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集权于皇帝,下纠察百官,北宋谏官如何成为王朝的“神辅助”?

不管是君主专制的古代,还是社会主义的现代,一位再英明盖世的君主或者再卓越明智的领导人,都不能缺少得力助手。好的大臣和下属,让命令和政策顺利传达实施,高效率的收集信息传递信息,解决百姓人民生活难题。不过任何一个时期,既有好的下属忠肝利胆,也有奸臣妄言,所以在提拔能人贤士过程中格外谨慎严格。

了解朝代史实后我们会发现,国家因为奸臣当道而覆灭不足为奇,导致君主提防官员,防患未然。但是也有把官员的长处发挥利用到最大化,来达到治国安邦目的的,比如北宋时期的台谏官,就是君主的“神辅助”!

北宋兴盛文人风气,所以士大夫进入朝廷做事的气氛高涨,台谏官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台谏从最开始利用奏章禀告,到后来上殿面奏,都可以看出他在皇帝心中地位的提升。台谏的职责所在就是检察,既能让君主及时了解到民间疾苦,又能纠察贪官污吏,为皇帝排忧解难,分担工作。

所以台谏能够成为北宋皇帝的“神辅助”,有他的独到之处。不过台谏又是怎样进行自己的监察工作,发挥自己“神辅助”的功效呢?

一、基于监察制度中的北宋台谏官,谏言监察职能合一

1.皇帝独掌监察,台谏合一,维护君权,限制官权

关于监察权,并不是北宋时期新兴的职能,只能说北宋巧妙的对监察权进行了融合,变成了更加有利于君主统治的“利刃”。

首先监察官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是相对完善成熟的一种官职,北宋以前监察权分配给两种官员:一是御史,负责监察弹劾的对象是百官公卿,二是谏官,负责规谏君主政策法规。之所以说北宋巧妙融合了监察权,就在于他把御史和谏官合二为一,台谏官员既能弹劾也能谏议!

北宋皇帝开这样的先河不是一时兴起,其中奥秘在于历史沿革中君弱臣强的普遍性。君弱臣强使得皇帝没有绝对的权力,甚至还要惶恐被架空或者夺位,所以为了未雨绸缪,北宋君主赋予了台谏官更高的权力。

其中第一项权利就是台谏官不仅可以弹劾百官,还能弹劾丞相,丞相在以往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可能会擅自作主,损害君主权利,所以台谏的监察杜绝了丞相后患,并且北宋的台谏官监察仅用于百官公卿,对皇帝并没有实质约束,进一步加强了君主集权。第二项权利,台谏官的管辖范围不再被硬性限制,他甚至拥有论事权和考察权,罢免不学无术的官家子弟,审查存在疑点的民事案件。

台谏合一,便利了皇帝监察,加强了君主集权,提高了办事效率,限制了官权。这些作用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君主更好实施权利,辅助君主管理政务和大臣。

2.台谏官由皇帝钦定,只对君权负责,相对独立

因为是北宋君主为了实现君主集权,加强监察而设立的台谏一职,所以让台谏官员因皇帝而有,为皇帝做事就成为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步骤,否则就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台谏官员,因为具有监察百官公卿、弹劾罢免的权利,所以在朝廷之上一直有着控制朝政舆论的作用。

为了让这舆论作用永远不会和皇帝处在对立面,对君权负责,北宋皇帝从丞相手中重新拿回了对台谏官的任命权,钦定台谏官的人选。因为在隋唐时期就有案例,当御史谏官的任命权在丞相手中时,丞相很可能会暗自剥削其监察实权,让皇帝得不到确切的信息,从而权利被架空,政治风险剧增。

北宋皇帝总结经验,吃一垫长一智,钦定的台谏官都是从学士、御史中选取,而但凡是经由丞相宰相举荐,或者和丞相是亲戚朋友的一概不予受理,这样的做法对于防止宰相专权起了重要作用。

台谏官员有皇帝钦定,最早就是开始在宋代,因为其明智有效,后期一直被沿用,到了元朝最终被完善,可见其受到历代皇帝认同追捧!由此可知,台谏官只对君权负责的原则和相对独立的地位,是他顺利进行监察工作的一大保障。

3.台谏官监察百官,自省自身,适当出巡,为帝谋事

台谏官在北宋的高地位,可以说是除了皇帝,没有人可以威胁到,那么他们监察百官甚至宰相,为皇帝提供最直接明确的消息,怎么才能保证台谏官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瞒报谎报呢?为了尽量的解决这个问题,以往也做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比如元丰六年,设置都司御史房,专门负责弹劾御史,让两个部门人员相互牵制,最终皇帝获益。

到了北宋,负责监察这些监察官的是监司官,并且在监司官监察的同时期,检察官也可以监察监司官,就形成了上级监察下级,下级监察上级的规律,使得他们相互制约,相互挑刺,最终完美监察系统。

除此之外,北宋还规定巡制法规,内容就是各路监司官每一年都需要出巡自己管辖的所有地区,并且严格要求了出行人数、日期和待遇,由此可见其重视程度。对于没有严谨完成监司官任务的人,相应的惩罚少不了,依据轻重缓急,处以罚金或者刑法的惩罚。

一环又一环的监察程序,使得台谏和监司官都能更加约束自己,自省自身,同时巡查的制度规定还防止了监察官同当地的官员暗中勾结,危害朝廷!

