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袋类动物大观(上)

提到有袋类动物,人们首先会想到袋鼠和考拉。事实上,有袋类是属于哺乳纲、有袋下纲(后兽下纲)的一个动物类群。基于拥有育儿袋这个共同的特征,从前在分类学上把它们都归入一个目,即有袋目;现在的主流分类系统则把它们划分为负鼠目、鼩负鼠目、智鲁负鼠目、袋鼬目、袋鼹目、袋狸目、袋鼠目7个目。

 

在现生的大约322种有袋类动物中,虽然也有以负鼠类为主的很多种类产于南、北美洲,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种类都产于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宰。由于与我们熟知的有胎盘下纲(真兽下纲)动物长期隔离,有袋类动物形成了许多与有胎盘类动物对等的生态类群:有草食的、肉食的、杂食的,有跳跃的、奔跑的、滑翔的,有地栖的、树栖的、掘洞的、水栖的、岩栖的……这个现象使有袋类动物与其他大陆的有胎盘类动物并行发展,并出现了许多趋同进化的典型范例。

 

有趣的是,有袋类动物的中文名称也大多取自与其相似的有胎盘类动物,其中有的十分恰当,有的却差强人意。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形态、生态、行为等方面的对比,来了解这些奇妙的有袋类动物吧。



负鼠

 

这些体型小到中等的夜行性、杂食性动物,可以对应有胎盘类的鼠类(啮齿类),两者在体型大小和吻部相对较长等一些外形特征以及食性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负鼠类是一个大家族,共有大约87种,种类繁多,生态类型多样,是有袋类动物中最原始的种类,也是种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其分布几乎遍及南美洲各地以及北美大部分地区,其中北美负鼠见于加拿大南部,是现存分布最北的有袋类动物。



它们与鼠类的不同点也有很多,最大的一点就是它们大多数为树栖,拇指上没有爪,可以和其他指呈对握状,还具缠绕性的尾巴,常营巢于树洞中或占据鸟巢。不过,它们之中也有与鼠类相似的地栖和掘洞的种类。最奇特的是,还有一种适应半水栖生活的蹼足负鼠,也叫水负鼠,其后肢具蹼,与鼠类中的河狸、麝鼠、海狸鼠等类似,但不吃植物,主要以螃蟹、鱼、蛙等为食。

 

另外,生活在南美洲的还有隶属于鼩负鼠目和智鲁负鼠目的两个类群。前者共有6种,体形似鼩鼱,尾巴没有缠绕性;后者体型微小,似鼠,仅1种。

  

 


袋狼

 

袋狼对应的有胎盘类是狼。袋狼只有1种,隶属于袋鼬目、袋狼科,仅产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它的外形很像狼,嘴尖,两眼炯炯有神,耸立的耳朵上尖下阔,加上强而有力的颌骨,看上去与狼一样凶狠。它的身体稍小,相当于小型的狼,身体和四肢比较细瘦,趾行式,立姿和跑姿也与狼相似。它是地栖动物,占据着与狼相似的生态位,夜间单独或成对活动,猎捕各种小型哺乳动物、中型袋鼠及鸟类等。它们在捕猎时也像狼一样,行动诡秘,善于采取长距离穷追不舍的方法。它们奔跑速度不快,但富有耐力,能坚持追逐直至猎物体力不支,才迅猛出击。

 

袋狼与狼的区别也有很多。袋狼的嘴巴能张得很大,可以达到150°~180°;袋狼的尾巴上宽下细,根部很粗,基部宽而且厚,向下逐渐尖削,尾毛很少,因而更像袋鼠的尾巴,也不会用尾巴表达自己的情感;袋狼的身上有黑褐色的横斑,由此又获得了“塔斯马尼亚虎”的称谓。它也不像狼那样集群猎捕,总是单独或成对出猎。另外,袋狼能像袋鼠一样用两条后腿跳跃,一跃可达两三米。

 

