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弓乙图》

相传《易》者有三,除了《周易》之外,还有两部《易》,它们分别是《连山易》和《归藏易》。把《周易》理解成周朝、周代的《易》,或者周文王编撰的《易》是不准确的。“周”是指圆周,意即运行一个周期,那么“周易”的意思就是在运行一个周期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是什么在运行?自然就是阴气和阳气。前面已经提到,阴阳各有循行路线,均按十二经的路线走行,但又不是同步运行,阴气是在阳气的带领下协同运行,所谓“阴阳调和”。阳气或者阴气运行一个周期就意味着一次性穿遍十二经,比如从脾经开始,穿行十二经之后又回到了脾经,这就是一个周期。如果你有点想象力的话,可以把阳气或者阴气的十二经循行路线图首尾相接。怎么接?只要你把有图的那一页卷起来,自然就会发现首尾相接了,而恰好是这一点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无论阴气或阳气的运动都是遵循一个圆形的轨迹在持续不断地运动,这就是古中医学关于“圆运动”的由来。圆运动是从整体大趋势、大轨迹来讲的,是与十二经的平面运行轨迹不同的第三维运行轨迹,理解这个需要一点点想象力。

为什么《易经》会有三部?很显然,因为各有各的特点,且无法相互替代,所以分成了三部。三《易》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合在一起,就成为一部完整的《易经》,主要讲的就是变化。这一变化大到可以涵盖宇宙,小一点可以覆盖地球,再小一点可以诠释万物生灵的生老病死,人就在这其中。《伤寒论》在讲什么?就在讲三《易》是如何在人体中体现和运用的。人体是宇宙的缩影,如果能够掌握《伤寒论》的精髓,便可以掌握人体变化的基本规律,也便可以把握宇宙变化的基本规律。

所谓“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顺应自然,我们就可以活得比较自在、比较潇洒,悖逆天道迟早要受惩罚。中医学就是教大家如何顺应自然,做到了天人合一你就会快活地过一生,不然一辈子总是在痛苦中挣扎。顺应自然有多方面的,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只要你顺着阴阳的运行规律走,体悟天道,解放心性,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解脱,逍遥四方且内心快活。

当你把阳气或者阴气运行图不断地画下去,你就会发现纸上呈现的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峰,这些山峰是一直连续并且不断重复的,所以取名“连山”。“易”是指变化、更替,“连山易”指的就是十二正经与所属脏腑中每一经及每一脏/腑内的阳气或阴气(液)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其他变化,这是将《连山易》对应到人体后的定义,单说阳气变化或单说阴气(液)变化都是不完整的。当然,《连山易》本身并不是讲人体变化的书,或者说不是讲中医的书,就如同《周易》也不是直接讲中医一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周易》拿来供中医学作参考。通过研究人体的变化规律,我们同样可以找出《连山易》的影子,甚至连《归藏易》也同样可以找出它的梗概。就因为此三《易》都在讲宇宙变化,都在《河图》《洛书》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对应到人体当中。通过研究中医学,通过研究《伤寒论》,我们是可以找出《连山易》与《归藏易》的基本概貌的。“医易同源”主要是指中医学和三《易》都是在讲宇宙变化,中医学只不过侧重于讲人体,但本质上依然是在讲宇宙变化。

那么,在找到了《连山易》的概貌之后,《归藏易》的概貌又在哪里呢?我们接着来画图。



弓乙图1(阳图)

这幅图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对称,红色的实线和虚线很像一个乘号“×”,由于四端都有些许弯曲,所以可以看作是“卍”,用中文字来描述就是两个“乙”字交叉;蓝色的实线和虚线也很像一个乘号“×”,四端也都有些许弯曲,所以可以看作是“”,用中文字来描述也是两个“乙”字交叉,只不过与红线形成的图案在旋转方向上相反。由于红蓝“双乙”线均是在黑色“弓形”连山图的基础上画出来的,故合称为“弓乙图”。

图中红点代表胃腑,蓝点代表脾脏,从红点出发向膀胱经引一条曲线,这代表胃经与膀胱经相沟通的路线。其实胃经与膀胱经本来就是相交接的,只是很多人或许没太在意,在《中医基础理论》关于循行路线的描述中,足阳明胃经有一小段是与膀胱经相交接的,这一小段位于鼻子旁边的迂回路线恰好就隐藏了胃经与膀胱经之间的关系,其本质就是胃腑与膀胱沟通路线的一小段显露。胃与膀胱之间是一条阳气运行的通道,方向是从胃经走向膀胱经。至于红色实线的另外一条,则是从大肠经始发去往胃腑,原本大肠经就是与胃经相交接的,所以这条红色实线实际上与黑线是可以重合的。整条红色实线代表的意义就是阳气由大肠→胃腑→膀胱的这样一条路线。图中红色的虚线代表的是由小肠→胃腑→胆腑的这样一条阴液循行路线。之所以将红色实线与虚线分别交接在黑线的起始端或末端,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交接点所在的方位,蓝色实线与虚线也有类似的交接点,按照图中的方式排布这些交接点更容易让人看清楚方位与洛书的对应关系,另外也可以让图看上去不那么杂乱。

