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婚恋观调查

来源:质化研究

编辑推荐:这篇文章是对十年前的未婚女博士进行的访谈研究,你可能会说,样本会不会太少?十年前的文章它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每一篇文章它从构思,实施,撰写到发表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也许它的干货不多,也许它的质量不够强硬,但是如果它能给你启迪,我想这便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接下来欢迎各位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十年前未婚单身女博士生的婚恋观吧!

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婚恋观调查 

—— 基于对5位女性博士研究生的访谈

刘 凌 朱艳新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9年第6期

【摘要】目的 本研究以文化和性别研究为背景,旨在了解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方法 自编“未婚单身女博士婚恋观深度访谈提纲”,以代表性个案选样为原则,邀请5位未婚单身的女性博士研究生接受访谈。结果 女博士生在单身状态、择偶观、恋爱观和婚姻观方面,既与一般女性有相似的看法,又具有独特的观点。作为高学历、高年龄、高感情要求的女性,女博士生在择偶过程中往往感觉“高处不胜寒”,因为择偶的社会限制和自我限制,她们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充满矛盾。结论 通过本研究,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看法。正确对待女博士生的婚恋问题,并予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关键词】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婚恋观;访谈

我国转型时期的婚恋观是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门之一,也是妇女研究的重要方面。婚恋观是指对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1]。女博士是学历最高的女性群体,既承载着作为一般女性所具有的感性因素,又承载着作为知识女性所具有的理性因素。因此,站在文化的高度和以性别的视角来探讨女博士的婚恋观,对协调未来的性别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女性的最佳婚龄期是26~29岁[2],女性的身体发育已渐成熟,择偶欲望强,成功可能性大,大多数女性都在这个年龄内择偶完婚。大部分女博士生已经超过25岁,处于整个择偶过程中异常重要的年龄段。而处于最佳婚龄期的女博士生中有近半数为未婚者[3,4]。较普通女性而言,女博士的婚恋更困难和复杂。

以往针对女博士婚恋观的相关研究较少,专门针对未婚单身女博士生的研究更少见。已有研究多采用问卷方式大范围施测,缺少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较少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她们的心理状态。本研究试图采用深度访谈方法探究未婚单身女博士生的婚恋观,以了解高学历单身女性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了解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因此以代表性个案选样为原则,邀请5位女博士生接受访谈。A,26岁,博士一年级,恋爱史2次;B,26岁,博士一年级,恋爱史0次;C,28岁,博士三年级,恋爱史2次;D,29岁,博士一年级,恋爱史0次;E,29岁,博士一年级,恋爱史0次。

1.2研究工具

自编“未婚单身女博士婚恋观深度访谈提纲”,录音笔一支。访谈提纲由以下问题组成:单身状态;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

1.3研究程序

1.3.1收集资料

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每位访谈对象接受一次面谈,面谈时间约为60~90分钟;以及一次电话访谈,以补充不足或模糊之处。

1.3.2整理分析资料

第一步:转录,阅读原始资料。每次访谈后对录音都进行了详细的转录,转录后通读原始资料。第二步:编码,采用主要概念或主题突出分类的方法进行编码,将内容整理出来,以“剪贴技术”呈现资料,用“主题分类”方式进行分析。在资料呈现时保留了访谈参与者本人的语言,这样有助于研究者在情境中理解她们的情感和看法。

1.3.3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评分者间一致性来评估。由两位评分者分别对资料进行编码,评分者信度为0.93。效度分析:在完成转录之后,研究者将原始资料写成摘要稿,寄给受访者,请其就内容的重要向度评估是否有不妥之处。评估的方式以10分表示“完全符合”,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受访者的评估多在8~10分之间,其中3位受访者对各维度的评分皆为10分。

2结果

2.1单身状态

访谈中发现,女博士生对于自己的单身状态存在较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享受单身的自由和轻松,如,“自己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不喜欢其他人干扰我的私人空间”、“我过得很舒服”;而另一方面又感觉到单身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父母,如D说:“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父母着急,我就着急;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单身也许更适合我,不是特别着急摆脱这种状况。”当问到“婚姻是否是你人生中必然走的一步”时,5位女博士生中只有1人认为“婚姻未必是人生中必然的阶段”;其余4人均表示“一定会结婚”,认为是“由传统和文化决定”,“不走这一步,人生就不完整”,“对婚姻有憧憬”。

可见,女博士生因为追求较高的教育及生涯发展而暂时延后结婚时间,单身对于大部分女博士生而言只是一种暂时性状态。

2.2择偶观

2.2.1择偶难度

在择偶难度这一问题上,5位女博士生均认为暂时较为困难。原因主要包括:学历过高。有4人提到学历过高是导致单身的主要因素,只有1人认为单身和学历关系不大。根据“择偶梯度”理论中“男找低,女找高”的潜规则,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学历、工资薪酬等与自己相当或低于自己的女性作为终身伴侣;社交范围过窄。女博士生平时一般都生活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面,少有认识其他异性的机会,她们所认识的、接触到的异性一般都是自己的师兄师弟、老乡等,在数量上有限;进入二、三年级后,随着课程的减少,她们接触到的异性就更少了;年龄较大。

女博士生普遍超过25岁,而与她们年龄相近的男性数量本已不多,何况大龄男性还有选择比自己小很多的女性作为伴侣的可能。

2.2.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即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选择自身配偶的准则。本次调查中笔者列出了16项择偶标准,要求研究参与者从中选出自己看重的5项。这16项择偶标准是爱情、人品性格、健康、聪明、收入、外貌身高、职业、学历、兴趣一致、发展前途、父母赞同、年龄相当、家庭社会地位、家庭财产、生长环境、家庭人口数量。5位女博士生的择偶标准排序见表象的学历不必跟自己一样高,学历只是某方面能力的表现,只要男性在其他方面能够吸引她,也可以交往。

