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的逻辑悖论(文:李守力)

论“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的逻辑悖论(文:李守力)

20121025日 20:18:17字数:2527

20121026日 15:11:02字数:2667

201381日 20:07:24字数:2681

 

一、“坎水为阴、离火为阳”探源:

帛书《衷》云“重阳者亡,故火不吉也。……重阴者沈,故水不吉也。”以此解释五对刚柔之失,以乾、离为重阳,以坤、坎为重阴(详见:论帛书《衷》五对刚柔之失《系辞下传》曰:“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按照《周易》通例,乾、震、坎、艮为阳卦,坤、巽、离、兑为阴卦,震、坎、艮都是“阳一君而二民”,乾阳爻三,符合“阳卦奇”。

《彖传》以坎为男、离为女,家人《彖传》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睽、革《彖传》说“二女同居”。

于是帛书《衷》“坎水为阴、离火为阳”就与《周易》通例有了逻辑上的矛盾。

笔者认为帛书《易》说(《二三子》、《衷》《要》《缪和》《昭力》)是孔子草创通行本《易传》前的解易资料的传承。帛书《易》说与《易传》的明显的区别是,帛书《易》依文解义,基本不用卦爻象体例。帛书《易》六十四卦卦序与《大象传》(《连山易》)都是按自上而下的重卦方式,两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帛书《二三子》说“艮为精质、为精白”(详见艮卦解读),体现出这一学派重视艮卦的《连山易》传统。这些证据表明帛书《易》说保留了孔子晚年学《易》初期时,依据《连山易》等古《易》资料研究《周易》的阶段成果。我把这个阶段成果称之为《易传》的小成时期。

《周易集解》注《乾》卦“大明终始”引荀爽曰“乾起于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释同人卦引《九家易》曰:谓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于下。君子则之,上下同心,故曰同人。荀爽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故曰同人也。释《系辞传》“阴阳之义配日月”,引荀爽曰:谓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之义是也。

以上正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合参,故先天八卦早已有之,非始于宋代。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的理论既有先天、后天合参的影响,而后天八卦是受五行理论影响的结果,“五行”为《尚书·洪范九畴》之一:“水润下,火炎上”,润下,阴也;炎上,阳也。又春木为少阳,夏火为太阳,秋金为少阴,冬水为太阴。太阳火,如纯阳乾;太阴水,如纯阴坤。

 

上图先天八卦为伏羲先天八卦,帛书《说卦》(母本竹简串入《衷》):“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八卦相错。”帛书《易》八经卦体系与彝族八卦完全一致,我称之为神农先天八卦,神农先天八卦与伏羲先天八卦的乾坤震巽卦位相同,另外四卦方位相反。

神农先天八卦图:

 

二、《周易》如何处理“坎水为阴、离火为阳”逻辑悖论:

(一)《周易》对“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的继承:

实际上作为《连山易》遗存的《大象传》同样保留了“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的古《易》体例。

讼卦《大象》曰:“天与水违行”,天上行,水下行,故曰“违行”。

同人卦《大象》曰:天与火,同人”,天上行,火上行,故曰“同”。

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困卦下卦坎水下行,于是泽无水(渗漏)。

既济象》曰:水在火上,既济”,水润下、火炎上,故既济。

未济象》曰:火在水上,未济”,火炎上、水润下,两相分离,故未济。

当然,《彖传》也继承了水(泽)润下、火炎上的体例:·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彖》曰:革,水火相息”。

(二)先后天借象与中爻借象:

1.由于“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于是乾与离,坤与坎就可以有类似的取象,此谓之先后天“借象”。

南方后天为离,离为日,先天为乾,先天借后天,乾为大明(见于乾卦、离卦《彖传》),大明即日(太阳)。《易本命》乾为日。离为戈兵,故乾为战。乾为天,离为日,天、日可通用,如五天即五日。

北方后天为坎,坎为水、为冰,为月,先天为坤,先天借后天,故坤为川,川,《说文》“贯穿通流水也”,帛书《易》坤作川。坤为冰初六履霜,坚冰至。坤为月《易本命》坤为月。坤为众,后天借先天,故《左传·宣十二年》《国语·晋语》筮例有“坎为众”。坤为大舆,坎“其于舆也,为多眚”,亦后天借先天。

2.《说卦传》另有中爻借象:

坎离借乾坤:坎得乾中爻,离得坤中爻。

乾为马,为首,为寒,为冰,为大赤。坎得乾中爻,故坎为美脊马,为下首,为寒,为冰,为赤。《周易》古经实以坎为寒为冰。乾为金,《周易》古经多以坎为金(蒙卦六三“见金夫”,体坎;噬嗑卦九四“得金矢”,互坎;困卦九四“困于金车”,互大坎)。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马国翰曰: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严可均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传本《说卦传》“坎为血卦”,得乾中爻也,《周易》古经实以坎为血卦。

坤为牛,离得坤中爻,故离为牛,《周易》古经实以离为牛(《周易》九处言“牛”,有八处皆取象离卦)。

坤为文,《周易》彖传以离为文明,贲卦下离上互大离,《彖传》言天文、人文,贲,文饰也。故《周易》主要以离为文也。

如此,乾、离、坎之间可以借象,坤、坎、离之间可以借象,于是导致了坎卦与离卦的逻辑冲突:坎为阳卦兼有阴属性,离为阴卦兼有阳的属性。

(三)《周易》如何处理“坎水为阴、离火为阳”逻辑悖论:

1.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由于不符合《周易》阴卦、阳卦的通例,所以使用范围非常小,只限于其运动方向的属性,即坎水润下、离火炎上,这主要用于《大象传》,《彖传》则部分继承了《大象传》,由于八卦有两个水卦,故将坎水润下的功能赋予了兑泽。坎水为阴、离火为阳”、先后天借象范围极小,主要是古《易》(《连山易》和五行)在《周易》的遗存。

2.《周易》重视中爻,故中爻借象是《周易》特征。中爻借象,阴阳属性一致。坎得乾中爻,二者都是阳卦,离借坤依然。

3.故坎水为阴、离火为阳”逻辑悖论并不说明《周易》的逻辑架构不缜密,而且《周易》遗留这个“悖论”可能是有意的。因为阴阳是相对的,宇宙万物的真相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阴阳摩荡、难解难分。《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系辞传》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周易》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下经终于既济、未济,这是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总规律,阴与阳的互动,彼此在消磨各自的差别,最终变成阴阳相间、阴阳平等、阴阳相持、即阴即阳的大同景象,所以坎离二卦存在阴阳平等的现象,但这种既济的平等一旦来到,宇宙的平衡随后就会打破,一切会重新开始,故名未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2(文/李守力)
轻松学《易经》:帛书《衷》论“刚柔之失”
《太极八卦图》的来历与运用
掌握研究《周易》的钥匙
周易八卦图解先机网(4)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八卦与纳甲探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