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行学辨识植物.用中药不易出乱

五行学辨识植物.用中药不易出乱

一般人对“金木水火土”的认知常停留在风水命理当中,事实上,这在中医理论里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用以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等之间的联系,中医称为“五行学说”。

本地中医师林玉成更上一层楼,将本学说用来研究植物,成为其硕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并将这套学说称为“药类法象形神学”而引起中国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们的兴趣,针对本套学说开展交流和讨论。

现今的他常获邀请到国内中医药大专学府讲授本学说,期许更多中医系学生和同业对这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提升水平。

有毒性食物可当药用?

他重申,《黄帝内经》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提及:“毒药攻邪,五谷为养。”意思是说,性味偏平的食物为养,性味偏极的食物为药,而多数有毒性的食物会拿来当药用。而每一种植物都具有形神的五行规律,生长的过程是依据五行来判定的。

“在食疗上来说,若我们能掌握这些规律,就可知道相关植物所含有的营养成份、其药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化学变化等,也才有能力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暂时戒吃哪些食物。不然,很容易在食疗方面出乱子。

形神学可让我们知道植物的正确用法,但一定要通过一些步骤方知道其特点。先是分辨其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辛甘咸),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中药的药性就可采纳这最原始的方法来治病,疗效自然比较显著。”

他说,四气有厚薄之分,寒热为厚,温凉为薄。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一物可有四气参杂,为气不纯,以气之胜者为主气。比如热多寒少,温多凉少。五味为辛、苦、酸、甘、咸,涩味为阴味,归入酸味,淡味为阳,归入甘味。味道亦有厚薄之分,味重为厚,清淡为薄。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一物可以五味参杂,为味之不纯,例如辛甘味重,酸苦为薄。”

气味与质地决定“升降”

同时,一物之中可以气与味相杂,为气味不纯。像气厚味薄,味厚气薄,气味俱厚和气味俱薄等。

林玉成继续解释,植物的升降浮沉,气之中有升降浮沉,气温热升,气寒凉降,味辛甘则升,味酸苦则降。除了气味决定升降,更多时候是植物质地的轻重决定植物在人体内的趋向上或趋向下。

一般上,质地轻的多趋向上,质地重的多趋向下,药类法象的应用多在气味和升降浮沉的结合。好比患者得了风寒感冒头痛,在气,便选用气热或气温的植物来祛寒。在味,便选用辛味与甘味,有挥发油的植物来发散寒邪止痛。

“病位在头,是上部,便会选用质地轻的植物如中药麻黄与桂枝,味辛甘,气温,质地轻,有挥发油,能够准确有效地祛除上部风寒头痛。”

他强调,中医治病有分病位、病性、病势、病机与病因,其中病位牵涉甚广,除了人体深层浅层横向的部位,有纵向的上、中、下3部,这其中便牵连到脏、腑、经、络,所以病位在脏,在腑,在经,在络所用的药是完全不同的。故用药必须归经,疗效才显著,但是用药归经法的原理久已失传,只留下一鳞半爪的痕迹罢了,这是因为药类法象形神学的失传。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应用这套学说来辨识植物,经常会造成归经错误,进而错用中药治病,影响可大可小。大则误命,小则疗效不显著,用药不能做到立竿见影。”

五行学里的植物特点

(一)金型植物

有些植物根茎细小而轻,干枯少液,叶多白色短柔毛,或叶面粗涩,叶形三角,叶纸质而轻,茎枝棱形内中空而多有节,全株被白色短柔毛,花轻而有白柔毛,花多白色,子轻而有短柔毛或有棱等,属于锐利型,为金型植物。如薄荷、金银花、黄芩和山药等。

(二)木型植物

有些植物的根柔长、横长或扭旋,叶青长光滑,无毛无刺,整齐对叶长排,叶脉柔顺平行,茎皮滑丽柔顺,茎枝柔长顺丽,花序长排柔顺,花青长柔美,子细长青柔或螺旋等,属于纤长型,为木型植物。如马来紫金牛(KacipFatimah)。

