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维中国通史」第三十八讲:魏晋士人喜欢吃药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要讲一个很特殊的话题,那就是关于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他们是如何吃药的?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呢?因为中国古代文化当中,一直以来都有神仙崇拜的传统。

很多术士都相信能够炼出长生不死的丹药,并且不少皇帝也比较迷信这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汉武帝,曾经派人到寻找灵丹妙药,为此大费周章,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出海。

所以,术士迷恋长生之药,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期就一直存在,并且它跟房中术也有关系。这种药从效果来说,不仅可以成仙,而且对房中也有帮助,能够起到壮阳的作用,能够让男女双方享受更极致的情欲。

并且吃丹药,再加上正确的房中技巧,能够延年益寿,甚至返老还童,成仙得道。

到了东汉初期,著名的术士魏伯阳开始创立一套完整的炼丹方法,以丹砂、铅、汞为原料,根据天地运行周期,从而炼出丹药。

在古代,丹砂是一种药物,主要物质是硫化汞,红色的粉末,外燥内寒,具有催情壮阳的作用。

但是这种炼丹吃药的传统,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并不普及。这主要是因为这种丹药本来就是术士之间秘密相传,而且炼法困难,一般人很难知道。

可是,到了魏晋时期,吃药的风气开始普及起来,但是当时士人所吃的药是一种叫“五石散”。所谓的“五石散”是指由五种石质原料构成,分别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

五石散原料

这个方子虽然流行于魏晋,但是当时的记录丢失了,最早的记录是在唐朝的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里面。

从这个原料上就能看出来,这五种原料,含有化学物质硫磺、碳酸钙、二氧化硅等,从中医药性来说,硫磺是燥性,碳酸钙、硅化物之类是偏向凉性的。

所以,这种药物,吃上去刚开始会全身燥热,但是里面凉性物质又有安神的作用,整个“五石散”既能够驱除体内寒邪,又能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相传“五石散”的发明者是东汉末期的医生张仲景,本来是为了治疗伤寒病症,只是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出来,但是最早将“五石散”推广开来的是曹操的女婿何晏。

何晏这个人,是当时的名士,是东汉末期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氏被宦官灭族之时,他还非常幼小,幸免于难。

而他的母亲因为貌美被曹操收纳为妾,他也就成了曹操的养子。何晏这个人非常聪明,文采飞扬,能言善辩,容貌俊美,曹操非常疼爱他,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但是何晏这个人非常好色,身边姬妾非常多,沉溺于房中无法自拔,偶然的机会尝试了“五石散”这个东西,试过之后,药性大发,能够让自己性能力大增,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何晏用此药,最初可能是为了治病,但是后来显然是为了壮阳。

但是五石散含有的紫石英、硫磺,有一定的副作用,吃完之后会全身燥热,精神亢奋,血液循环加速,皮肤容易碰破,不能穿很厚的衣服,只能穿很宽松的旧衣服,不能穿鞋袜,防止把脚磨破了,只能光脚穿着木屐。

还有只能吃凉性的食物,还要喝酒并且需要不断地走着,促进药性散发,这种情况叫“行散”。并且因为吃完药,必须吃凉的食物,所以,这种药又被称为“寒食散”。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看到洛阳城中的何晏经常在城中不停地奔走,身边众多仆人美妾簇拥着,梳着发髻,穿着宽大轻薄的衣服,穿着木屐,走起路来飘飘然感觉,他皮肤本来就很白,再加上药性作用下,脸色白中透红,容貌异常俊美,说起话来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自然是如同仙人一般。

何晏以他的出身、容貌、才华、风姿,很快成为了众士人效仿的对象。

所谓的魏晋风度,也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俊美公子,吃着药、喝着酒、聊着玄学,成为魏晋时期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并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东晋。

有着何晏作为“代言人”的五石散很快成为洛阳城中显贵士人的必备药品,而“吃药”就成为当时的时尚。并且,吃完药之后,又在酒的助兴之下,全身燥热,言行放荡不羁。

五石散还有一系列负面作用,比如会上瘾,而且出现种种幻觉。最典型的就是嵇康,喜欢吃五石散,吃完之后有次饮酒,碰到苍蝇飞过来,他以为是敌人,拔剑就砍,结果乱舞了一顿也没有砍刀。

