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的乱世一,周朝分封统天下,春秋分裂为兼并,血雨腥风多黑暗

上集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五大乱世:春秋战国、三国鼎立、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和清末民初的军阀割据。

何谓乱世:乱世是指种种原因导致中央政权缺失,如三国鼎立、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或是中央政权执政能力太差、政治威望太低、军事力量薄弱,无力有效控制地方,从而导致诸侯割据、军阀称霸、枭雄混战,如春秋战国、清末民初。它们都满足了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持续时间较长;二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乱世乱象:每一次乱世都是一次重新洗牌,再次整合,有人称它为融合;每一次整合都是血与火的洗礼。从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到百年前的清末民初无一不是这样。全部的乱象无法用惨烈,悲壮、残酷之类的字眼来描述,满目只有昏天黑地,血雨腥风,掠夺杀戮,哀鸿遍野。

我们先从春秋战国谈起。

要说春秋战国就不得不谈谈周朝始末。

周朝:武王伐纣,灭商兴周,封邦建国,统天下于一尊,历经近800年,最终被西戎霸主秦国所灭

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共计791年。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514年)。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现今的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现今的洛阳),称为东周。东周前242年为春秋,后272年为战国。

简言之,周朝以周平王东迁为节点,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分为春秋与战国。

周国在周文王作首领的时候,由于统治政策得当,周国势力逐渐强盛,这里当然离不开姜子牙的帮助。文王姬昌死,武王姬发上,继续重用姜子牙,国力进一步壮大,公元前11世纪,武王亲自率兵伐纣。牧野之战,周军大胜,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亡,周朝立。

周朝疆域最大的时候,东北抵辽东半岛,西北达陕西南部一带,南边直取长江。

周朝建立后,以血缘为基础,兼顾功臣、旁系,分封了71个诸侯国。周国国君姬发自封为王,为各国共有的主子,也就是中央,简称共主。其它诸侯国国君,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属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为王。

分封制将一些功臣和宗族分散到各地掌权,一来利于周天子的中央集权管理;二来利于国家领土进一步的扩张;三来让这些诸侯国保卫养护周王室,圈住周朝的疆域。

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姬发没想到的是,东周之后,他的王室子孙们对内争斗不停,对外不思进取,根本无心也无力管束那些势力已经壮大的枭雄。诸侯之间经常不断为相互兼并而爆发的战争,反而使得周天子成了事实上的小弟,最后被秦国所灭。分封制给周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但也有人说,分封制就当时而言利远远大于弊。因为它平衡了各方面的势力,并将其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周朝存在了近八百年之久,分封制功不可没。

周王朝传世国君32代37王,最后一位东周国君周赧[nǎn]王(公元前344年~前256年)面对秦朝的铁骑,无力抵挡,郁愤而死。最终,秦昭王占领了王畿并摧毁了东周王朝。近八百年历史的周朝正式宣告结束。

春秋战国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打破分封兼并他国。

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凡242年,43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80多起。在杀戮与毁灭中,文化事业却异彩分成,欣欣向荣, 老子、孔子、孙子、鬼谷子、墨子,居然都是那个时代的文人。

前一节讲到,周朝建立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分封制的优点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管控,巩固了国家政权,维护了社会安全。同时平衡了各方面的势力,缓和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皇权得到强化,国家有了凝聚力。

但是,分封制的内核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国家形式,中央的直接管辖范围有限,一些大规模的国家行为,如抗击外敌,则要依靠各诸侯国的力量来完成。保卫王室的责任,也是由各诸侯国分担。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上的联系逐渐淡化,诸侯国对中央的服从度逐渐降低,而中央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此进行控制,于是国家的分裂,诸侯之间的争夺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西周维持了275年。前期,西周王室高举着以理服人的旗帜,与各诸侯国相处得还算融洽。末期,出了个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废黜原王后,摆免嫡太子的周幽王。被废王后的娘家人,不满周幽王的作为,就联合了西夷犬戎(古代的游牧民族,居住于现今的陕甘一带)攻打周幽王。结果犬戎杀死了周幽王,占领了镐京。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就此覆灭。

发动了内战的王后娘家人,有力引狼入室,无力赶狼出境。踩着周幽王的尸骨上了位的嫡太子周平王,只得迁都至洛阳,始称东周。周平王因为被怀疑是杀父抢权,在诸侯各国面前丢掉了王室的威信和颜面。自那之后,东周势力渐弱,中央大权旁落,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管理控制权。于是中国大地上群雄纷争,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战争频发。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死,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有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史称'春秋五霸'。到春秋末期,还存在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越,燕,晋,及其他一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如,鲁,郑,宋,卫,许,蔡,等等。

但是奇怪的是,在数百年昏天黑地的杀戮、争霸、兼并、毁灭中,各地的文化事业却异彩分成,欣欣向荣, 老子、孔子、孙子、鬼谷子、墨子,居然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由于他们的存在,中华文化绽放出了有质感的灿烂。形成并总结出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供后人继承、发扬、评说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外交等的架构。

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它确确实实就在那个时代发生了。或许是因为各位诸侯势力竞争的需要,亦或是周朝的历时实在是太长了,给了文人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和评价的空间。 他们可以著书立说,可以争辩讨论,于是在战争基础上呈现出诸子活跃,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本集完。中集:有一种残酷叫战争,有一种精彩叫文化,二者交织构成春秋的绚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纷纷扰扰春秋战国史,东周为什么苟活良久而又无法中兴
历史上东周是被谁灭亡的?怎么灭亡的?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案(精品,含答案)
东周为什么要划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中国古代-周朝历史事件 ( 约公元前1046~249年)
秦朝到清朝这些朝代都是叫朝,为什么不叫国。春秋战国的国家为什么叫国不叫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