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的飞机,中国人的梦想

  2017年5月5日,中国人按照国际最新安全系数制造的大飞机C919即将首飞,等待的人群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的眼角婆娑着泪水,目光里满含深情!他,就是新中国第一架喷气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程不时;早在39年前,他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国产大客机运-10,就已经翱翔蓝天,逐风万里!


  立志:为中国设计第一架大飞机


  1930年,程不时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便受父亲不断鼓励勇于创新、开拓。1934年,程家搬到汉阳机场附近,4岁的程不时最喜欢仰着头巴望起飞的“铁鸟”,几年后,他眼中那只美丽的“铁鸟”变成了倾泻一串串炸弹的“魔鬼”!从1937年开始,他跟随着父母四处辗转“逃难”。7岁时,他曾目睹“武汉空战”,天空中,100多架日本飞机对中国狂轰滥炸!“我们隐藏在田间小沟里,日本飞机低飞略过田野,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飞行员的头盔!”当程不时80多岁时回忆起童年往事时情绪仍非常激动,“飞机傲慢地在我们头顶盘旋,接着,传来一阵阵炸弹爆炸声!这些漆着‘红膏药’的飞机,在我的心中像魔鬼一样狰狞可恨!我当时就发誓,长大以后我要为国家设计自己的飞机!”


  1947年,程不时被中国第一所建立航空工程系的大学——清华大学录取,从此踏上为中国设计飞机的漫漫征途!


  开国大典庆祝之夜,全城提灯游行,程不时和航空系的同学们做了一架飞机灯参加当天的游行庆祝。当他和同学们推着这架巨大的纸糊的飞机经过天安门的时候,全场沸腾,一片掌声。突然,路两边有群众朝着他们喊:希望你们将来真的为祖国建设飞机出来!听到这句话,19岁的程不时顿时喉头梗塞、热泪盈眶,“中国要发展航空,这不是我一个人梦,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梦呀!”


 圆梦:中国神鹰翱翔蓝天


  1951年,21岁的程不时从清华毕业,那时,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始的,技术上几乎完全依靠苏联,从修理日军遗留在东北的破旧飞机,慢慢转向仿制苏式飞机,只有26岁的程不时担任了中国“第一飞机设计室”总体设计组组长!技术封锁和艰难困苦从来没有难倒过中国人!仅仅两年后,程不时就带领着共和国年轻的飞机设计团队,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1958年,新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飞上蓝天,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喷气式时代。这一年,初教-6、勤工号也先后升空。


  1959年,程不时参与设计的超音速强击机强-5也翱翔蓝天。紧接着,歼教6、战斗机强5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经典机型也纷纷横空出世。


  然而,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和程不时的心中,一直有个更大的目标——大飞机。程不时曾回忆说,那时候,周总理出访外国,还得乘坐苏联十分落后的螺旋桨飞机,“扑通扑通”飞到国外,或者向巴基斯坦租借美国飞机。外国媒体甚至嘲讽到:我承认你“”是一只鹰,但你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1970年8月21日,中央军委、国家计委联合向上海市正式下达了研制大型客机的任务,这项工程被命名为“708工程”,该机被命名为“运-10”,代号Y-10。程不时的命运也随着“运-10”的上马彻底改变,国家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前往上海研制运-10,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架大飞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从此,他的人生与中国的大飞机紧紧连在一起!


  一纸调令,程不时和妻子贺亚兮携一双儿女和岳父母一起来到上海,全家6口人住进了一间只有11平方米的宿舍。这个家里没有一张正常的床,人躺下连腿都伸不开,程不时的床就是几个摆在一起的木箱,家人都睡了,他还要趴在木箱子上埋头编写运-10的计算机程序,实在困得睁不开眼了,就躺在箱子上睡一会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竟与同事们一起编写出了100多个计算程序。生活条件苦,办公条件就更差了,一开始,他们借用一个军用食堂里办公,食堂开饭,就将图纸收起来,人家吃完饭后,再把图纸摊出来继续干。后来,程不时和同事们搬到龙华机场的一个废弃的候机楼,用几个隔板隔开,就当做设计室。可办公室还是不够用,他们发现旁边还有一个飞机工厂,装战斗机的包装箱非常非常大,就像现在的集装箱一样。程不时和同事们就把包装箱切开一个门,搬进去几张桌子,专业组就在包装箱里开始科研攻关。上海的夏天,极其闷热,在密不透风的包装箱里工作,那种煎熬的滋味可想而知,可工程师们不怕热,他们怕的是汗水滴在图纸上,到了晚上,蚊虫又叮咬得厉害,大家就把报纸裹在腿上、手臂上,继续画图、继续工作,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到了极致!有一次,程不时为了测发动机喷口的噪音到底有多大,他就用一根杆子举着拾音器,尽可能近的靠向发动机,为了防止把自己震昏在里面,他就让同事用一根绳子绑住自己,万一昏倒了,还能拽出来……就是在这样极为简陋、极为艰苦、技术极为落后的条件下,程不时跟同事们一干就是10年,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技术革新。


