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中风水病证的症状表现及其与经脉腧穴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风水病证的症状表现及其与经脉腧穴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风水病证的症状表现及其与经脉腧穴的关系

【原文】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肿大腹,上为喘呼(1),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2)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注解】

(1)喘呼:呼呼而喘,不得平卧。

(2)伏菟(tù):今为伏兔,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伸腿时股部有肉隆起,状如伏兔。

【白话详解】

黄帝问:治疗水病的腧穴有57处,与何脏关系最密切?岐伯说:57穴是阴气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出入的地方。骶上有5行,每行有5个穴,共25穴,这是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所主的俞穴。所以有了水病,就会下见浮肿与腹部膨大,在上部则出现喘息急促,不能平卧,这是标本同病,喘呼属肺,水肿属肾。肺肾本是互相输应的,现在同时受病了,这就是由于水气稽留的关系。伏兔上各有两行,每行5个穴,这是肾气通行的道路,3条足阴脉交结于小腿的所在。足内踝上各有一行,每行有6个穴,这是肾脉下行的部分,叫做太冲。以上57个穴,都是属脏的阴经所联络之处,也是水液所停留的地方。

【按语】

本节主要叙述风水病证的症状表现及其与经脉腧穴的关系。风水为病,证见浮肿,按之凹陷易于恢复,小便量少,每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咳喘气粗等表现。且水肿多始发于眼睑、额面,继则延及四肢、全身,以头面部为剧。究其病机为,风邪袭表,肺肾同病,失其通调水道和主行水之职,故小便不利,全身浮肿。邪在肌表,卫阳被遏,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肢体酸重。水气凌肺,气逆不降,宣肃失常,故咳嗽气粗如喘。又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善行数变,风水相搏于上,故水肿起于颜面,以面肿为剧。治法以宣肺疏表,利水消肿为准。其中宣肺之法,即使表邪得解,又取其“提壶揭盖”之深意。文中水俞57穴之说,系从阴脉所联系肢体的角度而言,乃三阴经脉属肺、脾、肾脏而经气不利,水液输布失常而泛滥为肿之意。

【应用举例】

王某,6岁,男。主诉:恶寒发热引起眼睑及全身浮肿已8天。病史:13天前,因外感而发热微恶寒。5天后眼睑浮肿,尔后,头面及全身皆肿,小便短少。经儿科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检查:全身浮肿,按之没指,轻微咳嗽,咽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4,透明管型++。诊断:中医:水肿(阳水,风水泛滥);西医:急性肾小球肾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药:越脾加术汤加减。麻黄3g,石膏9g,白术5g,泽泻6g,茯苓6g,浮萍12g,前胡3g,桔梗6g,玄参8g,白茅根12g,甘草3g,生姜2片。水煎服。(《中医内科学教学病案精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五腧穴,至关重要,一穴胜十穴!能解决我们身体一大半的问题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3-3 五行学说之内经应用五行
第二章 本输
【每日医学】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中医基础理论(朴微整理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