵塞)等。
周围东方肝木,南方心火,西方肺金,北风肾水,都含有中央太极四象:少阳三焦相火配厥阴心包君火、太阴脾湿土配阳明胃燥土。
如东方肝木气分病,治疗春生之气不足的青龙汤中包含有桂枝汤(小阳旦汤),治疗胆木郁滞克制阳明胃土的大柴胡汤(大阴旦汤化裁);治疗肝木气血都伤的乌梅丸含有补三焦相火的小泻脾汤(四逆汤)以及补血泻阴火的方剂(当归,黄连,黄柏)。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内经》上说用药要上咸寒,下酸温;为什么这样用药呢?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对应人体容易形成上焦心与肺湿热的夏天气候,而下焦形成秋凉的气候环境,所以上焦要用咸寒的药泻心火,取金生水之意;下焦用酸温的药补肝体,取肝木春生之意。对应的方意有乌梅丸、血腑逐瘀汤等,临床要根据其方的方意进行加减,如乌梅丸的方意用乌梅酸温为君药,补肝之体,黄连黄柏苦寒泻心包的湿热,干姜、细辛、附子去下焦的寒凉,辛温补肝的春生之气。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内经》上说用药要上苦温,下咸寒;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秋天的天气是外凉而地下温暖;对应人体容易形成上焦外表心肺属秋凉之气,而地下下焦肾水温度较高;所以要用苦温的药散心肺的寒凉,用咸寒的药平肾水的内热。对应的方意用药有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加大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牡蛎等咸寒的药,如麻黄汤,葛根汤散心肺——太阳阳明的寒凉,大小柴胡汤泻肝木内在的郁热,因为阳明燥金司天必然导致肝木郁滞在内,产生郁热,阳郁必然内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卯酉年出生很多人有心肺以及肝胆的问题。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内经》用药要上苦温,下甘温。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太阳寒水司天如冬天的天气,人体体外寒冷收缩,而体内温热,湿热;“民病寒,反热中”,所以药用苦温的药如麻黄、杏仁,厚朴等散体表的寒邪,用白术、苍术等泻体内的湿热,如麻黄加术汤的方意; 还可以加入黄连、黄芩、大黄等来燥湿,如泻心汤的方意。另外如大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去外寒凉内湿热的方意。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天地出现上焦湿热,而下焦寒凉的现象,对应人体有脾胃湿热,而腰腿寒冷;脾胃湿热,口腔溃疡可选用半夏泻心汤的方意,泻其中焦上焦湿热,下焦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意,泻其下焦寒凉。

寅申年和巳亥年,都属风火年,分别为少阳相火和厥阴风木司天在泉,类似春夏气候,向上春生之气旺盛,易出现心肺热,而下焦冷的“上焦热而病寒中”的人体气候特征,因此上焦选用生石膏等辛凉解表和重镇之药,取白虎汤的方意。而下焦取附子理中汤和四逆汤的方意,整体可以取风引汤的方意,以散上焦心肺的郁热,同时温补下焦的寒中。

RE: (原创)经典方药解析——东方大小青龙汤

弘景曰: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青龙者东方春生之气的象征,若人体春生之气不足,也就是向上宣发不足,人体向上宣发春生之气不足,汗孔闭塞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表现为恶寒,无汗,咳嗽,项背紧张等。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有大小青龙汤,治疗夏春行秋冬令(出生于辰龙年,戌狗年和酋鸡卯兔年)的代表方剂。

小青龙汤: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麻黄(三两),杏仁(半升,熬,打),桂枝(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或,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注:上方实际上就是《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汤。


大青龙汤: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

麻黄(去节),细辛,芍药,甘草(炙),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三两)。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方无干姜,作七味,当从。



注:上方也就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




中医对于人体生理的认识是从整体上看问题,单单体表毛孔的闭塞就会引起很多器官系统的症结,如肠胃道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养分的过程与肺皮毛的蒸腾宣发密切相关:人体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循环类似于自然界大树的水分和养分吸收,顶部树叶水气的蒸腾,产生虹吸现象,树根部的毛细根管才将土壤中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运输到树顶枝叶,如树叶气孔闭塞,那水和盐离子的吸收就发生障碍。

如下图所示:




临床上外感风寒,皮毛汗孔闭塞,水不能气化,会导致很多症状,如外感发热(水液不能蒸腾气化出汗,人体内部冷却散热出现障碍)、肠胃道感冒腹泻(水分和离子无法充分吸收)、颈椎病、急性强直性脊柱炎(背部太阳经不能气化,太阳寒水内陷肌肉导致肌肉酸痛和紧张不舒)、急性肾炎(盐离子无法重吸收,导致尿液形成困难),外感肺部咳嗽(水液不能气化,变为寒水痰涎),所以临床上用到大小青龙汤的病名很多,但从人体机能整体上看,病因病机都是秋冬寒凉之气抑制春生宣发之气,导致水液不能气化出汗,成为寒水死水;水和盐离子的吸收循环出现障碍。从五运六气的观点来看,卯酉年和辰戌年是夏行秋冬令,该年出生者受到六气中客气的影响,身体气候类似于秋冬季,春生之气升发不足,容易导致木气郁滞而疏泄不足以及心火内郁,因此可以采用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思路,补身体的春生之气,所谓“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所以倪海厦医生评价中医是自然界物理的医学。