  历经十年千难万苦,程不时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近乎神秘的研制工作。1980年9月26日,中国自主设计的运-10大客机一飞冲天!现场的技术人员、工人无不欢呼雀跃。程不时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运-10的一飞冲天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运-10起飞重量110吨,重量是中国原来设计的小飞机的11倍,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300千米。运-10的横空出世证明了,我国拥有自已设计制造大型飞机的能力 ,成为继美、苏、英、法超级大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设计制造100吨级喷气式大飞机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在“两弹一星”成功后,创造的又一项人类奇迹:运-10的研制费用总计才5.8亿元人民币,而西方研制一架民用大型客机的费用,一般是15-20亿美元。不仅如此,运-10飞机成功搭在涡扇-8国产发动机,更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一百多项新标准、新工艺,机体的国产化率100%,运-10在许多方面赶超西方,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整个研制过程没有依赖过一个外国人。

 运十飞机研制成功,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短了十五年。对此,程不时曾掷地有声地回答:运-10不是波音任何型号复制品,

是中国人用了十年时间 自行研制的产品。波音副总裁在看过运-10后,在美《航空周刊》撰文称:“运-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中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十年之久的锻炼。”运10制造出来之后,为了测试飞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能力,开始在全国试飞。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10总共飞行170多个小时,运-10都完美地完成了飞行任务,最北到达哈尔滨、最西到达乌鲁木齐、最南飞到昆明,最高飞过拉萨……


  1984年的国庆节庆典 运-10的巨大模型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那一刻,已经54岁的程不时哭得像一个孩子,那一刻,距离1949年他和同学们推着纸飞机模型经过天安门,整整过去了35年。35年,英姿少年变得头发花白,他,终于兑现了自己对祖国的诺言!


  续航:中国人的大飞机展翅飞翔


  早在1982年,正当运-10飞机全国试飞的时候,运-10的研制已经陆续终止了,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钱了?当时,第三架运-10飞机正在进行装配,还缺少6000万资金,程不时亲自跑到北京,向航空部争取3000万!最终,这3000万没有落地,尽管当时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客机,价格至少都在1.5亿以上,但引进美国技术,在中国生产美国飞机的声音占了主流!最终的结果是:1985年,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运-10要为合资的麦道生产线让路!从此,中国开始利用美国技术,建立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


  这之后,运-10近300人的技术团队只好解散,程不时被调任进行轻型运输机的研制,1986年,运-10飞机计划彻底终止。


  退休的程不时没有一刻放弃过“大飞机”梦,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撰写对中国自主发展大飞机的意见。他还为“中国要造大飞机”四处奔走。进入新世纪后,已经70多岁的程不时,还在网络上开通了博客,写关于大飞机的心得体会、科普文章。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大飞机!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大飞机!2007年,程不时在新闻联播里听到中国大飞机项目终于正式立项时,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热泪盈眶!尘封26年的中国大飞机再次启动,这一次,它的代号是C919。程不时再次成为专家组成员,开始重续中国大飞机之缘。

2008年,C919项目再次落地上海,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再次起航!


  2010年,C919初步设计完成,2015年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中国国产大飞机第一架C919首飞!


  那一天,87岁的程不时一直站着,飞机起飞前,他站得笔直,拄着拐杖的手略微有一些颤抖,那一刻,他终于要完成梦想,目送自己的孩子,再次起飞!从事中国航空事业66年,程老真的是眼看着中国的大飞机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到今朝一飞冲天、翱翔天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7岁程不时:我们买飞机的钱 比百座金茂大厦还要高
堪萨斯星报 中国在大飞机上挑战波音空客
中国这次绝不让步!抢先夺下20万亿的宝藏,国外2大巨头分外眼红
全球最大的客机惨遭拆解: 能载客800人 却几乎没人敢买它
9月2日热点聚焦
波音78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