另外,她们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得到不错的物质条件,因此在婚恋中追求感情因素居多,希望对方能和自己有共同语言,有更多的感情交流。这个结果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李银河1989年的研究[5]。她认为,青年人在择偶时较少关注对方的家庭背景而更重视对方的个人素质;文化程度或职业层次较高者考虑感情因素的概率更高些;而年长者和职业层次较低者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收入。婚恋对象的年龄,还是沿袭了传统的观点,即要求“男比女大但不要太多”,5位女博士中只有1人表示不在意对方年龄的大小,认为“年龄不重要,大小都无所谓”;而其余4人均表示希望伴侣的年龄比自己大一些。

2.3恋爱观

在恋爱方式的选择上,5位女博士生均表示不相信一见钟情,认为“不够理性”,比较喜欢由朋友到恋人,慢慢了解。表明女博士生在对待恋爱问题时比较理智。在恋爱过程中,希望自己具有相对独立的事业和生活空间,两人平等。她们表现得比较主动,不再把自己放在附属的地位,已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她们在婚恋上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具有独立的人格,较少有依赖思想。

对于恋爱中的花费分担问题,5人都认为恋爱花费应该两个人共同分担。但是在分担程度上观点有所分歧,如,A和B认为应该“男方出大部分,自己也有所付出”;C表示“自己基本上不花对方的钱,即使花他的钱也会通过别的方式还给他”;而D和E认为“基本保持AA制,两个人的花费基本持平”。这说明女博士生在对待恋爱的花费问题上男女的角色更加淡化,对男性的苛求程度降低,认为自己也具有独立的人格,跟男方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本次访谈的5人中有3人从未谈过恋爱,对于“失恋的态度”这个问题根据她们对自己的了解及设想进行回答。她们认为谈恋爱都会有分手的可能,失恋很正常,也许会感到痛苦,但是也是可以接受的。谈过恋爱的2人认为“失恋是一次伤害,必然会带来痛苦,但是也能够理性、客观、坚强的对待,从中吸取教训”。当代女性更看重个人感受、注重爱情质量,好合好散,明白只有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感情的挫折,才能有健康的心理经营人生[6]。

2.4婚姻观

2.4.1对婚姻和事业的态度

有4人表示在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时会优先考虑家庭。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贤妻良母”的传统文化对许多女性包括女博士生的深远影响,使她们在协调妻子、母亲、职员等多种社会角色时会有更多地向家庭倾斜的倾向。但这并不代表她们会因此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而是说她们在兼顾事业和工作的同时,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家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般都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会照顾小孩、料理家庭事务,更容易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因此,许多女性在事业、家庭之间作选择时,会倾向于认为选择家庭会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收益,从而根据“收益最大性”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是,她们也表示不想只有事业而放弃幸福的家庭生活,也不想只有家庭的幸福而没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她们会努力在二者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

2.4.2对离婚的看法

5位女博士均表示可以接受离婚。当婚姻生活各方面都不如意时会选择离婚;即使有了小孩,也不会因为孩子而勉强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婚姻里面。如,E说:“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到了非常不好的时候,就离婚;有孩子的话,孩子跟我。难道我还养不活一个孩子?”从中可以看出,因为女博士生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得到不错的物质条件,所以与普通女性相比,她们的独立自主意识更强,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讨论

对5位未婚单身女博士研究生的婚恋观访谈发现,她们既与一般女性有相似的看法,又具有独特的观点。女博士生处于择偶过程中异常重要的年龄段,但作为高学历、高年龄、高感情要求的女性,女博士生往往感觉“高处不胜寒”,因为择偶的社会限制和自我限制,她们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充满矛盾。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第一,从女博士生性格特点来看,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读博士的女性,一般都在所从事的专业方面功底深厚,有较强的事业心,强调男女平等。第二,从两性性别角色的冲突来看。女博士几乎彻底革除了传统女性社会角色的因素,并再造了新社会女性的'基因',她们有了权力、知识,没有“一味的顺从”和能够产生“德”的“无才”,这是女性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但这种进步在男性眼里却是退化,女博士不符合男性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标准,于是她们成了“另类”[7]。第三,从社会文化冲突的角度看,女博士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或多或少仍受传统观念的困扰。

对女博士生而言,社会文化的冲突表现为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的冲突。一方面,接受现代文化观念,女性积极进行角色改造;另一方面,世俗社会中挥之不去的反对或冷漠又使她们举步维艰。她们只能痛苦地、长久地徘徊在“改”与“不改”的边界线上,而女博士是处在这个边界线的最具代表性的群体[8]。

本研究是一个质的研究,因而研究结论不具有推广性与广泛性。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看法。正确对待女博士生的婚恋问题,给予这个群体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

[2]解读“女研究生情感调查报告”,2008-03-06.

[3]寇征.当代女博士生的婚恋价值趋向和性别意识特点.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4(5):19-23.

[4]女博士和灭绝师太的差距到底有多大?.2007-4-4.

[5]李银河.当代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中国社会科学,1989,4:61-73.

[6]袁欣玫.医科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870-872.

[7]莫文斌.当代女博士生婚恋取向的社会学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05,2:77-79.

[8]王红艳.女性角色模式改造的痛苦,载自“妇女与性别研究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龄剩女是怎样的心态?
县城女性,很多单身
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龄单身未婚女性人
《来者不惧,去者不留》序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美好的向往 - 她们的单身情歌
“剩女”父母介入更多 适龄未婚让父母没面子
一个人的“剩女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