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军小秘密——李鸿章与部下的矛盾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重建两年多的清军江南大营再次被太平军攻破,清廷在长江下游仅剩两处完土——冯子材勉强支撑的镇江和依靠西洋雇佣军拒外敌的上海。不久,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太平军上游重镇安庆。是时,躲避在上海的江苏巡抚薛焕、团练大臣庞钟璐等人公推太仓绅士钱鼎铭前往安庆求援,作申包胥泣于秦哀公之请。于是,曾国藩的门生、福建延建邵道台李鸿章被老师荐为援军统帅。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初,李鸿章率13营士兵约9000人先后乘坐雇佣的英国商船从安庆出发,前往上海抵御太平军并收复失地,从此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的部下也大都来自安徽江淮一带,因此被人称为“淮军”。

淮军创始人李鸿章

李鸿章投奔曾国藩之前,跟随他的会试座师安徽巡抚福济在庐州镇压太平军。福济带兵没打过像样的胜仗,驾驭部下却有很多花样,挑唆将领们相互猜忌,以达到控制目的。李鸿章耳濡目染,将学会的这一套手段尽数用在淮军将领身上,不使部下和睦相处,用他自己的话说“时时以不肖之心待人,以防众人合而谋我!”

淮军诸将与李鹤章的矛盾

早期淮军班底中坚人物主要有在安徽办团练的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周盛波兄弟、张树声兄弟以及太平军降将程学启等人。李鸿章五弟李鹤章时为淮军前敌总指挥,入则出谋划策、出则调兵遣将。实际上,李鹤章军事才具极为有限,因此很为淮军诸将领看不上。在湘军中不得志的郭松林、杨鼎勋跟随淮军奔赴上海,起初为李鹤章部下偏将,屡立战功后逐渐轻视主帅,经过刘铭传等人拉拢,合力排挤李鹤章。李鸿章也知道五弟才具平常,又遭诸将嫌弃,于是让李鹤章另统一支偏师,之后刘铭传等人独立成军,不相统属,只由李鸿章直辖。对于淮军的这次人事变动,有人评论说“铭军、盛军、鼎军、树军本来像没有翅膀的鸟,如今有了郭、杨两人的加入,就可以一飞冲天了。当然,淮军也由此开始从湘军中逐渐蜕变出来。”

李鸿章与程学启的矛盾

程学启耻于太平军降将身份,兼且投降后妻儿皆被太平军报复所杀,与太平军作战时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是淮军有名的悍将。程学启最心狠手辣的举动就是在苏州杀了投降的太平军四王四天将,当时投降的太平军约有十万之众,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此前太平军就有降而复叛的先例,所以有“受降如受敌”的说法。因此,在程学启的建议下,李鸿章杀掉开城投降的四王四天将,又杀了两千多抗命不从的太平军战士,彻底解决了降将带来的后顾之忧。但李鸿章毕竟是读书人出身,虽然同意了程学启杀降,却偏偏于心不忍的怼了一句“君亦降人矣!”一下子戳中程学启的痛处,脸色顿时极为难看,转身而去。后来程学启进攻嘉兴时,被太平军的洋枪击中胸口及太阳穴,伤重不治,口中反复呓语“君亦降人矣”而死,可知李鸿章无意间一句话让他抱憾一生,至死不释。

李鸿章与吴长庆的矛盾

袁世凯的伯乐吴长庆与李鸿章是姻亲,但是两人却不太对付,缘于李鸿章轻视吴长庆。当刘铭传等人独立成军时,同为老资格的吴长庆的庆字营却划给了刘秉璋。刘秉璋也是个厉害角色,是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学生,后来官至四川总督,也是淮军中除李鸿章外唯一的翰林出身。好在刘、吴两家是世交,刘秉璋也能知人善任,相处尚算融洽。后来吴长庆因军功被保至副将,按清代惯例二品以上官员皆是红顶子,副将是从二品武官也在此数。李鸿章看到军功保案,跟刘秉璋开玩笑说:“你部下最平庸的人,现在也可以戴红顶了!”这话后来被吴长庆闻知,极为愤怒。淮军将领倚重于李鸿章的后来大都出任封疆大吏,如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潘鼎新任广西巡抚、张树声任两广总督、刘秉璋任江西巡抚等。但经此事后吴长庆却独树一帜,开始结交朝贵为声援,笼络文人以通生气,却由于没有受到李鸿章的鼎力推荐,至死没能出任方面大员。

袁世凯的伯乐吴长庆

李鸿章与吴毓芬、吴毓兰两兄弟的矛盾。

吴氏兄弟起初跟随李鸿章父亲李文安在合肥办团练,加入淮军时隶属于程学启,以“华字营”行于军旅。淮军攻打嘉善时,“华字营”与刘秉璋亲庆军因抢功发生纠纷,那时程学启已死,刘秉璋以势压人,将“华字营”统领吴毓芬绑起来抽了几鞭子作为惩戒。吴毓芬找到李鸿章告状,说:“我已积功保至道台衔,大清开国两百多年,从没听说过可以鞭打道台的,大帅你要替我做主!”湘淮军的惯例是只看军中级别,从不以朝廷官阶定身份,吴毓芬是营官,而刘秉璋时为统领,级别高于吴毓芬。因此,李鸿章责备吴毓芬说:“你好歹也读过几天书,不知道在军中要服从军法吗?”吴毓芬气愤不过,不久即辞别归乡。

过了一段时间,李鸿章偶遇“华字营”某军官,忽然想起吴毓芬,便问说:“主将跟你有书信往来吗?”那名军官也是死心眼,说有往来,并从袖中拿出给李鸿章过目。李鸿章看后盛怒不已,信上说:李宫保这个人不值得相处,你们瞅机会也溜之大吉吧。此后,李鸿章绝口不提吴毓芬。

吴毓芬走后,吴毓兰代替其兄统带“华字营”驻扎扬州。同治六年冬,东捻军领袖遵王赖文光突破六塘河防线,沿运河南下淮安、宝应,围剿的淮军诸将穷追不舍,吴毓兰在扬州瓦窑铺设伏,一战而擒赖文光。《清史稿》对此评价说:低阶小官吴毓兰以擒获巨憝显名。功名之际,遭际固难测哉! 但是这桩大功劳并没有给吴毓兰带来显赫地位,官阶依然是道员候补,几乎原地踏步。后来有人问李鸿章:“吴毓兰立此大功,为何没有赏赐?”李鸿章说:“时间太久,大概是朝廷忘记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晚清时期淮军十大名将,你觉得谁最厉害?
淮军将领张树声
李鸿章麾下五大猛将:刘铭传排第二,其中一位是太平军降将
文汇报
他承袭父爵入仕途,协助李鸿章创办淮军,终成一代儒将
淮军四大金刚,他混得最差,却影响最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