图中蓝色实线代表由肝→脾→心的一条阳气运行路线,而蓝色虚线则是代表由肾→脾→肺的一条阴气(液)运行路线。将红线和蓝线分别与互为表里的脏经和腑经的交汇点摆在相互靠近的位置,就可以突出一个现象:阴气在阳气的带动和促进下进行运动,阴阳二气的运动轨迹呈现一种类似阿拉伯数字“8”的特征。比如从位于大肠经的红色实线开始,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依次经过大肠→胃→膀胱→与膀胱相表里的肾→脾→肺→与肺相表里的大肠,这算是运行了一周。同样的周行轨迹在另外一组曲线里也看得出来,即由肝→脾→心→与心相表里的小肠→胃→胆→与胆相表里的肝,也呈现一种类似“8”字的运动轨迹。这种阳气入胃、阴气出脾以及阳气出脾、阴气入胃的阴阳更替变化方式,恰好就与太极图相吻合。因为胃为阳而脾为阴,阴阳皆入胃且主下行,而阴阳皆出脾且主上行,穿行胃与穿行脾的阴阳相互交替,构成一幅永恒运动的阴阳互根互用变化图,此即太极。你也可以简单地把脾经上的红点以及胃经上的蓝点看作是太极图中阴鱼和阳鱼的鱼眼,然后你再闭眼冥想一会儿,你就会感觉到这幅图的奇妙。

知道这些脏腑之间的连接线有什么作用?作用大了!什么叫肝脾不和?就是肝阳未能与脾阳相协调,因为肝阳可循肝脾通道去往脾脏,脾阳得肝阳的升举协助就能正常上行,否则脾阳就上行不足,患者就会出现腹泻,此即“木不扶土”。什么叫胆胃不和?就是胃阴未能与胆阴相协调,因为胃阴可循胆胃通道去往胆腑,胆气不降则胆阴积聚,胃阴去往胆腑受阻,患者就会出现胃阴不降的干呕,这就是少阳病出现干呕的主要原因。若是胃阳上逆则出现呕吐,这就是干呕与呕吐的差别所在。肺、脾、肾三脏为什么在水肿类疾病中是主要的辨证核心?因为肺、脾、肾三脏之间就存在着水液运行的通道,水液由肾阳带动,化气上行入脾,经脾阳升举上行入肺,肺再化气宣发出体外,剩余部分转而下行进入大肠,再向膀胱方向移动,最后化为尿液排出。如果肾阳不足,则水液无法上行至脾,水液积聚在身体的下半部分,所以会有下肢先肿;如果脾阳不足,则水湿无法化气上行至肺,水湿困脾不仅会导致患者进食减少、纳食无味,还会引起身体中段以及四肢的水肿(脾主四肢);如果肺阳不足,则水气不能成功向体外宣发,从而聚集在肺内形成痰饮,患者咳吐痰涎就会增多。

以上举的这几个例子是中医学教材中经常提到的一些概念,没有经过梳理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当用简图勾勒出来之后,大家不仅可以知道这些常见概念的来龙去脉,而且还可以对教材中未曾提及的一些概念产生认识。比如胃经与膀胱经之间的关系,在《伤寒论》中一些退热技巧中常常会应用到,特别是阳明病引发膀胱经腑热证,或者太阳病引发阳明经腑内热,借助这层关系就便于理解张仲景的一些处方技巧。对于《伤寒论》中提及的太阳阳明、少阳阳明以及正阳阳明,大家应该关注胃经与膀胱经、胃经与胆经以及胃经与大肠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弓乙图中都有非常明确的揭示。

