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伤寒论》第六十九条解密

      关键词:排除诊断法·肾阳欲脱外感证·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第六十九条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文意。发汗,若下之:若,或者之意;或者经过发汗法治疗,或者经过攻下法治疗。为什么一种病会使医家产生两种不确定性治疗方案呢?因为,此病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疑似的地方,辩证起来有困难。但如果医家能按照外感病辩证原理:内伤决定外感,则不会在临床上出错。首先能引起表证和烦躁兼而有之的情况有五种:1,内伤在阳,外感寒邪——阳郁而烦;2,热邪内郁,外感风邪——热郁而烦;3,内伤阴气,外感温邪——阴虚热盛而烦;4,内伤营血,外感风邪——血燥而烦;5,肾阳虚损,外感寒邪——亡阳而烦。第一种病(阳郁而烦),用麻黄汤汗之,则表证和烦证自除;第二种病(热郁而烦),用越婢汤发汗表证可除,用承气汤攻下里热可除;第三种病(阴虚热盛而烦),用越婢汤发汗,则表证和里证可除;第四种病(血燥而烦),需养血祛风,汗、下都是错误治法,但此病的主症是燥和枯,本证没有提起,说明非属此病;第五种病(亡阳而烦),汗之不可,下之也不可,故知本病为肾阳虚损,外感寒邪——亡阳而烦。

              病仍不解,烦躁者:表证(恶寒)仍在,烦躁照旧。上文已分析,亡阳型外感病,应急予回阳救逆,不可因有表证而用汗法,不可因有胸闷而用下法。

              茯苓四逆汤主之:应该用茯苓四逆汤主治。看看次方剂能否担当此任?本方即四逆汤加人参、茯苓。四逆汤回阳救逆;人参补气生津除烦;茯苓镇静安神。正好合证。

   诊断意。本案为仲景借案说教条。其学术价值有二。其一,再次强调排除诊断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其二,界定亡阳型外感病的病机:肾阳欲脱,外感寒邪。主症:恶寒、烦躁、胸闷。禁忌:不可汗,不可下。治疗:回阳救逆,益气生津,镇静安神。

   附: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经验集——万友生4.5.6
柴胡桂枝汤临床应用
柴胡桂枝汤的辩证应用
《伤寒论》脾胃病辨证探析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三)--麻黄汤证2
谈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