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号称”蝗虫收割机“的小鸟,它们所在之处一般”寸蝗不生“

蝗虫集群迁飞,所过之处牧草所剩无几。危急时刻,天边飞来一大群小鸟,它们从天而降,落在草地上捕食肆虐的蝗虫。

若干年前, 新疆北部蝗灾大暴发,全疆受灾草场面积超过3000万亩(201公顷),蝗虫群体聚集迁飞,所过之处牧草所剩无几。在卡拉麦里保护区北部,每平方米面积足有逾百只蝗虫在啃食草场,荒漠草原的“草-畜-人”食物链遭到破坏,人工灭蝗收效甚微,保护区内的大型草食动物已经面临“断粮”危机。

正当人们束手无策之际,一天,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大群体型略小于喜鹊的鸟,它们从天而降,落在草地上捕食肆虐的蝗虫。大约3天时间,蝗虫的密度大为降低,蝗虫危害得以解除。那么,这小小精灵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神威?原来,这就是人们常提起的草原“蝗虫收割机”——粉红椋鸟。

粉红椋鸟属鸟类的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椋鸟科是一个大家族,拥有28属114种,成员遍布世界各地,仅在我国就有3属18种,其中一些种类颇有名气,譬如能说会道的八哥和鹩哥都是它们家族的成员。粉红椋鸟是椋鸟家族中的普通一员,中等体型,成鸟体长19~22厘米,体重60~73克,飞羽、尾羽为亮黑色,背、胸及两肋为粉红,故称粉红椋鸟。雌鸟与雄鸟毛色相似,但较黯淡。粉红椋鸟主要分布于欧洲东部至亚洲中部及西部,冬季迁往印度等南亚温暖地带越冬,我国新疆是粉红椋鸟的主要繁殖地。粉红椋鸟喜欢群居生活,有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习惯,它们也喜欢热闹,常常聚在一起吵声不断。

每年5~6月份,粉红椋鸟就会成群结队地迁飞至繁殖地,先在食物丰富的低山地带落脚,然后集群占据石头堆、崖壁缝隙等处选择巢址。为了争夺有利地势,雄鸟之间经常发生激战。雄鸟头顶上部羽毛蓬展,用以恐吓其他雄鸟并吸引雌鸟。通过数日的选配,最终组建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开始共同筑巢,准备繁育后代。

粉红椋鸟每年繁殖一代,每窝产卵3~8枚,孵化15天后雏鸟破壳而出,经父母喂养15~20天后才随父母离巢,离巢后还需要父母喂养一段时间,并跟随父母学习捕食本领。粉红椋鸟食量很大,每只成鸟每天进食蝗虫120~170只,这些蝗虫的总重量超过鸟本身的体重。雏鸟成长过程中食量剧增,甚至超过成鸟。好胃口、大食量是粉红椋鸟成为灭蝗能手的原因之一。

粉红椋鸟善于团队合作,聚群生活是它们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特征。无论是在长途跋涉中,还是在繁育后代的筑巢地,它们都是成群结队,外出觅食时更要结伴同行。研究人员曾观察到一个群体数量超过万只的粉红椋鸟迁徙群,鸟群掠过天空时可谓遮天蔽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迁徙群的数量为30~150只。

迁徙到繁殖区后,粉红椋鸟聚集成大群,开始在乱石堆中筑巢。邻里间距离很近,每平方米有 2~5个鸟巢,一个巢域内可容纳几百个“家庭”。虽然显得十分拥挤,但彼此都能和睦相处。每天清晨,生活在同一巢域的鸟儿一同出发觅食,多为由30~120只组成的群体,有时不同巢域的群体相遇后组成更大的群体。

粉红椋鸟采取成群捕食的方式,那会不会出现“鸟多虫少”的局面呢?它们会不会因争夺食物而相互打斗呢?不会的,因为聚集成群是它们重要的生存策略。

生活在干旱区的蝗虫,拥有与生俱来的“迷彩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护色,它们的体色与环境一致,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不仅如此,蝗虫的体色还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蝗虫静止不动时,它们很难被天敌发现,这就增加了粉红椋鸟捕食的难度。