前面这幅弓乙图也叫弓乙阳图,因为弓形连山图是以十二经阳气运行路线为底本的。若以十二经阴气(液)运行路线作为弓形连山图的底本,也可以画一幅弓乙图,不过那就要叫弓乙阴图,这在后面的内容里会提到。弓乙图的主要构成就是弓形连山图+双乙图,若为了方便记忆,还可以把方位数字一起加入进去,就变成“双乳、双乙、十数”图。这幅图中脾、胃两脏腑在中间(此两者出入方向相反,从正向看是一白一黑,从反面看则是一黑一白,故可称为“两白”或“两黑”);肺、肝、肾、心四脏及大肠、胆、膀胱、小肠四腑在周围,此十大脏腑共称“十方”。除开脾、胃两脏腑,其余八个脏腑可围成一圈,形成一个近似的圆周,按照方位分为八个方向,此即“八卦”,每一个脏或腑都可以跟其他七个脏腑以及自身重叠发生关系,八八六十四卦就出现了。六十四卦是比八卦在揭示脏腑之间的关系方面更为细致和入微的展示,六十四卦围成的圆周也更近似圆形,所以把六十四卦合在一起统称《周易》。《周易》讲的就是六十四卦,虽然不是中医学著作,但暗示的就是“十方”之中除脾脏和胃腑的其余八个脏腑之间的关系变化。这并不是说《周易》六十四卦就没有讲脾与胃的问题,也都提到了,只是很隐晦,属于间接揭示,这需要读书的人非常深入地了解六十四卦的本质才能看到。古往今来有不少学者试图从《周易》入手来破解《伤寒论》或是揭示中医学的奥秘,如果没有预先撇开脾胃,把十大脏腑与六十四卦纠结在一起就会造成混乱,若是再加上三焦和心包就会更加混乱,因为六十四卦不能与十二脏腑严丝合缝地对接。把《周易》六十四卦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弄清楚了之后,再来推敲脾、胃、三焦及心包的变化规律就会相对容易些。

四脏与四腑互为表里,均可用AGCT四个碱基来代替。四脏可组成一条DNA单链,四腑可以组成另一条DNA单链,由于两者恰好互为表里,所以刚好可以互相吻合衔接而构成DNA双链。由于四脏、四腑分属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且升降特性各有不同,所以组成的DNA双链就会产生扭曲,其扭曲的形态在平面上就和弓形连山图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一个立体的围绕轴心旋转的双螺旋结构。按照阳气贯通十二经和阴气贯通十二经的脏腑排列次序的不同,双螺旋又可以分为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也就是存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的不同。承载AGCT四种碱基并将其成功串联的就是五碳糖(即脱氧核糖),在中医学里味属甘,五行属土,所以归入脾胃的范畴,双链中的一条属脾,另一条属胃。通过这些简单的介绍,大家就会发现《周易》与DNA的双螺旋理论是相通的,东西方关于生命奥秘的揭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关键是你怎么去对应。如果你将脾胃两脏腑也作为碱基另外编码再加入DNA链中进行排列,就无法与《周易》对应。

弓乙阳图中,红蓝“双乙图”所揭示的是脾脏与胃腑的吐故和纳新,既体现了胃腑的“泄而不藏”,也体现了脾脏的“藏而不泄”。“十方”中的其余八个脏腑均与脾胃发生了联系,这些联系合在一起就是久已失传的《归藏易》的大致样貌。归藏的“藏”应该念成cáng归藏的意思是收归、收藏于脾脏和胃腑,那么“归藏易”指的就是除了脾胃之外的四脏、四腑与脾、胃两脏腑的交流关系。由于这些交流关系时刻都在变化之中,每一条脏与脏或腑与腑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其他变化,这就叫“易”,“易”就是变化、更替。弓乙阳图展示了《归藏易》的一半,另一半则在后文的弓乙阴图中,两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归藏易》。

不论是弓乙阳图还是弓乙阴图,都包含了《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内容,只不过都是包含了一半,将弓乙阴阳二图合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版的《易经》(注意:《周易》不等于《易经》)。

将《弓乙阳图》中红黑线或蓝黑线的各个交点按照所属脏腑的数字进行提炼,就得到下面的《弓乙阳图脏腑方位图(始位)》,将该图按照顺时针方向稍作旋转,即可得到《弓乙阳图脏腑方位图(正位)》。若你仔细核对《弓乙阳图脏腑方位图(正位)》与《洛书》中的数字排列位置,就会发现这两者竟然惊人的一致。没错,这就是弓乙阳图揭示的秘密,它与洛书恰好暗合。

        

               

弓乙阳图脏腑方位图(始位)                      弓乙阳图脏腑方位图(正位)

         

 

                              

   《洛书》                                                     《洛书》简化图



弓乙图2(阴图)

