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人们用“大红大紫”形容显赫得意?看看古人的衣着就知道了

公服,指古代官吏在处理公务时所穿的服装,因只用于官吏,也称“官服”。公服的形制要比祭服、朝服简便得多,也省略了许多佩饰。魏晋以前,关于祭服、朝服的记载较多,魏晋以后,对公服的记载才逐渐增多。唐代公服制度较为完善,公服的形制采用袍制,两袖仍比较窄小,以服色、纹样、佩饰区分官吏的等级身份,对后世公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彩绘官吏俑(唐)。公服服色是区分官吏等级的标准之一,唐贞观四年( 630),公服颜色被定为四等:一至三品服紫,四品至五品服绯,六品至七品服绿,八品至九品服青。唐代的公服制度虽对服色的规定很严格,但在具体实行的时候,也可以变通。如果一些官吏的品级不够,但是遇到了奉命出使等特殊情况,经过特许可以穿用比原品级高一级的服色,俗称“借紫”“借绯”。

图为《阙楼仪仗图》中身穿各色袍服的侍从(唐)。紫色袍服,在唐代公服中最为贵重,“紫袍”一词也成为显官要职的代称。唐代元稹的《自责》有“犀带金鱼束紫袍,不能将命报分毫”的诗句。

击鼓乐伎纹玉带板(唐)。唐代官吏按照品级高低,穿用不同质料的腰带,并以腰带上的饰物区分等级。

鱼符是隋唐时朝廷颁发给官吏的鱼形符信,鱼符质料因官阶不同而有所区别。鱼符上面刻有文字,分成两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带。官员迁升或是出入宫廷等情况下,以鱼符吻合为凭信。

鱼袋是一种佩囊,用来盛放鱼符,系挂于腰部。鱼袋的颁发与鱼符相同,均由朝廷操办,宋代虽没有鱼符的制度,但仍佩有鱼袋。

《文苑图》[局部]周文矩(五代)。此图描绘了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任所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情景。

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明)。

图为明代公服。明代公服与常服分制,公服用于奏事、侍班、谢恩及见辞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品色服的颜色划分与等级制度研究
品级
唐宋元明清官员章服制度表
从明朝官服制度,看背后的礼法和文化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用颜色来决定尊卑的方法,为何后来失灵了
​清朝官吏的“九品十八级”:教你怎么从衣服上看他们的品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