RE: (原创)用运气理论看六气辨证

本帖最后由 昌密 于 2011-9-9 13:46 编辑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三阴三阳是天地气机的代表标志与符号,故云本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依据《素问》的三阴三阳理论框架完成其六经辨证的论治体系。因此不能理解《素问》中六气思想,也就不能完全理解《伤寒杂病论》的内涵。

1、太阳之上,寒水主之。
寒水太过容易导致太阳心火内郁,如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夏行冬令。张仲景医圣在《伤寒》论中讲的是广义的伤寒,而狭义的伤寒——风寒主要伤及厥阴风木春生之气和太阳心火夏天之气,所以在《伤寒论》太阳篇中包含治疗寒水太过抑制春生之气的大小青龙汤、治疗太阳心火内郁的栀子豉汤、泻心汤,当然更重要的是涵盖了中央太极——少阳三焦相火、太阴脾土。如太阳篇一开头就论述了秋冬寒水之气太过伤及太阳心火的方剂,如麻黄汤(辅行诀中的小青龙汤)和桂枝汤(小阳旦汤),另外类似的方剂还有桂枝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等,主要针对如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和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导致春行秋令和冬令,造成春生少阳之气不足,出现恶风寒,自汗等症状。外感风寒,水气不能气化,滞留于太阳经项背等体表肌肉,则会出现项背强几几,紧张不舒的症状,流于四肢关节则会出现关节风湿肿痛的症状,所以在太阳篇中采用葛根汤疏散项背肌肉经络,治疗如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用桂枝知母汤和桂枝乌头汤散四肢关节的风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再者由于外感风寒,有些人出现心火的内郁而克制阳明胃肠产生湿热内蕴,治疗的方剂有栀子豉汤,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以及少阳相火的郁滞,如采用大小柴胡汤(大阴旦汤)清散少阳郁火,以上方剂体现在中央的治疗法则,少阳三焦相火郁滞与太阴湿土交织形成湿热环境,表现有口舌生疮,肠鸣腹泻下痢等症状。
    如少阳三焦相火衰微,寒水太过导致太阴湿土过于寒湿,寒湿阴翳笼罩太阳心火,则会出现痰涎,咳嗽,胸满心悸,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在太阳篇中仲景师提出如四逆汤,小青龙汤(辅行诀中大青龙汤),五苓散宣发清除寒湿,以解心火内郁;采取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大小玄武汤),等方剂,用于生阳气泻脾土水湿,达到阳升阴长,水气循环正常,避免乌云痰涎,沼泽死水的出现。
    《素问·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体内出现痰涎瘀血浊水广义得讲都属于“胃家实”,因此若体内已经出现大面积积水和痰涎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机体的正常机能,则需要加大地下排污的进程,在太阳篇中则有大小陷胸汤、十枣汤,半夏甘遂汤等速降阳明排水排污系统的方剂。太阳心火受到风寒劳累,心火内郁血分出现淤滞,小肠膀胱有瘀血阻滞,往往会出现神魂颠倒,其人如狂的症状,则采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通降、泻淤血的方剂,扫荡污水淤血。
    另外一方面,少阳相火太过,如出现脉洪大、烦渴等情况需要补充水,如人参白虎汤,取人参知母补津液,石膏辛凉降相火过旺。心火内郁而暗伤心血,血脉出现枯竭表现为脉结代,心动悸,可用炙甘草汤(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养血伏火。
2、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寒热都会造成阳明肺气宣发肃降功能的紊乱。如凉燥盛实,天气肃杀太过,会导致人体肺气宣发功能的紊乱,如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这些年出生者体质气候类似秋冬的天气而凉燥盛,《内经》上说用药要上苦温,要用苦温的药散心肺的寒凉,对应的方意用药有麻黄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凉燥不足,热燥有余,对应人体肺和大肠蕴热,肺气肃降功能下降,可取用麻杏石甘汤、人参白虎汤等清肺热润肺燥。如出生在巳亥寅申之年,受“风火"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阳胜阴衰的偏向。该年出生者体质类似春夏气候,向上升发之气旺盛,易出现心肺热而下焦冷的“上焦热而下寒”的人体气候特征,上焦肺部选用白虎汤辛凉散郁热的方剂。大肠肃降功能失调,可选用大小承气汤(大小腾蛇汤)加减。
    3、少阳之上,相火主之
    按照虚实以及相火内郁三种情况来看,如相火盛实,气分热,可用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大小白虎汤)辛凉透热,伤及血分可采用犀角地黄汤方意凉血。少阳相火不足情况,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开篇第一方——桂枝汤,实际上是补少阳相火的基础方。桂枝辛温秉二月少阳之气而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主张用黄芪和桂枝温补肝气,也就是补升少阳春生之气。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和建中汤类似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大小阳旦汤。在中医药的方剂中桂枝汤的加减变化而来的方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桂枝剂是补益三焦少阳相火的主方。