(三)水型植物

有些植物根茎圆肥多水分而重,叶圆厚多水或多粘滑液,叶缘波浪状起伏,全株长长柔毛或近根部长长柔毛,茎肉质多水分,花多厚大而柔嫩,多水分而略透光,子多有荚,或圆润多水分而重,外壳多有波浪形起伏,子簇的排列波浪等,属于起伏型,为水型植物,如黄柏。

(四)土型植物

有些植物根茎多有薯,壅圆而多,薯肉多为点状淀粉粒壅聚组成,叶壅重而厚,茎藤或茎枝厚重,茎皮厚重,花瓣厚重,果肉厚实等,属于壅聚型,为土型植物。

(五)火型植物

有些植物的根,鳞节凹凸,根须短硬而杂乱,叶小色泛,叶缘硬锯齿,叶形掌裂或短圆而厚硬,叶簇的分布散乱,全株硬刺或刚毛,花小锐色红而短尖,花簇的分布散乱,子短小而坚苍,子簇分布散乱,属于散乱型,为火型植物。如千年健、苦楝皮、黄连、桂枝等。

炮制与配伍减毒性

林玉成提醒,若要运用药类法相形神学,先决条件是要排除毒性大的植物,这样才可很清楚确定植物药的升降浮沉和归经。因为如植物药的毒性太大,就会直接影响一般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的分析结果。

他授招时说,植物药的毒性有分“气毒”和“味毒”。气毒无形,难以觉察,这以矿物药占多数。味毒有形,比较容易觉察,并以植物药居多。

“毒多走气,不易察觉,容易造成人服用后出现副作用。我们要确定植物药的毒性,如气毒只可以人或老鼠试微量,人试兼可从嗅觉、视觉及触觉等方面感知。味毒则可以用舌尖微舔来测试,通常舔后约5至10分钟,如舌头感觉辛辣、热、麻、痒、胀和气塞等,就可断为阳毒。如果觉得苦冷、喉紧、舌重、气塞、头晕、心悸、胸闷欲吐,则是阴毒。”

他指出,中药学里的“炮制”和配伍是可改变植物药含毒性的方法,即相关药物经煮、蒸、醋浸、酒泡等步骤,或是经过配伍其他药物来克制相关毒性,达到毒性中和就能安全使用。

生病时,戒不戒口?

普罗大众看中医时,常会获嘱咐要戒口。

但是,哪些食物可吃,哪些不行,众说纷纭,使人愈加惶恐。林玉成解释,患者须戒口的主因是顾虑他们在食疗方面的掌握不全面,故才要他们注意饮食,不宜摄取的食物暂时停止食用。

因为有些食物对疗病有反辅助的作用,例如一个患者热咳,咳得喘不过气来,如还继续吃辣椒、胡椒粉、姜和喝酒等,无疑是自讨苦吃,加剧病情。

简言之,以本地人的体质、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气候和地理环境来看,通常,无论是患哪种疾病的患者暂时不宜吃咖喱、辣椒、花生、榴梿、糯米、酒和黄面等。理由是这些饮食的性味湿热,对气候湿热为主的本土的普遍病情不利。

好比咖喱和辣椒的性味辛散,属火,会加剧身体的湿热程度。花生含有的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会造成肝脏容易制造毒素及胆固醇。

榴梿性味温燥,粘腻,吃了也会加重体内的湿热程度。糯米虽然有润肺之功,但性质粘稠而碍胃,对脾胃功能低下者更是不宜。若患者吃了这些粘腻之品,难以消化就会更容易犯病。

而黄面含有而黄面含有碱水,吃了会中和胃酸就会阻碍消化,也易让患者感到不适。至于酒在中药里头是最火热的一种饮料,属火,加上是以酵母发酵而成,很湿热。

他强调,很多时候,所谓依赖“经验”或“随口讲”哪一味食物不能吃是不明了食疗的本义才会出现的窘局。

“生活经验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比如坊间盛传咳嗽不能吃橙。其实,这不一定,要视患者的咳嗽是热咳还是寒咳?如是热咳就要适量吃橙,像以橙炖川贝就对其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够润肺,中医称这种食疗为‘凉润’的做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中药药象
第十二讲   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5-1 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