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难经》第十四难解密(四)
             四,如何以脉辨病?
      《难经》第十四难(四)原文: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气血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之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文意: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提出十四难中的第四个疑难问题:脉有一呼之间跳动两次,一吸之间跳动两次;有一呼之间跳动三次,一吸之间跳动三次;有一呼之间跳动四次,一吸之间跳动四次;有一呼之间跳动五次,一吸之间跳动五次;有一呼之间跳动六次,一吸之间跳动六次;一呼之间跳动六次,一吸之间跳动六次;有两呼之间跳动一次,两吸之间跳动一次;有呼吸之间跳动两次。脉有如此之多的表现,请问先生,如何根据俄它们来辨别病变呢?
                 然: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气血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先生回答说:好,让我逐一的回答。当脉搏出现一呼之间跳动两次,一吸之间跳动两次,且脉体不大不小,这叫平脉,反映人体健康无病。当脉搏出现一呼之间跳动三次,一吸之间跳动三次,反应外邪刚刚侵入人体导致发病;如果脉象是寸脉大尺脉小,反应内伤是气阴两虚,外感为风热或温热之邪,主要的症状是头痛目眩;如果脉象是尺脉大寸脉小,反应内伤是阳虚,外感为湿寒之邪,主要症状是胸腹部满闷、短气。。当脉搏出现一呼之间跳动四次,一吸之间跳动四次,反应正气不支,邪气猖獗,病情在加重;如果脉象洪大,是阴气虚弱,阳热之邪猖獗,主要症状是病人非常烦热满闷;如果脉象沉细,是阳气虚弱,阴寒之邪猖獗,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如果脉象滑数,是痰热积滞,说明伤了湿热;如果脉象涩滞,是湿邪困扰,说明伤了阴湿之邪。当脉象出现一呼之间跳动五次,一吸之间跳动五次,反应正气相当虚弱,病情危险,病人非常困倦;如果脉象沉细,是阳气虚弱,那么晚上病情就要加重;如果脉象浮大,是阴气不足,那么白天病情就要加重;如果脉象规则,不大不小,说明阴阳调和,气血运行通畅,虽然病严重也可以治疗,倘若脉象不规则,脉象忽大忽小,说明阴阳不调和,气血运行不通畅,那么病情就比较难治了。当脉象出现一呼之间跳动六次,一吸之间跳动六次,反应阴竭阳脱,是死脉;如果脉象沉细的,是阳气虚脱,病人会在晚上死亡;如果脉象浮大的,是阴气虚脱,病人会在白天死亡。当脉搏出现一呼之间跳动一次,一吸之间跳动一次,这叫阳气不足的损证,病人虽然还能行走,但总想卧床休息,而且终究会卧床不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气血虚弱,而且越来越虚弱的缘故。当脉象出现两吸之间跳动一次,有的呼吸之间跳动两次的,反应气血十分虚弱,这叫无魂,肯定要死亡,即使勉强能行走,也只能叫他为行尸了。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之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先生还说:假设寸部有脉,尺部无脉,一种情况反映病邪郁滞在人体的上部,按理应当出现呕吐症状;如果没有出现呕吐,那就表明体内生气已绝,人就要死亡了。假设是寸部无脉,尺部有脉,即使当前病情比较严重,但还不致出现死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有尺脉,尺脉脉反应人的元气尚在,元气就好比树的根系,树的枝叶虽然枯槁了,但只要根系没有破坏,枝叶还会生长出来的。所以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诊断意:本案为秦越人理论说教条。其意义有二。其一,把病分为虚实两种,实证叫至证,虚证叫损证。其二,无论分析治疗那一种病,都必须以人体的正气为根本,正气又以肾的元气为根本。
                                                                                                                      元阳道人张敏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脉诊歌诀大全——帮你轻松搞定脉诊
散脉,见此脉象必是大病重病
《三指禅》脉诀注疏
中医学习和治病的思维方法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