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斝卣罍觯盉”你能读出几个?谈酒桌文化≠酒文化,说说酒与酒器

近日,“掌掴敬酒不吃的新员工”事件给中国传统的“酒文化”蒙上了阴影,大众谈“酒”色变,年轻人对“酒”嗤之以鼻,甚至将“酒桌文化”等同于“酒文化”,岂不知二者大相径庭、迥然不同。 “文化”一词本显中性,在不同群体看来,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发展也有舍弃。实际上,酒之功过从其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 这个系列大致分为五个部分:酒的历史,酒与酒器,酒的礼德,酒的艺术,酒桌文化≠酒文化。

今天我们聊一聊酒与酒器。

酒器是酒的载体,酒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酒器的发展变化。

甲骨文中酒字的写法有两种,一是酿酒器具“酉”的单体象形字;二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间是一个酒瓶,两旁是溢出的酒液。后来经过演变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的演变,最终形成现代的“酒”字。

甲骨文“酒”字

现在,大家看看“酌、酿、醉、酣、醇、醒”这几个字,发现什么共通之处了吗?是不是都有“酉”,它表示酒坛。郭沫若曾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说“‘酉’乃壶尊之像也”。

甲骨文

从文字上来看,那时的古人喝酒是不是只能抱着酒坛喝?非也。古人还发明了一系列酒器方便使用,单从新石器时期出现的陶制品到商代殷墟“妇好墓”的随葬青铜酒器,就达十多种。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酒器有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

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些酒器的称呼,在造字时居然一个都不要“酉”旁。而这些字看到时还只能佯装懂,有些读都读不出来,如“角、斝(jiǎ)、盉(hé)、觥、卣(yǒu)、尊、爵、壶、彝、罍(léi)、觚(gu)、觯(zhì)”等。

爵杯一组

因此,我很怀疑古人在设计酒器时,就作了“你可以批判酒,但是不能批判酒器”的打算,但凡与酒后发生的行为或与酒味道有关的要“酉”,而按照一定的容量来设计承载酒体的酒器,只起到示量节饮的作用,与“酉”无关。大体意思就是“醉酒”“醒酒”都行,反正酒器就是个装酒的,不管它事。

实际上,从当时种类繁多的酒器可以看出,商代酒器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每件酒器都有其专项用途,并向礼器的方向发展,直至上升为身份乃至权力的象征。到周朝初年的酒器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只是在酒器造型以及纹饰上有所变化。

两汉、魏晋时期出现了陶瓷和漆制的酒器,这时还出现了耳杯,又称“羽觞”“羽杯”等,耳杯通常的形状为椭圆形,平底,两侧各有一个弧形的耳。这已经与很接近我们现代常用酒具的形状了。

汉代玉制双耳杯

之后,历经唐朝的金银酒具, 宋代的玉器酒具, 明清时期的陶瓷酒具一直到现在玻璃等材质制成的壶、杯、盏、瓶等,我们发现除了材质变化以外,形状再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稍有区别的是变得矮墩、能装酒和方便实用。

玛瑙制双耳杯

这里要单独把“爵”拿出来说一下,因为春秋、战国的电视剧里,我们常看到它,古人一手举“爵”,一手用长袖遮掩而饮。但在商周时代,爵并非饮酒之器,《说文》里“爵,礼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chàng)酒。”《礼记》“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早期的爵既细且长,并不适用于饮酒,更适合于倒酒浇灌。就像现在大家看到祭祀英烈一样,举杯端正,鞠躬,而后将酒杯放低,缓缓洒于地上,主要起到这个作用。

实际上,到西周中期,一些青铜酒器逐渐退出,不再使用,从“爵”之后,青铜酒器开始慢慢地减弱祭祀的功效,设计与制作上更加注重实用。

酒器变迁的过程也伴随着酿酒工艺的进步和酒类品种的增多,其背后的讲究也越来越多,仪式感也越来越强。

左为夜光杯,右为犀角杯

喝汾酒当用玉杯、玉碗,能增酒色;饮关外白酒,要用犀角杯盛之,更添醇美;饮葡萄酒须用夜光杯,这样酒色便与鲜血无异,饮酒有如饮血,更添豪迈;米酒浅薄,须用大斗;饮百草酒要用古藤杯,以助药性;绍兴状元红,最好用古瓷杯才有韵味;梨花酒配翡翠杯;玉露酒用琉璃盏等等……

而仪式感的背后,也蕴藏着中国古人对酒“礼”与酒“德”的深刻理解……

小伙伴们,对酒与酒器的简析你可满意?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咱们聊聊古代的酒文化!
目前出土仅有一套的西周青铜酒具,竟身在他乡近百年……
酒喝了半辈子,酒具你都认不全,不算喝酒人
中国古代酒文化
酒的器具
葡萄美酒夜光“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