与之对应的柴胡剂也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柴胡苦平,可散可清少阳郁火。阴旦汤偏于清散郁滞于三焦的相火,泻肝和清胆,将肝胆的郁火清散。因其清散三焦少阳郁火,大小柴胡汤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称为阴旦汤。所以桂枝和柴胡这两种药都是在农历二月秉承春天厥阴风木,少阳之气生长采集,一者是温补少阳相火剂鼻祖;一者为清散少阳郁火剂鼻祖。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内经》上说用药要上苦温,下咸寒;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秋天的天气是外凉而地下温暖;另外阳明燥金司天必然导致肝木郁滞在内,产生郁热,阳郁必然内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卯酉年出生很多人有心肺以及肝胆的问题。所以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出生者体质表现为肺气凉燥而肝肾郁热,用药方意取麻黄汤,葛根汤散心肺——太阳阳明并病的寒凉,大小柴胡汤泻肝木内在的郁热。
    4、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按照虚实两种情况来看,如太阴湿土寒实,为土地寒湿实,对应的方证如四逆辈(小泻脾汤);如太阴湿土虚寒,对应的方证是理中丸(小补脾汤)。如湿热太过,对应的方证如半夏泻心汤(勾陈汤)。如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内经》用药要上苦温,下甘温。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太阳寒水司天如冬天的天气,人体体外寒冷收缩,而体内温热,湿热;“民病寒,反热中”,所以药用苦温的药如麻黄、杏仁,厚朴等散体表的寒邪,用白术、苍术等泻体内的湿热,如麻黄加术汤的方意;下焦湿热还可以加入黄连、黄芩、大黄等来燥湿。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天地出现一派寒湿而中焦湿热,对应人体有脾胃湿热,而怕寒凉;脾胃湿热,口腔溃疡可选用半夏泻心汤的方意,泻其中焦湿热,治寒湿可取麻黄加术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小玄武汤的方意。
    5、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按照虚实两种情况来看,热气过盛则伤少阴肾阴,导致精血的亏损,对应的方证如《伤寒论》少阴篇中的黄连阿胶汤证,也就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大小朱鸟汤证。热气不及则肾血脉寒凝,脾土寒湿肾水泛滥,对应的方证如《伤寒论》少阴篇的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以及监治肾水泛滥的大小玄武汤证(真武汤)。少阴君火和太阳寒水皆从标本,也就是说寒极可以生热;热极可以生寒。如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民病寒凉而反热中,外凉内热;因此针对辰戌年生人一方面要治其寒水太过,取用辛温解表的药,如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另一方面还要治其热中,如用附子泻心汤、大小朱雀汤加减治其内热。而寅申巳亥年少阳相火和厥阴风木互为司天在泉,风火年民病外热反寒中,类似夏天外热而地下寒凉的特点。因此除了上焦用咸寒和辛凉解表的药外,还有注意寒中现象,所以该年出生者中下焦寒凉,用药可配用理中、四逆汤和大小玄武汤的方意。
    6、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按照虚实两种情况来看,如已亥之年(属蛇、猪),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寅申之年(属虎、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凡出生在巳亥寅申之年,受“风火"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阳胜阴衰的偏向。该年出生者体质类似春夏气候,向上升发之气旺盛,易出现心肺热而下焦冷的体质特征,因此上焦选用生石膏等辛凉解表和重镇之药,取白虎汤的方意。而下焦取附子理中汤和四逆汤的方意,整体可以取风引汤的方意,以散上焦心肺的郁热,同时温补中下焦的寒。而如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上半年春天主气厥阴风木之气受到太阳寒水客气的克制,春天行冬令导致心火内郁,湿热内蕴;而下焦肝气升发不足,所以《内经》上说用药要上咸寒,下酸温;上焦要用咸寒的药泻心火,取金生水之意;下焦用酸温的药补肝体,辛温的药补风木之用。对应的方意有乌梅丸,如乌梅丸的方意用乌梅酸温为君药,补肝之体,黄连黄柏苦寒泻心包的热,干姜、细辛、附子去下焦的寒凉,辛温补肝之用的春生之气。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以及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会抑制厥阴风木的升发,造成肝木郁滞,因此取用如大小青龙汤、吴茱萸汤等辛温补风木的方剂,所谓木郁达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讲伤寒】郝万山教授:太阳病的若干问题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
黄元御:不该被遗忘的神医
试述柯琴先生的六经纵横论
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总结,精辟!
案例:严重口腔溃疡4年的X先生(上) | 李辛《回到本源》连载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