弓乙图2即弓乙阴图,图中蓝色实线代表阴液在脏中的运行方向,即肾→脾→肺。由于此三脏之间有阴液流动的通道,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肺、脾、肾三脏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在涉及诸如水肿、痰饮等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中常常需要调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无非就是恢复此三脏之间阴液的正常流动,由肾脏上行到脾脏,再由脾脏上升到肺脏,肺脏与大肠经络相接,互为表里,阴液出肺脏之后沿大肠下行进入膀胱,经过气化后阴中之阳从肾走,阴中之阴则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图中红色实线代表阴液在腑中的运行方向,即小肠→胃→胆。胃中的阴液可以进入胆囊,小肠吸收的阴液也可以进入胃腑,大家所熟知的“胆胃不和”即通过胆胃之间这一通道而发生。当胃腑的阴液不能进入胆腑,或者胃腑的阴液进入胆腑过多,或者胆腑消耗来自胃腑的阴液过快等等,都包含在“胆胃不和”之中。如果胆阴不降,则胃阴也不能顺利进入胆腑,患者会因此而有“欲呕”的表现;如果是胆阳积聚过多,加快了胃阴的消耗,胃内阳气反而因此而上浮壅滞,此时胃阳会因缺乏足够的阴液承载而难以下行,胃阳下行受阻即逆向上行,从而出现作呕,但由于胃内阴液已经过多消耗,所以呕的时候没有东西吐出来,这就成为了“干呕”,这是少阳病的一个典型特征,它的产生机制就在于此。

图中红色及蓝色虚线分别代表了阳气在大肠、胃、膀胱三腑之间的流动关系以及阳气在心、脾、肝三脏之间的流动关系,这些已经在《弓乙阳图》中解释过了,故不再赘述。

为了与《弓乙阳图》相区别,也为了能够更清晰地表现《弓乙阴图》,可以将阴图中的“乙”形曲线拉直,于是就得到了下图,名之曰《中天十字图》。



中天十字图1

由于《弓乙阴图》不像《弓乙阳图》那般结构稳固,阴图中与脾脏和胃腑的连线可以有多种图形模式,所以《中天十字图》实际上有多种画法,上面的图只能列为图1。将《中天十字图1》中的数字抽提出来并进行相应位置的排列,就可以得到《<</span>中天十字图1>对应的脏腑位置图》。如果这种数字排列方式还不足以引起你的注意的话,那么将该图按顺时针方向稍作旋转,即可得到《<</span>中天十字图1>对应的脏腑位置图(正位)》。将《正位图》与《河图》中相互对应位置的数字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54916这五个数字是完全对应的,只不过在2738这两对数字上发生了位置的交换。

    

      

  《中天十字图1》对应的脏腑位置图             《中天十字图1》对应的脏腑位置图(正位)

            

                              


         《河图》                                        《河图》对应的数字图

那么,有没有办法把2738这两对数字调换成《河图》那样的位置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尝试。首先将《中天十字图1》中的“心经”移动到“肾经”之后,然后从脾脏引一条直线交汇于“心经”末端,就得到了《中天十字图2》,这幅图充满美感,就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所以也叫《蝴蝶图》。



中天十字图2(蝴蝶图)

将《蝴蝶图》继续调整,把“小肠”经移动到“心经”之后,再从小肠经的起始端向胃腑做一条直线,就得到了《中天十字图3》。按照《中天十字图3》中的数字方位提炼出《<</span>中天十字图3>对应的脏腑位置图(正位)》,虽然②到了内侧,⑦到了外侧,但是②和⑦的整体方位已经由原来的“上方”转换成了“右方”,与④和⑨的整体方位发生了对调。从《中天十字图》的图1和图3就可以看出《弓乙阴图》在方位上的不稳固,随时都处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图形中的数字方位只是暂时的固定,绝非永久性的固定。除了图1和图3之外,《中天十字图》还可以演变成图4和图5,具体变化就不再细加解释。




中天十字图3

                                    

中天十字图3对应的脏腑位置图(正位)



                     中天十字图4



中天十字图5

《弓乙阳图》和《弓乙阴图》共称《弓乙图》,图中暗含09十个阿拉伯数字,大家只要按照图中三色曲线走行的方向任意勾勒,就能够把这十个数字写出来。比如在《弓乙阳图》中,“3”就是弓形连山图的两个波峰,“8”就是胃→胆→肝→脾→心→小肠→胃这样走一圈形成的,“2”就是弓形连山图的1.5个波峰,“7”可以由肝→肺→大肠→胃(红点)→膀胱的曲线构成,“6”则可以由大肠→胃(红点)→膀胱→肾→脾的曲线得到,“9”则与“6”是上下颠倒的,其他数字就不再描述,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

其实不光是阿拉伯数字,包括罗马数字的IX也可以在《弓乙图》中画出来,特别是由《弓乙阴图》演化而来的《中天十字图》。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不会相信,大写的拉丁字母AZ、大写的希腊字母ΑΩ,以及大写的西里尔字母,或者与这些字母形状类似的其他国家语言的字母,都可以从《弓乙图》中找出类似的书写痕迹。这不能不让人惊讶,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大多数西方语言可能发源于同一类图画符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经对冲与脏腑别通
脏腑经络别通在小六合针法中的应用
脏腑
脏腑之阴阳五行
瘦腿穴位图【胃脾胆膀胱经】
太阴阳明论的启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