不过,蝗虫虽然在静止时很难被发现,一旦运动起来就极易被发现。为了生存,粉红椋鸟进化出了一套对付蝗虫的绝招。它们组成大的群体,紧贴地面飞行,而且是波浪式地向前推进。飞在前面的鸟利用飞翔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和它们的叫声来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鸟则迅速捕食被惊起的蝗虫,前后鸟间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以保证每一只鸟都有捕食的机会。在动物世界,如果一个动物集体依靠从隐蔽处惊吓出猎物,然后再捕而食之,那么,随着猎物有效密度的增加,每个个体等待猎物出现的时间就会缩短,捕食的效率也就相应增加。粉红椋鸟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前后呼应,蜂拥有序,大显捕蝗之能技。这是大自然赋予粉红椋鸟的智慧。

在产卵和孵化期间,有将近一半的雌性粉红椋鸟要留守在巢中,在这期间就很难聚集成大群。那么,当群体规模不足,对蝗虫的惊扰程度远不能满足觅食需要时,粉红椋鸟又怎么办呢?聪明的粉红椋鸟竟然会另辟蹊径。就像我们所熟悉的牛背鹭和水牛组成共生关系一样,粉红椋鸟会跟随在大型草食野生动物群或家畜群的后面,围捕被这些大动物惊起的蝗虫。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捕食效率,同时还有效地控制了蝗虫的数量,保护了大型草食动物的饲草。仔细想来,这真是一种绝妙的合作——粉红椋鸟捕杀了蝗虫,保护了大型食草动物觅食的草地,大型食草动物也不过费举蹄之劳就帮助粉红椋鸟提高了捕食效率,可谓互惠互利。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都堪称世界之最。历史上关于蝗灾暴发的记载比比皆是,如《河间府志》

中记载一次蝗灾说:“至元十九年,大都、燕南、燕北、河间、山东、河南六十余处皆蝗,食苗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食, 或曝干而积之;又尽,则人相食。”这是对蝗灾最为恐怖的描述。蝗灾不但对历代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疾疫乃至社会大动乱。到近代,随着杀虫剂的普遍使用,蝗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近年来,由于受区域性气候性干旱、全球性气候变暖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蝗灾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新疆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地域辽阔,自古就是哈萨克族牧民的游牧草场,一些避风和丰美的荒漠草场更是牧民不可缺少的越冬地。然而,每年春季,这里蝗害频发,受灾面积近千万亩。在化学灭蝗投入大、严重污染环境且效果欠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视生物灭蝗,粉红椋鸟因此成为牧民心中的“蝗虫收割机”。

为了保护粉红椋鸟,让这些“蝗虫收割机”更好地维持草原生态链,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疆就开始采取人工堆砌石堆的方式,给粉红椋鸟提供营巢场所,以达到招引粉红椋鸟的目的。据报道,新疆每年人工招引的粉红椋鸟逾10万之众,有效控制蝗灾面积上千万亩(1亩=0.067公顷)。

怎样才能达到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的目的呢?研究人员发现,聚群觅食的粉红椋鸟往往来自同一个巢域或临近的几个巢域,而面积过小的石堆不会被椋鸟选择作为筑巢地。因此,在人工招引时要充分考虑人工巢域的面积和各巢域间的距离,以利于组成大的觅食群。研究人员还发现,粉红椋鸟除了需要一定量的饮用水外,还需要有一些浅水区进行洗浴,每日傍晚归巢前,粉红椋鸟都会集中在水源周围进行洗浴。因此,在人工招引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水源地。粉红椋鸟为什么要在傍晚进行洗浴呢?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它们的一种清洁行为——洗去体表的寄生虫,以免带回巢域,传染给幼体或者在巢域内传播。

粉红椋鸟是保护草原生态的功臣,然而,却有人向它们伸出了罪恶的手,他们围网捕捉成群的粉红椋鸟作为野味出售。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这种益鸟,我们应该学习邻国巴基斯坦,将粉红椋鸟列为严格保护的益鸟。

让我们呵护好“蝗虫收割机”——粉红椋鸟,让它们守护好我们的草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展开灭蝗大战,鸟鸡入疆!看它们如何消灭上亿只蝗虫
百鸟园-442 粉红椋鸟
蝗灾到底有多可怕?20万只粉红椋鸟驰援新疆灭蝗,护40万亩草场!
怎样保护灭蝗高手?
蝗虫还够吃吗?20万只粉红椋鸟到达新疆,灭蝗大战开始!
大自然的生物灭蝗主力军,每天捕蝗虫180只,食虫重量超鸟体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