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如果我们观察的视野不仅局限在《九成宫》这一个碑而将它放大到欧阳询的一系列楷书作品,就会发现,欧阳询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对“抗”字的书写真的做到了“体凡三变”的境界

这是欧阳询所书《皇甫诞碑》中的一个“抗”字,它很可能代表了欧阳询早年的书写风格(我在此举例《皇甫诞碑》,是根据当前书法研究中的主流意见,将这块碑视为欧阳询的早期作品。

但对这种时间断限也有表示异议者,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不做采纳)。从这个“抗”字看,它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首先是声符“亢”中的“几”字形结构放得比较正。这可能是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影响。我们可以将《皇甫诞碑》中的这个字跟王羲之作品比较一下:

其次,《皇甫诞碑》的“抗”字严格说来是行楷写法,运笔速度相对是较快的

到了贞观六年,也就是欧阳询75岁书写《九成宫碑》的时候,上述两个特点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从静态呈现的效果来看,笔画①和②的占白不再像《皇甫诞碑》那样旗鼓相当,分庭抗礼。

欧阳询有意识地收缩了笔画①而放长了笔画②。这使得“几”字形结构的重心明显地向左倾倒,营造出了某种险绝的意味。

从动态的书写角度去分析,《皇甫诞碑》写声符“亢”是一笔书,使转非常流畅。而《九成宫碑》的“亢”至少要拆做两笔,也就是说笔画①不能和之前的笔画做连笔书写而必须“断而后起”

到了贞观十年欧阳询书写《虞恭公碑》的时候,《九成宫碑》那种浓烈的险绝的意味消散不见了,字形又重归于平正,变成了这样:

从这里看去,一个“抗”字的变化轨迹,倒真是应了孙过庭说的那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谱》)。

最后,附上我临写的“抗”字。

殿

从拓片上看,“殿”字被圈出的这一部分有点儿模糊,这会对我们分析它的结构造成小小的困扰。因为“殿”字在古代碑帖中通常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笔画①和②是被拆做两笔来书写的。但是这两个笔画走势相类,又上下相承,故而也可以融为一笔来写,那就成了第二种字形

《九成宫碑》的碑文只有一个“殿”字。但不同版本的拓片呈现的字形似乎有点儿差别。比如李鸿裔本拓片上的“殿”字,看起来就更象是前文所讲的第二种字形。

而我平时临帖用的李祺本,则字形更接近于第一种,所以我在临写的时候是照第一种字形来写的。

写这个“绝”字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们看看下面这样对比图自然就清楚了:

左边一字摘自颜真卿《多宝塔碑》。从结构布局来看,这个“绝”的左右两部分基本沿中轴线各占一半儿的空间。

反观欧阳询写的“绝”字,右边一部分大致要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空间——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欧阳询特意把“乚”向右伸长,而且伸长的幅度还比较大(因为就是伸长的这部分占据了整个字右三分之一的空间)。

因此,能否突出这个主笔的视觉效果,就成了临写这个字的成败关键。

“壑”字的成败,取决于上图中①和②两笔的处理方式。大多数人书写这两笔的时候,会把笔画②写得比较突出比较重,而笔画①则相对会弱化一些。

这是褚遂良一路风格的“壑”字,摘自《樊兴碑》。

这个字选择了突出笔画②而弱化笔画①,又因为笔画②是水平走势的,它的突出会造成整个字的格局横向拓展,所以会显得形态比较宽绰些。但欧阳询的风格是痩硬劲健,如果不突出垂直走势的笔画①而削弱②,则这种风格难于体现

我们对比下两种临写的方案,区别应该是明显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询楷书宋拓本——《初拓皇甫君碑》,字口真是清晰!
欧体丨欧阳询楷书 你认为哪幅作品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欧阳询书法艺术成就及作品《九成宫醴泉铭》艺术赏析
欧阳询楷书《皇甫诞君碑》
【引用】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
欧阳询“金字塔尖”上的作品,流传了1000年,启功却指出一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