北宋看上去接近完美的监察机构,其实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先前所讲,北宋的台谏虽然由皇帝钦定,杜绝和宰相勾结,但是为了方便和提高信任度,往往是从御史中承等官员中任选兼职,这会使得台谏在遇见自己所属部门的奏章时心生侧影之心,不能秉公处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以想象,所以北宋皇帝也一直致力解决,到了神宗元丰年间最终得到妥善处理。

所以最后,台谏成为北宋统治者神辅助的又一理由就是,他们不仅监察百官,还能自省自身,适当的出巡,防止官员勾结,专心为帝谋事。

从这三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北宋的台谏就是为了皇帝集权,为皇帝监察百官而设立的,并且在严格筛选和管理之下,台谏只为皇帝办事,且背叛皇帝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台谏官员又怎样发挥自己“神辅助”的作用呢?

二、纵观台谏官在北宋的神辅助

1.从上疏面走到新的轨道,台谏官在谏言的路上能为君分忧又能权力掣肘

宋代台谏官员,不仅权利扩张,职能合一,还有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就是其言事的途径。宋以前,谏官想要言事,都得通过“上疏”,所谓上疏,就是指其奏章需要经过专门的人员审核,确定没有问题,所言有一定意义后才会呈递给皇帝过目。到了宋代,台谏言事虽然也有上疏的办法,但是主要途径已经从上疏变成了面奏

宋朝时期,不管内部政治还是外界军事,都遇到了焦灼的临界点,各个方面都弊端日益凸显,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解决紧急的形式问题,当年仁宗亲自挑选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四位敢于直言不讳的官员作为谏官,从此谏官可以上朝廷议事,指正天下不足。

自仁宗以后,台谏官敢于直言,奏事的频率上增,不仅是谏官言事途径的扩展,还是君主便利获得建议的一大方式,让君臣之间能够更加方便深入的沟通交流,较少朝廷的错误决策。

由此我们可知,台谏官发挥自己“神辅助”作用的第一办法就是言事,从上疏到面奏,台谏官在建言献策的路上既能为君主分担忧虑,又能加强君主集权。

2.台谏官督察,防治官吏“文治”

台谏官其最重要的辅助方式离不开他们的监察任务。我们已知台谏官的权利扩展,不仅拥有对官员的监察权,还有论事权和审理权,他们广泛的监督手段让地方官吏不得不加强管理,细致惯例,以免被抓到把柄,毕竟在宋朝,对于主管人员的法律法规也相当严格。

宋朝有规定,如果所属单位或者本单位的官吏有违背法律行为,主管人员知而不报与其同罪,毫不知情减等问罪,与其同谋更要加重处罚。所以官吏更加不敢掉以轻心,也就杜绝了一些地方官吏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文治”。

其次,完善的监察法治,几乎让除皇帝以外的所有大臣官吏都受到了约束,指不定有哪位台谏或者同职竞争者正暗里调查,以求抓到你的把柄!且为了防止出现台谏办事不力的现象,北宋还特别的规定,监察官每月至少上奏一次,总要憋出一些东西来才行。所以为了在皇帝面前有话可说,监察官也得一改懒惰,积极监察了!

由此我们可知,台谏官的督查职能不局限在台谏官本人,他的监察渗透了每一个阶层,没有哪位领着官饷的官吏可以独善其身或者不作为!防止了贪官,还防止了“文治”。

三、结语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北宋的台谏官是以往历朝历代的监察总和,他把御史和谏官的职能合二为一,把监察任命权从宰相手中夺回,让台谏官成为了忠于皇帝,效于皇帝的左右手,也是君主集权的最好工具!

另外台谏官基本包揽了全社会的监察工作,可以让官员自觉遵守规则和道德,让宰相不再威风凌凌,凌驾于皇帝之上,也让贪官污吏、不学无术的豪门子弟无处遁形,他们的这些作用岂不就是统治者的“神辅助”?并且北宋台谏官的诞生,不仅为北宋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其影响还在之后的元明清时期,都从中受益匪浅。所以台谏官的出现是改变历史的一大里程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面御史是怎么炼成的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思考
中国历史上的反腐
中国古代监察法的历史价值
历代巡视与巡察
论述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沿革及其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