可见,在药和酒的作用下,人会变得癫狂,甚至神志不清醒。

这个虽然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但是也为这些名士的荒诞行为提供了一些借口。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也非常喜欢吃药,他在晚年因为声望很高,被西晋造反的齐王司马冏抓了过去当幕僚。

当时,司马冏战败,正犹豫如何办。

这时候王戎建议步入退兵,这下子引来了司马冏大怒,他们早就对整天行为颠三倒四,什么也不管的王戎不满了。

于是,劝说司马冏大怒,这时候王戎立马心生一计,假装药性发作,手舞足蹈了起来,希望如厕。

无奈之下,司马冏就等他入完厕之后再杀,可是等来等去等了好半天,王戎仍然不见回来,就派人去查看。

这时候才发现,王戎掉进粪坑里去了,司马冏将他捞上来之后,王戎全身屎尿,一身恶臭,朝堂之上众人哄笑,司马冏也就赦免了王戎。王戎也就由此得以保全。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魏晋当时的吃药,已经被上层视作寻常,见怪不怪,并且对吃药之后种种言行也就不大在意。

所以,对于不少名士来说,吃药、饮酒,反而在当时混乱的时局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五石散和道教所炼的丹药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硫磺、二氧化硅等物质,但是后来道士所炼的丹药主要成分是硫化汞。

道教的丹药又被称为外丹,目的是为了成仙,而五石散显然是为了驱除寒邪,并且有促进情欲的作用,似乎也没人相信吃了五石散会成仙。

而道教的丹药则有很复杂的方法炼制,是道士们之间秘密相传的技术,跟普遍流行的五石散是完全不一样。

但是魏晋时期,上层喜欢吃药的风气却影响了后世,从北魏一直到唐朝,宗室都有吃药的传统,但是他们所吃的则主要是道士所炼的丹药,关于这个话题,到唐朝时候还会继续讲到。

但是无论如何,魏晋士人吃五石散的传统则是影响了整个上层社会的风气。

魏晋的名士行为举止跟传统士族完全不一致。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言行、生活方式上,何晏为首的名士和东汉以来的传经的世族都有着巨大的冲突。

这两种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构成了独特的魏晋文化。但是魏晋的士人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富贵子弟的标志。

不过,首先要明白,吃五石散这种药,也不是寻常百姓的生活方式,寻常百姓确实往往因为战乱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整个西晋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不到一千万,而东汉末期人口已经接近六千万,从这个数据来看,在这一百年中,人口大量锐减。所以,上层是在喝酒、吃药、炫富,下层却是“白骨乱于野”。

还有,就是何晏因为吃药导致皮肤更加艳嫩,使得士人以娇妩为美,所以,男性以擦胭抹粉成为当时的流行特征,古代相传著名的美男子卫玠、潘安等都是生活在这个时期,魏晋的审美之风也颇为阴柔。

吃药、喝酒的风气大盛,使得整个晋朝更加奢靡,而相反则是大多数人华而不实,没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何晏在曹芳在位时期,当着吏部尚书这么重要职务,生活却如此放纵,曹氏政权败于司马懿之手也是必然的了。

而整个上层社会奢靡放纵,不干正事,自然导致晋朝风气更加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晋朝仅仅持续五十来年,就被少数民族入侵所灭,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上层士人的这种混乱生活状态,司马家族一方面无可奈何,他们并无特别强大的力量完全扭转这种风气,另外一方面,也乐得士人生活放荡不堪,这样才不会对他本来就不稳固的皇位产生威胁。

所以,上层士人的这种放逸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东晋,皇帝和士族结成了松散的联盟,直到他们共同没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名士清谈
风骨胜于风度:浅析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清谈风与荒诞事
思想解放时代为何狂风四起? 刘梦溪谈魏晋名名士
比普通人吹牛更可怕的是魏晋社会高层集体吹牛——记魏晋“清谈”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如此风流?
他们酗酒,嗑药,裸奔,魏晋名士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