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强兵,为何苏轼和司马光极力反对?

 帝国的脸谱 文史作家 中国作协会员 04-24 12:26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要讨论苏轼和司马光为什么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我们首先要了解变法的主角、背景、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和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真正主角,是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是他反复做王安石的工作,让王安石牵头组织变法。然而,变法失败,大家都将变法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这笔帐,算到了王安石的头上,印证了刘邦那句名言:“有善归主,有恶自与。”这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那么,宋神宗为什么要变法呢?这是因为北宋经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再至宋神宗时期,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这如一台机器,用了百多年,自然已经老化,吃国家的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人员越来越众多,财政入不敷出,周转不畅,国家机器就转动不灵了。同时,还有内忧外患在掣肘着这个本来就有点转不灵的国家,比如北方的辽国,西边的夏国,有的要输岁币,有的时时骚扰,打打停停,不堪其扰。国内呢?有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开始造反,比如,四川的王小波和李顺的起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你说,宋神宗继承了一个这样庞大的国家机器,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你说他急不急?加上,宋神宗继位时还未满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想干大事的时候,所以,他赶快把王安石从地方调到京城,先任副宰相,再任宰相,让他负责变法,变法在熙宁年间,故史称“熙宁变法”,因王安石是牵头者,又称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充实国库、加强军备、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限制土地兼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他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将兵法等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收入,抵制了土地兼并,加强了军队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

那么,这么好的改革,苏轼和司马光又为什么极力反对呢?这是因为,改革虽好,但在推行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变了样,好心办了一点不好的事情。比如,推行青苗法,就是政府成立一个国家银行,春耕前借款给农民买种,秋收后农民还本付息,好吧?但是,本来自愿的贷款,在推行过程中变成了强迫贷款,而且利息很高,这就非但没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增加了农民负担,让老百姓有怨气。

再比如募役法,就是将原来按户轮流服政府差役,改为由政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农民按贫富交纳不等的免役钱,地主官僚也要当差或交钱免役,后来清朝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就是募役法的翻版,目的是使老百姓从役事中解脱出来,保证农业劳动时间,促进农业生产。但问题是,一方面,农民倒不少服差时间,就是没有钱,所以反而加重了负担。这一方面,地主也不例外。而另一方面,原来当官的都不用服役,现在你王安石变法要交免役钱,这无形中得罪了好多地主官僚。

苏轼和司马光反对的,主要也是这些。最关键的是,王安石变法不仅得罪了苏轼和司马光,更得罪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地主官僚阶层,这无异于将自己打入了另类,陷入了孤立,因此最后导致变法失败。


虽然都给王安石变法捣过蛋,但司马光与苏轼二人,办这坑事的原因却截然不同:一个是为反对而反对。另一个却是为国家民族负责,不计个人得失仗义执言。

差这么大?那就先瞧瞧其中“为反对而反对”的一位:司马光。

虽然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司马光的地位都是无比崇高,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他本人以及后世的信徒们,更是义正辞严的总结出一大筐。但具体到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里,司马光的所说所做,却是轻松一抓,就是一大把天雷滚滚。

有多雷?先瞧一件把宋神宗都雷着的小事:司马光起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去陕西,到了陕西后气没喘就继续骂,言之凿凿给宋神宗上奏,说我亲眼所见,王安石的“助役法”正在陕西祸害老百姓。满篇有鼻子有眼的文字,却把宋神宗鼻子差点气歪:“助役法”还没在陕西实行呢,你哪只眼看见它祸害老百姓了?

而每次被王安石驳到哑口无言时,“地域黑”就是司马光的必放大招,比如福建籍大臣陈升之推行变法时,司马光一句怒喷: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不止骂陈升之的福建老家,湖北湖南都打包骂。如果司马光在今天做电视男主播,就凭这乱咬风格,必然火到电视台都被砸烂!

