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江中下游平原概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Middle and Lower ;Ch'ang Chiang Chung-hsia-yu P'ing-yuen)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地形地貌

地形的显著特点是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星布,一般海拔5

中国地形图

~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为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

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形成过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

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河流冲淤而成;苏皖沿江平原是受镇江和长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土壤状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地大部为水稻土。红壤生物富集作用十分旺盛,自然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70~80克/千克,但受土壤侵蚀、耕作方式影响较大。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也比较高,但经过耕垦明显下降。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通常林草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结构,增强土壤颗粒的粘结力,提高蓄水保土能力。该地区的红壤、黄壤、黄棕壤与石灰土一般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地表径流量大,若植被消失、土壤结构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而紫色土和粗骨土透水性虽好,但土层多浅薄,在失去植被保护和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亦易发生强烈侵蚀。

1940-2002年间,在86×103平方千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了土地利用覆被转化,主要是耕地面积减少,非耕地面积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面积变化引起了其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改变,其中稻田和闲置水域面积分别减少21.5%和6.7%,并造成其0-30厘米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了41.8TgC和12.9TgC;而水产养殖、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种植多年生木本作物和种植一年生作物的水浇地面积分别增加14.2%、7.7%、3.5%和2.0%,使其0-30厘米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32.2TgC、22.2TgC、12.2TgC和6.5TgC。(注:TgC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值单位)

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无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4500~5000℃。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陆生植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分布的常见野生草本植物种类有土茯苓、益母草、明党参、葛根、虎杖、夏枯草、白花前胡、乌药、野菊花、地榆、茵陈、淡竹叶、何首乌、女贞子、南沙参、百部、瓜蒌、桔梗、丹参、牛蒡子、淫羊藿、白前、白花蛇舌草、玉竹、夏天无、太子参、鸡血藤、白药子、猫爪草、北柴胡,南柴胡、马兜铃、射干、艾叶、积雪草等;乔木类有樟树、女贞、冬青、枸骨、枫香、梧桐、合欢、乌梅、南酸枣等;灌木类有覆盆子、檵木、金樱子、木芙蓉、棕榈、山胡椒、冻绿、野山楂等。

●水生植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水生植物主要在湖泊内,从沿岸浅水向中心深水方向呈有规律的环状分布,依次为挺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挺水型水生植物指根扎生于水底淤泥,植物体上部或叶挺生于水面的种类,多分布于内湖浅水、浅溏、沟汊及水田中,主要种类有芦苇、水烛、东方香蒲、莲、菰、慈菇、泽泻、黑三棱、菖蒲、石菖蒲、水葱、雨久花、鸭舌草和中华水韭等;浮水型指植物体悬浮于水上或仅叶片浮生于水面的种类,多分布于湖缘、池塘、沟汊等静水水域,主要种类有芡实、菱、野菱、莕菜、浮萍、紫萍、满江红、四叶萍、凤眼莲、空心莲子草、莼菜、睡莲、萍蓬草、水蕨、水龙等;沉水型扎根于水底淤泥中或沉于水中的植物,多分布于水深4米以的暖流静水水域中,主要种类有眼子菜、菹菜、竹叶眼子菜、金鱼藻、黑藻、水车前及苦草等;在平原的沟溪长期积水处或土壤潮湿的沼泽地,还分布有灯心草、谷精草、矮慈菇、牛毛毡、节节菜、圆叶节节菜、水苋菜、丁香蓼、水芹、半枝莲、水苏、薄荷、鳢肠、蔓荆子、水蜈蚣、鱼腥草、三白草、毛莨,半边莲、猫爪草和白前等。

动物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主要有蟾酥、地龙、刺猬皮、土鳖虫、鳖甲、龟甲、僵蚕、蝉蜕、水蛭、蜈蚣、牡蛎、青娘虫、虻虫、蛴螬虫、蜣螂虫、蝼蛄、守宫(壁虎)、蕲蛇、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水獭、猴、鹿、熊、猫、鮠、鳊、鲴、鮈、鲢、鲤、鲫、青、草、鳡、鲚、鲥、香鱼、银鱼(有大银鱼、短吻银鱼、细银鱼、尖头银鱼等多种)、鳗鲡、花鲈和松花鲈(又名四鳃鲈)、中华鲟、扬子鳄等动物。

矿产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矿产资源种类很多,主要有萤石、磁石、滑石、紫石英、秋石、青礞石、代赫石、寒水石、自然铜、阳起石、云母、禹粮石、鹅管石、石膏、煤炭、有色金属等。其中有色金属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由于江南山地丘陵在地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岩浆在冷凝过程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形成钨、锑、铜、铅、锌等有色金属。

江西大余的钨、湖南冷水江的锑,都是有名的矿藏。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和湖北大冶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也都是储量很大的矿区。黑色金属中有湖北大冶和安徽马鞍山与庐江的铁矿,它们分别为武汉和马鞍山的钢铁工业提供了原料,湖南湘潭的锰矿也很有名。

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是:长江以北多大煤田,如江苏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长江以南多中小煤田,主要有江西萍乡、丰城,湖南资兴等。非金属矿产有湖北的磷矿,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鱼米之乡一般指哪里呢?
中国最大的平原 上天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2)—【世界之最网】
知识梳理: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中国四大粮仓?
地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