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宋辽澶渊之盟

宋辽澶渊之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和议。究其根源,可以回溯至五代十国时期。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岁贡绢帛30万匹、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的条件,在汴(今河南开封)建都称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自此以后,中原王朝长期失去了北面防守的屏障。辽国以燕云十六州为跳板,多次南侵。

(所谓燕云十六州,所辖范围相当今以北京和山西大同为中心,东至河北遵化,北迄长城,西界山西神池,南至天津、河北河间、保定及山西繁峙、宁武一线以北)


947年1月,后晋被辽国所灭。乾祐四年(951年),刘旻在太原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史称北汉。北汉据有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河北部分地区,向辽国称“侄皇帝”,被辽国册封为“大汉神武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二月,宋太宗赵匡义亲征北汉,辽国出兵救援,大败于白马岭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关城)。同年,北汉英武帝刘继元降宋,北汉灭亡。宋军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乘胜追击,围攻了辽国南部地区的重镇南京(今北京)。宋辽两军大战于辽南京城北的高粱河,宋军败北。高梁河之战后,宋辽两国多次会战,互有胜负。

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宋辽两军在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展开大战,宋将王继忠被擒。后来,他在宋辽两国关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太后萧绰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以南的十个县为名,发兵南下。需要说明的是,瓦桥关位于宋雄州(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一直是辽国与北宋边界争夺的要地。辽军进入北宋境内,攻破宋军守备的德清军(今河南清丰)、通利军(今河南浚县西北)等,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因此,后世称这次战争为澶渊之战。

景德元年十一月,辽军兵锋直指北宋在黄河北岸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军民。真宗在寇准一再催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大将萧挞览率游骑进攻澶州,被宋军床子弩(带木架的大弩)射杀,辽军士气大挫。

客观地说,宋辽双方都有议和的动机。对于辽国而言,辽军深入北宋境内,后方补给吃紧。同时,为了防止被宋军夹击,辽国也倾向于和议。从宋朝的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鏖战,宋辽两国谁也没有能力消灭对方。从辽太宗耶律阿保机建国到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国已经在燕云十六州经营了四代。其间,辽国重用汉族士人,以汉人官员治理汉人,其中较为知名者包括康默记、韩延徽、王郁、赵延寿、赵思温、张砺、高勋和李擀。在这种情况下,北宋即使在澶州之战中取胜,也难以收复燕云十六州。



辽国派飞龙使韩杞与北宋代表曹利用正式开始议和。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宋辽双方缔结盟约。盟约规定,宋真宗和辽圣宗兄弟相称,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北宋向辽国每年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之为岁币;沿边州县各守旧界,双方人户不得相互侵犯;对逃亡之人,必须互相遣送,沿边不得增修城堡或改易河道。

前文提到的王继忠,对于达成澶渊之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继忠是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王珫是北宋的武骑指挥使,曾镇守瓦桥关。王珫去世时,王继忠年仅6岁,补东西班殿侍。宋真宗继位前,王继忠就侍奉其左右,因恭谨厚道得到了宋真宗的信任。宋真宗即位后,王继忠的官职接连升迁,补内殿崇班,历任殿前都虞候,领云州观察使。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王继忠屯驻在定州的望都。同年5月,辽军进攻定州,王继忠率领轻骑兵侦察辽军,在望都和康村与辽军遭遇。王继忠奋战突围,力尽被俘。宋真宗闻讯,以为王继忠已经殉国,追赠其为大同军节度使。

王继忠被俘后降辽,被辽国任命为户部使(掌管赋税、度支、盐铁等事),娶辽国的汉人功臣康默记的族女为妻。宋真宗得知此事后,认为王继忠是力尽被俘,并未追究他的家人,依然任用他的4个儿子在北宋为官。后来,辽国加封王继忠为左武卫上将军,摄中京留守。澶渊之战时,王继忠受到宋辽双方信任的特殊身份,使其成为促成议和的关键性人物。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依然信任王继忠。比如,《宋史》和《辽史》不仅有他的传记,还给予他较高的评价。北宋每次派使者到辽国,都会携带皇帝给王继忠的赏赐。辽开泰二年(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王继忠被辽国任命为中京留守,检校太师;开泰五年,封琅邪郡王;开泰六年,进封楚王,赐国姓耶律,改名显忠,后来又改名宗信;开泰八年,王继忠被辽国任命为为南院枢密使,直到太平三年(1023年)“退休”。

澶渊之盟后很长一段时间,宋辽边境地区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高峰,辽国也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这对双方的休养生息和人民安定是有益的。有人认为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看:宋在澶渊之盟之后一百余年里,通过边境贸易从辽国获得了可观的贸易顺差。换而言之,辽国的国力因持续的贸易逆差而消耗。辽国为了缓解贸易逆差而加重赋税,激化了国内主体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矛盾,为后来女真族崛起和金国联宋灭辽埋下了伏笔。
澶渊之盟后很长一段时间,宋辽边境地区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高峰,辽国也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这对双方的休养生息和人民安定是有益的。有人认为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看:宋在澶渊之盟之后一百余年里,通过边境贸易从辽国获得了可观的贸易顺差。换而言之,辽国的国力因持续的贸易逆差而消耗。辽国为了缓解贸易逆差而加重赋税,激化了国内主体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矛盾,为后来女真族崛起和金国联宋灭辽埋下了伏笔。(本文作者:陈锴,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平曙光
澶渊之盟是最完美的结局?辽军猛进,萧太后为何要议和?
澶渊之盟——华夏积弱的源头
“澶渊之盟”不是城下之盟?
《宋朝史》——公元1003年望都之战:王继忠被俘 2022-02-26 20:4415阅读 · 2喜欢 · 0评论 位面之子秀秀
宋军秘密武器让辽军主帅意外身死——《澶渊之盟》的签订其实也偶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