与其他大陆有狮、虎、豹、熊等更加凶猛的大型捕食动物不同,体长最多只有130厘米的袋狼已经是现代有袋类中最大的食肉动物了。遗憾的是,由于人类的猎杀,袋狼已于20世纪上半叶灭绝,所以新的分类系统一般不把袋狼列入了。 

 

 


袋獾

 

袋獾是隶属于袋鼬目袋鼬科的一个特殊成员,也仅产于塔斯马尼亚岛上。它的体长一般为47~83厘米,是现存最大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与有胎盘类的獾类相似,袋獾头部又阔又大,血盆大口里长有42枚牙齿,大耳朵、小眼睛,下颌上长着一小撮粗糙的胡须。它们身体粗壮,四条腿很短,尾巴粗长,跑起路来摇摇晃晃,显得强壮而凶悍。

 


袋獾也占据着与獾相似的生态位,常在茂密的丛林中单独活动,昼伏夜出,性情十分凶猛和残忍,当有小型哺乳动物、地栖鸟类、蜥蜴,甚至袋熊等送上门来时,统统会成为其腹中之物。它还能以闪电式突袭,干掉一只体重比自己重5倍的袋鼠,“塔斯马尼亚恶魔”名不虚传。

 

 


袋鼩

 

袋鼩类隶属于袋鼬目袋鼬科,种数占大约69种袋鼬科动物的一半左右。与袋鼬、袋獾等其他袋鼬科动物不同,袋鼩类大多是小型的食虫类群。以其中比较典型的宽足袋鼩类为例,它们的体长一般为10~14厘米,尾长12~16厘米,比有胎盘类中一般的鼩鼱体长要大一倍,尾巴长4倍。不过,它们的长相的确很像鼩鼱——眼圆,耳宽而短,吻尖,嘴侧生有短的白色胡须。它们栖息于海拔2800米以下的原始森林地带,夜行性,挖洞为巢,里面铺垫一些干树叶,善于爬树,大多以蛾类、甲虫等昆虫为食。

 


在这个类群中,还有两个更奇特的成员,称为袋跳鼠。它们尾长耳大,后腿极长,行动时如踩高跷,颇似有胎盘类的跳鼠。

  



袋鼬


袋鼬类物种形态更加多样,包括袋鼬、蓬尾袋鼬、西澳袋鼬、林袋鼬、纹袋鼬、长爪袋鼬、里氏袋鼬、斑袋鼬、革囊袋鼬、侏袋鼬等。它们是澳大利亚有袋类中最原始,也是现存有袋类中肉食性最强的一个类群。单就名字来看,它们对应有胎盘类的鼬科动物,而且也的确在身体大小、外形、习性和食性等方面与鼬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袋鼬类大多头部短粗,躯干呈长圆形,四肢较短。它们是夜行性动物,有时也在白天活动,性情较为凶猛。它们的门齿小,犬齿发达且具锋利的切缘,臼齿上具三个锐尖,表明它们是适应以鼠类、昆虫等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袋鼬类的体型相差很大,其中,斑袋鼬的个头仅次于袋獾,体长40~75厘米,比鼬科常见的黄鼬(黄鼠狼)差不多大一倍,是澳大利亚本土现存最大的食肉有袋类。而体型最小的英氏侏袋鼬,体长仅4.5厘米,为鼬科中体型最小的伶鼬的1/3。

 

 

袋食

蚁兽

 

袋食蚁兽隶属于袋鼬目、袋食蚁兽科,只有1种。它在形态和习性方面与食蚁兽十分相似。它的体长17~27厘米,尾长13~17厘米,只比有胎盘类中最小的食蚁兽大一点点。它的吻尖而长,牙齿多而细,排成长列,长达10厘米、圆筒形、可灵活伸缩的舌能伸出很远去舔食白蚁。它们常在白天单独活动,具地栖性,四肢和爪极为有力,可筑巢于树洞中,有时也利用兔子洞或自己掘洞。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袋目
豹 子 豹子是动物中相当成功的猎手
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澳洲有袋类兴衰巡礼
六千万年后的世界5——大猫的落日
胎盘类动物
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挑战达尔文”“国家地理动物百科”论述文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