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四大鸣虫

北京人爱玩儿是出了名儿的,琴棋书画四大雅,花鸟鱼虫四大玩儿,合在一起呢,这话应该怎么说?说玩意儿有点儿不合适,花鸟鱼虫还凑合,琴棋书画很高雅的东西,如果您不以它为职业,算休闲,那也算玩儿,但是说玩意儿还是有点儿不太合适,应该说是老北京人的八大爱好吧!

老话儿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shai)。真是爱好什么的都有,然而这琴棋书画、花鸟鱼都好理解,虫儿是什么呢?不是毛毛虫、豆青虫这类的虫,那玩意儿大肉虫子,看着怪膈应的,谁养它呀?虫儿指的是草虫儿、也叫鸣虫儿,就是草稞儿里蹦的、那些个爱出声儿(出声儿不一定拿嘴叫)的虫儿,比如蝈蝈、蛐蛐、油葫芦等。

国画大师齐白石就喜欢画草虫,画的那是相当好,价格当然也是相当贵,一幅画里有没有草虫儿,价格差很多。国人将草虫儿作为宠物养着,起码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比如宋朝历史上就有人工畜热养蝈蝈的记载。到明朝,养蝈蝈、斗蛐蛐已经比较普遍,明朝不是还出过一个“蛐蛐儿皇帝”呢吗?

几十年前有个动画片儿,相信稍微上点儿岁数的朋友小时候都看过,片名好像就叫《蛐蛐》吧?说的是皇帝爱斗蛐蛐儿,让百姓抓蛐蛐上贡,结果有个小孩儿把父亲好不容易逮到的蛐蛐儿弄死了,一害怕跳井自杀了。小孩儿死后变成了蛐蛐儿,不但战胜了所有对手,还惩罚了沉迷于斗蛐蛐的人。这个动画片就是根据明朝的事迹改变的,应该是出自蒲松龄的《促织》。

其实这部动画片对现在也有现实教育意义,因为前两年还听说有人将斗蛐蛐作为赌博手段,据说赌注还不小。这就是个玩意儿,养着玩儿还行,斗蛐蛐作为娱乐项目也没问题,但是指着它“发家致富”就不应该了(当然养蛐蛐、卖蛐蛐挣钱发家致富还是提倡的)。

原本对于全国来讲,养草虫儿的也不止北京,但是一般将蛐蛐、蝈蝈儿、油葫芦合称为三大鸣虫儿,而北京多了一个金蛉子,所以老北京叫四大鸣虫儿。这四大鸣虫儿里只有蝈蝈儿属于螽(zhōng)斯科,蛐蛐儿、油葫芦、金蛉子都是蟋蟀科,其中又以金蛉子体积最小。

金蛉子又叫金蛉或唧蛉子,北京话爱加儿音,所以也叫金蛉儿。但是写作金“铃”子就不对了,尽管这小家伙儿因为身体油亮如金、叫声清脆如金铃儿而得名,那也不能用这个“铃”,因为那是中药。金蛉子因为长得小巧可爱、叫声悦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家都知道,玩儿虫儿得有专门儿的家伙什儿,比如蝈蝈葫芦、蛐蛐罐儿、过笼儿之类的。

(这是出土的南宋时期蛐蛐儿过笼)

养金铃子也一样,有专门的器具,但是材质就比较多样了,像什么牛角的、竹子的、木质的、甚至包括现在有塑料的、有机玻璃的等等。但是金蛉子由于体态弱小,所以抵抗力也比较差,比较娇气,不太好养活,远没有蛐蛐儿、油葫芦和蝈蝈皮实,所以玩儿金蛉子的、相比于玩儿其他三大鸣虫儿,要少一些。

(金蛉子罐儿)

如果说金蛉子是袖珍版的蛐蛐儿,那油葫芦就是增强版的蛐蛐儿。金蛉子的体长不过7-9毫米左右,而油葫芦能达到20-30毫米。油葫芦又名结缕黄,北京人习惯读轻声,叫油户卤。油葫芦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人说是因为它身体油亮,仿佛从油葫芦里捞出来一样;也有人说是因为它爱吃油脂类食物,比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叫油葫芦;还有人说是因为其叫声如同从油葫芦里往外倒油的声音,因此而得名。

甭管怎么说吧,油葫芦的叫声最有特点,这是很多人喜欢它的主要原因。别看油葫芦和蛐蛐儿长得很像,但叫声区别很大,不像蛐蛐儿那么“屈屈”的叫,而是一叫一长串儿,发“呦呦呦”的声音,最好的油葫芦讲究十三呦。就好像人突然哪儿疼发出的声音,所以老北京人喜欢开玩笑,形容某人因为疼痛发出的呦呦声(含贬义):“瞧这小子让人打的,直学油户卤叫。”