不过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司马光也多次就事论事讲道理,而且全是高大上的好道理,但细细推敲下,却发现全是歪理。

比如王安石变法中,给北宋王朝的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补血”作用的“市易法”,这条司马光反对了很多年,哪怕眼看着它大大改善了国库财政且减轻了小民负担,实在挑不出毛病来了,竟然来了个雷理由:朝廷如果想着增加财政收入,那就是小人投机取巧,就算国家有了钱那也是丢脸。所以必须废。

而在反对王安石的“免役法”时,司马光更雷出笑话:宋神宗去世后,为了废除“免役法”,回朝的司马光疯狂上奏折,大骂“免役法”的各种毛病。但不同的奏折,内容却自打脸,上一篇骂“免役法”的奏折里,说“免役法”方便了富裕户坑害了穷人,下一篇却又话锋一转,说“免役法”把富裕户都坑成了穷人。闹得变法派大臣章惇指着鼻子大骂:司马光你说话有谱吗?

同样不靠谱的,更有司马光在另一关键领域上的表现:国防!

王安石变法里的重拳,就是砸向国防,可放在司马光眼里,这却成了胡闹,他的《乞罢保甲状》一文,中心思想却叫人无语:宋朝人不管怎样埋头苦练,都不可能打败契丹西夏,不如忍气吞声不打。那国家怎么办?人家司马光自信呢:“顺其自然,天不灭宋”。

历史无数的兴亡血泪都可以证明,再强大的国家,如果选择司马光这样“顺其自然”的军事思想,那基本就和混吃等死没两样了。

更可叹的是,就在宋神宗执政晚年时,大宋军人浴血奋战,已经完全压制住了宿敌西夏后。宋神宗驾崩后高调当权的司马光,却为了证明自己“顺其自然”思想的伟大,上演了靖康之耻前,北宋王朝最国格尽丧的一幕:特意上了《论西人请地乞不拒绝札子》,强烈要求把宋军浴血收复的西北国土割让给西夏。甚至对西夏使者唯唯诺诺,干看着西夏使者在北宋朝堂上吆五喝六,冲着高太后大叫:神宗知错!

如此丧权辱国,他只是为了彻底踩倒老对手王安石,彻底废除叫大宋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王安石变法。其内心算盘,他的好战友文彦博更早一语道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他的“为反对而反对”,就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惜毁坏江山社稷,只为给“士大夫”代言。其荒唐行径,也正如大儒王夫之的愤怒抨击:北宋灭亡,始于司马光!

这样满嘴仁义道德的“罪人”,恰是生活中最需要警惕的人,而最与司马光高下立判的,就是同样曾反对过王安石变法的苏轼。

虽然与司马光一样,苏轼也曾反对过王安石变法,甚至因为“捣蛋”的太突出,被王安石一怒贬官,变法推行的多年里,他也曾受够了罪。但是,就在宋神宗溘然长逝,守旧派全面掌权的年月,咸鱼翻身的苏轼,却证明了他比司马光伟岸得多的人格:挺身保护王安石变法!

如果说早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同样理由很雷,但是多年的民间浮沉里,在亲眼见识了王安石变法利国利民的效用,特别是民间百姓的受益生活后,苏轼非但不曾如司马光那样选择性失明,相反有错就改。司马光掌权的年月里,吃够变法派整治的苏轼也就任翰林学士,上任后就给高太后上书:王安石虽针整治了我,但是他的变法是利国利民的,千万不能擅自废除啊!

甚至,当一意孤行的司马光,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完全废除新法,给北宋王朝接下来几年的积贫积弱深挖大坑时。满朝文武都在司马光的威胁下不敢多言,却还是苏轼站了出来,哪怕跟司马光撕破脸也拼命阻拦,一句话更是戳中司马光画皮:专欲变熙宁之法,不计较利害得失,不参照其所长!而在司马光厚着脸皮,继续一意孤行蛮干时,苏轼更是悲愤交加,喊出一句宋朝历史上无比痛楚的怒骂:司马牛!司马牛!

透过这声撕破脸的呐喊,透过苏轼不计个人荣辱,据理力争的身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留给后人的,不止是惊艳的诗词才学,更有为国家民族,不计私怨的胸怀担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光、苏轼、程颐、朱熹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看到老百姓的生活,苏轼主动站了出来
三个男人一台戏,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的恩怨情仇
司马光的悲剧
苏东坡的为官之道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呢?
王安石变法到底有多糟糕?专家:诗写的好,官却做的很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