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转载]《黄帝内经》觉悟之五十七“刺禁论”
《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觉悟:此段经文有些内容非常经典,例如‘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就是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对中医一知半解,或者就是想批判中医的炎黄子孙,主要以此为依据。根据人体解剖,肝在右,肺在上,为什么中国的古圣先贤们居然出现重大错误呢?是不是古人不做解剖呢?其实不然,古人也做解剖,而且相当细致,《内经》中有关于解剖的内容很多,而且测量准确,例如《内经》中准确记载出肠胃长短,大小等等。‘解剖’一词在《内经》当中也有出现,因此说古人一定看到五脏的具体位置,不会出现这样明显错误的。这应该是对经文的理解有误。显然这里不是在讲位置,如果把五脏的后面都加一个‘气’就清楚了,‘肝气生于左,肺气藏于右,心气部于表,肾气治于里,脾气为之使,胃气为之市’。阳化气,阳气是指功能,这里是指五脏气的作用方位,非指五脏之位置。‘鬲肓之上,中有父母’父母是指左右肺脏,‘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在第七节旁是心脏的位置。这里才是讲位置。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觉悟:这里很清楚的介绍了刺伤五脏的危险程度,非常形象的描述了五脏受伤后的症状。其顺序为心一日死、胆一日半死、肺三日死、肝五日死、肾六日死、脾十日死。症状为心-噫、肝-语、肾-嚏、肺-咳、脾-吞、胆-呕。其五脏损伤后之严重程度和今天对五脏损伤的认识相同。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觉悟:此段经文介绍不同部位由于刺伤血脉而致大出血,有些是动脉,有些是大的静脉血管。而刺脊髓可以造成伛,刺乳上为肿而生脓,刺缺盆损伤肺脏而气泄,刺鱼际为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觉悟:针刺之禁忌症:无刺大醉、大怒、大劳、新饱、大饥、大渴、大惊之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月耑)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觉悟:此段主要是刺伤动脉,或者一些腑脏,症状严重危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刺禁论五十八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十八
《普济方·针灸》针禁忌法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五刺禁论第五十二篇
针刺禁忌,你知道多少?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82)|忍冬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