说完了袖珍版和增强版,来说说蛐蛐儿本主儿。蛐蛐儿当属蟋蟀科的“代表人物”,因为它本身就叫蟋蟀,另外还有像促织、将军虫、斗鸡、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等等多种称呼,是四大鸣虫儿里名字最多的。同时蟋蟀的种类也很多,不但能叫,能斗,有的还能吃,据说在缅甸就有专门卖炸蟋蟀的。

(蛐蛐笼)

相比于其他三大鸣虫,中国人玩儿蛐蛐的历史也最长,从唐朝天宝年间就开始了。最早人们养蟋蟀就是为了斗,后来才发展成有人养着玩儿,光听声儿,不斗。斗蛐蛐要养公的,也就是后面两个尾巴的,母的后面多个产卵器,看上去好像三根尾巴,北京人管它叫三尾(yi)儿,小孩儿们更是戏称为“三尾儿大扎枪”,母的不打架。

玩儿蛐蛐儿最讲究的蛐蛐儿罐儿,什么瓷罐儿、陶罐儿、澄浆罐儿,制作蛐蛐儿罐儿最有名儿的当属赵子玉。以至于后来蛐蛐儿罐儿成了一种文玩收藏品。蛐蛐儿罐儿不讲究多少个,讲究您有几桌,如今您要是有一桌子玉罐儿,甭说一桌,半桌都好家伙了,再说邪乎点儿,您能有一个真的赵子玉都不简单了。

(这是子玉罐儿,仿的)

最后来说说蝈蝈儿,四大鸣虫儿里只有蝈蝈儿是绿色儿的(当然也有白的黄的甚至蓝的,不过以绿的为主),长得跟蝗虫有点儿像。蝈蝈儿也叫哥哥、蛞蛞、蚰子等,在我国分布也很广,种类也不少,像什么草白、山青、翠蝈蝈、铁蝈蝈儿等等。

北京这边儿爱玩儿铁蝈蝈儿,铁蝈蝈儿又叫铁皮蝈蝈儿、也叫京蝈蝈儿,因为通体深绿、发铁黑色而得名,主要出产在京郊山区,其中又以西山为主。铁蝈蝈儿个头儿大、叫声洪亮(当然是公的啊),从而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夏天养蝈蝈主要用草编或席编的小笼,讲究一点的也有竹子的,跟鸟笼子似的。

冬天养则用蝈蝈葫芦。北京这边儿最有名儿的讲究三河刘、一说是沙河刘,总之大冬天的怀里揣个蝈蝈葫芦,偶尔一叫,这对养蝈蝈人来说,是一美。您看出来了吗?四大鸣虫儿里,除了蛐蛐儿能增加一项娱乐活动——斗蛐蛐之外,其他三种全都为了听叫声。说了半天叫声,其实根本不是用嘴叫,而是这些小虫儿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先说为什么要听叫声?特别是冬天!鸣虫儿既叫草虫儿,也叫百日虫,有的叫夏虫儿,有的叫秋虫儿,因为它们的寿命只有春夏秋三季,活不过冬天。人们或秋天捉虫,或专门有人养殖,北京叫份虫儿,在家里养着,又喂食、又喂水,还得给它“买房”保暖。

(传说中的三河刘)

就是为了让它过活过冬天,好在冬景天儿里听它们鸣叫。这是因为过去的冬天太静了,人们除了风声听不到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不像现在,又有电视,又有电脑,又是手机的,想听什么声儿都有。过去是农耕为主,尤其是北方,冬天就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儿,没事儿可干。除了听人声儿(听书看戏)之外,想听点儿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太难了。

所以人们才通过养鸟、养虫来实现。再说说北京为什么这么多的爱虫儿之人?听说现在有专门的鸣虫协会,您别看我在这儿跟您聊还成,我不养虫儿,更不会份,所以我不是这个协会会员,但是我身边儿爱好此道的朋友不在少数。这主要是老传统,此风应当盛行于清朝。

那时北京云集了大批达官显贵,更有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甭说冬天农闲时节,一年四季他们也不用劳动。最后落下一个字:玩儿,变着法儿的玩儿,开头儿咱说了,琴棋书画叫四大雅,花鸟鱼虫叫四大玩儿,别看虫儿排在最后,但那是为了说着顺口儿,不表示他最不重要。

当然传承至今,也叫玩儿,但是早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传承,这里面门道儿还挺多的,我说的对与不对,欢迎您留言指正。或者您要是感兴趣,以后咱不妨分门别类的把它们单拿出来专门儿聊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日里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火药手
玩鸣虫——蝈蝈、蛐蛐、油葫芦,其中多少乐事
★★★鸣虫文化介绍类★★★
老北京的玩意儿——油葫芦
这种高级、贵族的玩法,特别适合冬天的你
古都闲趣忆鸣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