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在秦朝开凿的水渠,竟然成为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广西桂林的兴安县境内,有一条全长约三十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灵渠”,它最早开凿于公元前的214年,当时正值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如今,这条运河跟另外的都江堰、姜席堰和长渠,在去年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被列入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有着 “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称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也是世遗的组成部分。可别小看这项成果,它代表着世界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仰。灵渠,作为我国四个进入“世遗”目录的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过重要的作用。

翻开广西的版图,你会发现有两条非常相邻的大江,它们分别为湘江和漓江。其中湘江的源头在桂林兴安县的东面,而漓江的源头在兴安县的西面,中间有山脉将它们隔开。湘江流向洞庭湖,而漓江却通过珠江流入大海。在秦朝开凿灵渠之前,湘江北去,漓水南流,老死不相往来。

公元前的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大业,派了五十万精兵,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向南方进发。其中一路人马进入了广西地区,想着占领岭南地区。然而秦军却遭到了当地部落的顽强抵抗,搞得秦军丢盔卸甲。有谋士给秦王献策,岭南地区山险路远,军需跟不上,需要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建一条运河,这样大军与物资就可以从水路进出。

公元前的219年,秦军开始在两条从不往来的江之间开凿灵渠。其实单凭当时的技术与工具,还不足于建设一条全长三十公里的水渠。就在兴安县的中部,有一条海拔仅为二百多平米的谷地,谷地里原先就有一条灵河,只是因为有一座湘江与漓江的分水岭,阻挡住了两条江的交会。所以秦军当年要开凿的水渠,便是要把分水岭给凿开出一条水路来。

经过约不到五年的工程,全长五公里的灵渠终于建成了,在疏通了原先的灵河后,人们乘坐的船只,可以从湘江与漓江之间自由出入。果然在灵渠建成后的当年,秦始皇的军队终于占领了整个岭南地区,成就了他一统天下的大业。

灵渠从开挖成功,至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完全依靠船运的漫长岁月中,灵渠所带来的便捷交通,对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难怪后人讲,秦始皇时期有两大工程,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现在人们去到桂林兴安县,所见到的灵渠,是经过了秦朝以后的若干朝代的不断修缮,从而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整个灵渠在兴安境内,分成南渠和北渠两个水道,其中南渠为灵渠的正渠,通往漓江,北渠则可进入湘江。

灵渠的河道中有一个形如犁铧的“铧嘴”,铧嘴把河水自然分成两半,据说有七分河水流向北渠,三分河水流向了南渠。在铧嘴的后方,还有两条“人字形”的堰坝,称之为 “大小天平坝”,目的是在枯水季节,可以拦水入渠,而在丰水季节,则可以让洪水越过坝顶,流入湘江故道,从而减少对渠槽的冲击。

作为引航河道的北渠,仅长4公里,由于距离短,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施工时就将其设计呈“S“形,让渠水迂回曲折流入湘江,延长流程一倍,减小落差约一倍,以使水流平缓,让往来湘江、漓江的船只顺利通航。

人们游览灵渠,大部分只是参观一下铧嘴,然后坐上摇橹船,在北渠的河道里体验一下。北渠的一段,还从兴安老的县城内穿城而过,河道两边的的街道,称作为“水街”。昔日水街两边,也是往来船只的停靠处,还聚集了大量的商铺,街道也曾经一度繁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渠被入选什么遗产?
灵渠风光
探秘千年古运河广西灵渠 解开背后的谜团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始于秦代的水利奇迹:灵渠
运河关注|千年古灵渠 航运“复活”焕发新生机
铧嘴劈湘分半壁 灵渠通粤上三台| 遗产撷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